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与生命和解

2019-03-13 13:10马鞍山
莫愁·时代人物 2019年2期
关键词:病房家属疼痛

马鞍山

生与死,是永恒的哲学命题。但当死亡即将来临,人所面对的将不再是形而上的问题,而是追寻如何与生命最后一次和解。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10楼,一间间宁馨病房里,病患们安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们都罹患了重疾,生命只剩下短暂的时光。”周宁不无遗憾地说。周宁是疼痛科的主任医师,也是宁馨病房的创建者。

有尊严的凋零

“死如秋叶之静美”,周宁引用了泰戈尔的诗。他想告诉人们的是,当死亡成为必然结局时,人应该静美、尊严地离去。如果病痛和苦闷剥夺这种安静离去的尊严,才是无法弥补的遗憾。这是他选择做临终关怀的初衷。

“尽管现代医学已经非常发达,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无法治愈所有的疾病。所以,我们并不能一味选择抢救与治疗。”周宁并不反对合理的治疗,但当疾病不可逆地将要带走人的生命时,让他浑身插满各类管子痛苦地维系着心跳,不如为他解除这份痛苦,安详离去。

“依据中国传统观点,安详地离世也是人生的圆满。”周宁希望帮助病人们减少痛苦,了却心愿。

很多病人因为癌细胞扩散,在其他医院无法治疗,在极高危的情况下转入东部战区空军医院临终病房。周宁竭尽全力为他们安排入住,充分与家属沟通,了解病人的病况,以便安排更妥善的方式帮助他们。“这是我能够帮助这些生命为数不多的机会,甚至是最后一次。”很多病人不仅会有病变器官疼痛,还会出现并发症,情绪暴躁、关节疼痛、抑郁失眠,这种情况下,与其让病人们用创插管痛苦地与死亡竞赛,不如通过药物治疗减少疼痛感,改善他們的生存质量。

周宁说:“疼痛并不是一个词。疼,是身体疼。而痛,则是心痛。”在工作中,周宁同样格外关注如何消解生命中的痛。一位病人生命垂危之际,拉着周宁的手,告诉他:“女儿4岁的时候,我就和妻子离婚了。此后,因为种种原因,女儿一直没有原谅我。”父女关系问题一直横亘在病人的心口,压得他心痛不已。和病人聊完后,周宁驱车来到了南京市鼓楼区五塘村,找到了病人的女儿。他将女儿的话录了下来,拿到病人的床边,病人听后眼泪止不住地涌了出来。在病人状况极差的情况下,周宁再次联系了病人的女儿,这一次,父女终于和解,病人也在当天夜里安然离去。

“对于人们而言,直面死亡显得残酷。我所能做的,就是减少他们的恐惧,尊重他们生命的价值。”周宁说。

帮助一位病患,其实也是帮助一个家庭。放弃治疗、不进行有创抢救是不是意味着不孝?这让许多家属陷入彷徨。尽管每个患者入院前,周宁都会和他们交流。但到了最后,依然会有家属觉得自己没有做到最好,甚至在病人去世后陷入内疚痛苦和抑郁状态。周宁不仅在医院里安慰他们,在病人去世后依然关注这些家庭,打电话安慰他们:“医学已经无法改变结果,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让过程更温柔。选择临终关怀,对病人是真正的大爱,他们走的时候也更加坦然。”

生命终章的感动

采访中,一位病人家属轻轻叩门,探头进来问:“周主任,我妈妈怎么样?”他的母亲身患尿毒症,病情不稳定,血液透析苦不堪言,情绪非常低落,不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治疗。为了让她配合,周宁下了很大的功夫。“阿姨,我们这里就是让您过得更舒服一些,减少您的疼痛。”最终,老人才同意来宁馨病房。周宁根据老人的状况配置了药物,住了几天后,老人觉得周宁很不错,有事没事就和他聊天。看到老人情绪明显好转,周宁又顺势问她:“阿姨,咱们去做做血液透析,就做一小会,那会更舒服。”可一场血液透析时间很长,老人很难忍受。周宁和血液透析室的人据理力争,才说服他们只做一个小时,满足病人的愿望。几次下来,老人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很多时候,哪怕是病人去世了,家属们也会千里迢迢来到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向周宁表达感激。一位病人的母亲硬是从老家带来了家乡的苹果,希望保佑周宁平平安安,虽然她才送走自己的儿子。

周宁同样感激他们,因为在治疗的过程中,他看到了太多的人间温情。“一位患者在盛年罹患重疾,整个家都垮了。因为肿瘤占位特殊,每天的疼痛让他反反复复想自杀。但他知道,如果自杀,妻子、女儿一定会遭受很多人的质疑,也会让她们充满自责。”这位病人选择了忍受所有的疼痛,而把温柔的目光留给妻女。这就是一个丈夫和父亲的担当。

周宁还记得,有一位老母亲被确诊为胰腺癌时,她并没有紧张和恐惧。周宁想安抚她几句,没想到,老人问的却是:“医生,这个病会不会遗传,我的孩子们不会得吧?”一刹那,周宁的心像被人攥住一样。“一个母亲超脱自己的生死,依然在关心着她的孩子。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

周宁和他的宁馨病房,给予临终病人一份内心的温暖,让病人缓解极端的病痛,维护其尊严,在他们人生的终篇,与生命和解。

采访后记:

写完这篇稿子,时令寒冬,夕阳将坠,余晖透过玻璃,编辑部落满金辉。自然节律依然,生死同样如是,无法替换,不可更改。我们能做的,唯有尊重、敬畏而已。

从医学的维度,周宁与国内许多临终关怀病房的医护工作者,用他们的方式去守护生命最后一程。而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我们能为这些老人、这些医护工作者做些什么?这不禁让我与同事一道思考。

于是,我们走进了空军454医院的10楼,这里的每一间屋子里,病人沉默失语,陪伴者只能通过抬头看看电视、低头望望手机消磨时光。娱乐电子产品中传出打扰宁馨的声响,让我突然害怕起来,害怕这会扰动静美的剧终。

或许,一本杂志,能够减少他们打开电视、点击手机的次数。或许,一本杂志,能够为病人们换回片刻的安宁。于是,我们决定,定期捐助《莫愁》杂志,将温暖陪伴注入这份善行。

猜你喜欢
病房家属疼痛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把疼痛赶走!
怎么给疼痛分类
病房
便宜的病房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
疼痛到底有多少种?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