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研究和建议
——以安徽省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为例

2019-03-14 04:43王小东
安徽林业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办事林地

王小东

(安徽省木竹检查管理站,合肥 230001)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是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安徽省人民政府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2017 年以来,先后制订了《安徽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安徽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办法》,加强“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旨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创建优质政务服务环境。现已建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推动网上审批全覆盖,提高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行网上审批是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有力抓手,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保障社会民众利益的有效手段。

目前,安徽省政务服务管理局统筹管理全省政务服务事项,依托政务服务系统平台,积极推进网上审批。安徽省林业政务服务事项包括行政审批、其他权利和公共服务三类事项,现已全部进驻省政府政务服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本文以推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网上审批为例,进行探讨研究。

1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

1.1 指导原则

以“一站式”审批为原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行政审批手段,强化顶层设计,注重资源整合,优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简化优化办事流程,促进网上政务服务运行规范、程序严密、过程透明、结果公开、监督有力,切实增强政务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和便捷性。

1.2 总体目标

以加强服务为导向,建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同化,显著优化政务服务流程。

2 安徽省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基本情况

2.1 办理流程

申请:办事单位(个人)向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使用林地申请,并提交申请材料。

市、县审核: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材料提出审查意见,并报送省政务服务中心林业窗口。

受理:林业窗口集中接收纸质申请材料并录入系统。

省级审查:纸质材料转交省林业局相关业务部门审查(部分项目现场查验),审查结果提交联席会,并由12 个相关单位集体审核。

审核决定:局长办公会批准审核结果。

缴费和领取批文:办事单位(个人)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后,领取缴费收据和批文。

2.2 年办件量

据统计,近两年年均批准的使用林地项目约800 件,年均审查材料约1 000 件,年均办件量较大。

2.3 办理期限

近年来,为落实安徽省政府“放管服”工作,压缩审批事项办理时限,自2016 年办理时限由70 个工作日缩减到现在的10 个工作日。

综上,安徽省使用林地审核审批办理流程复杂、办件量大、办理时限短,且审核审批信息化程度低。

3 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现实意义

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的主旨,既要服务办事单位(个人)、保障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促进经济发展,又要对森林资源的节约集约使用和保护性利用实行林地定额管理。推行网上林地审核审批在严格依法行政审批的前提下,既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节约审核审批的人力资源,以便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避免批而不建、批而不管等情况发生,又可以加快审核审批进程,促进建设项目的尽快实施。同时,促进规范审批管理,优化审批程序,推动实现一次申请多部门并联审批,落实审核审批限时办结,全程监督,快速准确公布审批结果,形成电子材料存档以加强档案管理。

4 “互联网+政务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

4.1 管理体制不顺畅

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推进一站式审批,严格禁止办事“两头跑”,但使用林地审核审批事项对林业窗口的授权不够,窗口只能进行简单的接收纸质材料和登记,并不能真正接收电子材料,仅充当材料收发登记的“收发人”和完成系统上的流程操作。材料转到相关部门办理,办事单位(个人)领取森林植被恢复费收据和使用林地批文需要到相关业务部门办理,造成办事单位要在林业窗口和办理部门“两头跑”,网上办理成单纯的材料登记。此外,网上审批作为信息化的新型审批制度,受到现行林地审批管理制度和程序的限制,影响“一站式”审批,制约网上审批的推行。

4.2 网上审批缺乏法律保障和公信力

自2017 年安徽省政务服务系统运行以来,使用林地审核审批事项设定的网上办理深度为二级,即办事单位(个人)可提交电子档材料,实现网上材料预审,甚至可以全面实行网上全程信息化审批,达到“最多跑一次”甚至不见面审批的效果。但由于审批部门习惯于对纸质材料的审查,且网上提交电子档材料缺乏公信力与法律效力,在实际操作中,使用林地审核审批事项依然需要提交签字盖章的纸质材料[1],出现“电子档材料”形同虚设的的尴尬局面。此外,还存在办事材料中涉及的林地现状图为涉密性质的图纸受有关规定约束不宜在网上传播等制约因素。

4.3 现行的政务服务系统功能不足

安徽省使用林地审核审批应用的是省政务服务管理局运行的政务服务系统,该系统缺乏审批项目个性化制定,所有的审批事项在系统上都是统一的模式,功能性不强。现阶段运行的政务服务系统侧重的是审批流程,不具备对使用林地情况统计和分析功能,使用林地的权属、面积、地类、森林类别、用地性质、森林植被恢复费的核算和林地定额管理等信息,均不能在审批平台体现,需要在平台之外另做汇总和统计;同时也不适应林地审批的内部审核程序,无法满足当前林地审核审批工作的需要。

5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议

5.1 加强组织领导

负责审批的部门应充分认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积极意义,自觉转变思想,从大局出发,重视发展网上行政审批,积极推进使用林地审核审批工作信息化建设,达到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管理、强化服务的目的。同时,主管部门能否建立相应的、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负责网上行政审批的组织协调,是网上行政审批能否顺利推行的有力保障[2]。

5.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推进相关立法工作,在法律层面对网上行政审批流程及系统平台开发使用进行立法保障,对网上审批中涉及的电子签名、电子文书、电子印章、电子发票的法律效力进行明确、具体和细致的规定,并推广应用[3]。

5.3 大力推进“一站式”审批

一是优化审批制度和程序,建立网上审批标准化体系。以“一站式”审批为指导原则,审批制度、程序要和网上审批相互协调,避免发生矛盾冲突,真正做到“一站式”审批。二是强化林业窗口职能,增加对窗口的授权,在审批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使用林地审核审批办理中,树立窗口审批职能主导作用,应用并优化现有“一站式”审批平台,由窗口统一网上受理和办结,办理处室负责材料审查,保证从受理到办结“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杜绝办事单位“两头跑”的情况发生。

5.4 加强系统内审批平台建设

一是增强网上审批平台的系统功能。根据林地审核审批工作的需要,个性化定制系统功能,增加相关功能模块,积极探索将林地“一张图”融入网上审批平台,在网上材料审查过程中通过坐标定位,实现对使用林地现状情况的直观掌握。二是积极探索无纸化网上审批模式,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通数据查询互认通道,涉及林地审批材料中批文、证照通过网上审批平台的信息共享,实现网上的信息核实确认,积极推行电子签名、电子文书、电子印章、电子发票。三是增加网上审批公众参与功能。在审批过程中加强与办事单位(个人)的在线互动,使办事单位(个人)可以通过审批平台进行政策查询、下载相关材料及材料模板、审批进度查询,实时与审批人员进行网上互动,实时咨询审批政策、修改申请材料,以此提升审批效率,为办事单位(个人)提供便捷的服务。

6 结语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要立足“互联网”管理思维和技术体系,综合运用现代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依托网上审批管理平台,以摆脱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实现网上全程审批、数据交换与共享、审批监督、信息查询等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和运行,达到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管理,为办事单位(个人)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的“一站式”服务的目的[4]。

猜你喜欢
互联网+政务服务办事林地
细节指引 办事不抓瞎
各自为政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履职尽责谋发展 为民办事解忧难
“互联网+政务服务”路径研究
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 “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速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明天有事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