网络舆论引导的三重路径

2019-03-12 02:20薛忠义黄佳楠
人民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信息安全互联网

薛忠义 黄佳楠

【摘要】新时代,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就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推进网络信息传播法治化进程,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与此同时,还需唱响网络时代“好声音”,提高信息公开的水平,全面做好网络舆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网络舆论引导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舆论 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便捷、高效的交流平台,成为各类思想、文化交锋与汇集的平台,扮演了汇聚民智、表达畅通民意的作用角色。现阶段,面对日渐增加的网民数量、网络舆论发展的新态势,需科学认识和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握好网络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推进网络信息传播法治化进程,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完善网络法律体系。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需以法律为准绳,加强对互联网内容信息管理,治理网络空间,全面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虽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但伴随网络的纵深发展,网络问题日渐凸现,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及时更新完善互联网方面的法律法规,善用法律思维来规范网络,要继续强化网络安全信息化法律建设步伐,明确违法界限,提高违法成本,实现依法管网、用网,实现网络治理规范常态化,维护国家安全。

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网络舆情的引导是一项复杂系统性工程,各级党委与政府的职能部门,要善于从互联网发展的规律与走向出发,按照新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厘清工作机制,完善监管,创新治理模式,尤其要加强网络治理的顶层设计,成立网络管理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各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统筹,降低组织间的成本,提升舆情管理工作效能,让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实现高效、有序运转。而从制度层面来讲,要科学完善舆情管理方面的工作制度,夯实网络舆情保障机制。创建网络舆情事前的预警机制,做好舆情信息监测、报告、媒体应急和监管等机制;建立网络舆情事中处置流程,完善舆情应对处置、新闻发布机制;要结合实际,创建事后应对保障机制,落实责任追究、教育培训等,实现网络舆情应对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减少盲目性。因此,推进网络信息传播法治化进程,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是引导网络舆论走上正轨的重要手段。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提高信息公开水平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能拥有“麦克风”,适应这一新常态,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需要树立鲜明的政治意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时代“好声音”,不断提升网络舆论针对性。

第一,主流舆论占领网络阵地。始终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这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做好网络舆情管理的科学方针。全面掌握主流媒体“影响力”这一资源,发挥其权威性效能,整合媒体资源力量,推动网络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互动,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全面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发展正能量。主流新闻媒体要在引导社会舆论、深化主题宣传等方面下功夫,做好正面宣传,提高主流舆论影响力,用科学发展的实绩去汇聚人心、鼓舞人心,用新时代的美好激励人们去砥砺奋进,建设宣传大平台,创设宣传大格局,营造宣传气势。与此同时,也要持续深化网络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权威网站、官方发布等示范标杆作用,抓好重点网站的规划与建设,管好各类论坛和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科学引导舆论中坚力量。不断加强网络技术力量,开展网络治理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大数据战略,占领网络制高点。

第二,全面提高信息公开水平。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已经公开透明,面对网络中出现的负面舆论,要坚持信息公开,及时化解舆论危机。一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施政务公开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抓手。政务公开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享有知情权与监督权,这对政府管理部門来讲,既要加强危机意识,对网络舆论保持警醒,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让谣言止于公开。尤其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信息和突发事件,应及时予以披露,让人民群众都能参与到社会治理中,让政府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实现权力的阳光运作。二是及时公布信息,回应合理诉求。处置网络舆论时,要通过多方渠道全面掌握舆论真相,善于搜集各方的关注点,以诚恳、担当的态度与精神,做到主动面对,正面回答,权威发布,及时将事件真相告知人民群众,公布舆论事件的处置进展情况,不让矛盾激化,坚持真诚的态度,做好有效沟通,赢得人们的信任,掌控舆论的主导权。与此同时,也要及时回应民众的诉求。考虑到阶层、身份背景、立场的差异,对舆论事件的看法自然存在差异,必须将网民所关注的舆论点理顺清楚,多一些耐心、包容,做好协调组织工作,解决难题,认真办实事,对网民的正当诉求,要第一时间予以解决,而对不符合政策法规的,则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疏导好思想情绪,以实际行动解决网民之忧。

全面做好网络舆论宣传教育工作

首先,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网络舆情引导中,将文明、理论与文化传播的正能量传到网上,唱响主流声音,强大网络正能量,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网络阵地,并将其贯穿到舆情管控中,滋润、净化并修复网络空间,建立良性舆论发展态势。

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文明活动。全面发挥道德教化效能,通过文明上网活动,将德治与法治治理网络相结合,引导网民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健康舆论信息,扩大正面舆论辐射面,让网民自觉抵制监督网络失范行为,摒弃网络语言暴力,抵制虚假舆论信息,建立和谐舆论环境。

再次,网络相关主体积极开展自我约束。互联网协会要发挥行业管理效能,指导网络平台充分落实主体责任,成为遵守网络法律法规的践行者;互联网企业要不断提高法治意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成为遵纪守法的典型;网民要践行网络规范,保护好自身权益,抵制有害舆论的侵袭,提高辨别不良舆论的能力。

最后,要注意善于正面发挥网络舆论意见领袖的作用。网络舆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存在意见领袖,其意见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影响其他人的意见形成与表达,在网络舆论中起到重要作用。因而,必须做好网络意见领袖的正面引导工作,这样有利于网络舆论健康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与此同时,还需对网络意见领袖开展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工作,这不仅要求网络意见领袖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要义,而且要求网络意见领袖从我国新闻舆论发展的现状考虑,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提高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水平,全面发挥意见领袖对舆论的正面宣传引导效能。因此,全面做好网络舆论宣传教育工作,扩大网络舆论受众规模,可以为做好网络舆论引导与管控工作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信息安全互联网
信息安全不止单纯的技术问题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