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分析

2019-03-14 11:32陈传明代领代义磊
安徽建筑 2019年5期
关键词:装配式精细化建筑设计

陈传明,代领,代义磊

(安徽高迪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六安 237010)

0 前言

传统现浇建筑的发展模式主要依靠现场施工,其设计、生产、施工之间的工序相互独立,人员组织方式较为分散,科技技术水平较低,管理工作效率不足,噪音、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装配式建筑生产模式的优势在于系统性整合建筑设计、构件生产、拼装施工整个产业链,从前期建筑设计,分割构件模块,到中期预制构件生产,到后期的现场拼装,实现了建筑构件从经济、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利用。同时,装配式建造生产模式在节能、环保、效率、工业化发展及人居多样性选择等方面较传统施工建筑模式有明显的优势,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业工业化及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是目前建筑业改革升级的重大举措[1-3]。

1 产业目前发展简述

从全国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趋势来看,“十三五”期间,为了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和合肥市经济圈,安徽省对建筑、交通、水利、环保等行业将会进一步加大投入,给建筑业带来发展机遇,然而面临建筑业结构调整困局,市场技术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科技水平面临全面挑战。因此,加快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提升安徽省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从2014年开始安徽省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和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重点试点城市包括合肥、六安、芜湖、蚌埠、滁州和马鞍山等城市;省示范基地包括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建工集团等单位。合肥市已经在蜀山一期、滨湖桂园和润园保障房等20余项项目中应用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住宅产业化建造技术。

201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计划以我省长三角综合城市群和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为重点推广地区,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以及钢结构建筑,部分植被资源发达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推动我省形成一批结合设计、施工、部品部件产业化生产企业,创新创造建造模式,大力提高工程精细化质量,促进建筑产业逐渐改革转型升级。到2020年,装配式精细化施工能力大幅提升,力争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兴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到2025年,力争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兴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到2018年初,安徽省已建的装配式现代化建造模式的建筑面积累积达到2000万m2;创建10个以上国家级、省级建筑产业化示范基地,2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企业;重点试点城市中,当年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建造比例达到40%以上,其他积极试点城市达到20%以上。

2 企业发展模式

目前,我省建筑工业化总体尚处在初级探索阶段,建筑工业化及住宅产业发展不足,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有待改进和完善,装配式企业发展模式较为单一。我省装配式建筑行业主要有以下三种发展模式。

①传统资源整合模式:以房地产企业为主,具有资金充足和持续项目开发的带动能力的优势。但是,在技术领域,不擅长装配式建筑产品构件的研发和创新,对于建筑设计、构件生产、精细化施工的现场把控能力较弱,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缺乏,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②施工承包发展模式:以传统施工企业为主,具有专业团队作为主力支撑、一定的精细化施工技术、企业转型较为容易的特点。但是,传统的施工思维方式难以调整,市场把控调整能力较弱,对于预制构件生产模式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协调能力较差,建筑设计、产品研发能力较弱。

③全产业链模式:以大型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公司为主,具有较强的建筑设计、资金融合、精细化施工和团队高效配合的全面和专业特点,具备了装配式建筑产业构思、执行、发展需要的全面能力,在实施阶段,可以快速进行装配式产业的建筑设计、经营管理、构件生产、精细化施工和技术创造、新产品研发等全立体化操作。当前,装配式建筑处在大面积推广初期,各种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尚未形成,全产业链模式可以实现前期项目咨询、建筑设计,构件生产和精细化施工等环节的产业整合,预制构件工厂的产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生产流水线的优势得以发挥,中间环节成本的降低也可弥补构件成本的劣势,减少建筑垃圾污染、促进绿色节能降耗、提高各项建筑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科技含量。

3 问题与分析

从以上的发展趋势看,全产业链模式将会在未来装配式建筑高速发展的得到充分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未来发展亟需解决以下问题[4-6]。

①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理念。装配式建筑应是由主体结构、外围支护结构、内部装备结构、建筑管线结构等大体四个系统全面拼装而成。它并不是单一的一个系统的拼装,也不是仅仅梁、柱、剪力墙的拼装。目前行业内的从业专业性不强,对装配式建筑的核心竞争力理解不足,技术更新改造升级动力不足。

②一体化集成设计。装配式建筑是一个整体系统化工程,不仅要考虑建筑、水、电、供暖、装修等布置,还应考虑项目策划、个性化住宅设计、构件生产加工、精细化施工和经营运维等。目前行业内的总体宏观设计较为滞后,全盘性、系统性不足。

③结构安全稳定性。目前,结构安全集中在构件的连接节点能否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良好的延性,能否在地震、风荷载等动荷载作用比传统现浇建筑物有更好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目前,行业内进行科学研究论证的成果较少,科研投入不足。

④市场竞争力不足。综合效益未能在市场有很好的推广度。目前,我省从事装配式建筑的行业从业人员较少,生产、运输、施工成本较传统施工行业没有绝对竞争力,且企业多强调主体结构进行装配,未能充分体现建筑构件的品质质量过程管理的优势,个性化住宅设计普及度较窄,用户缺少良好的居住感和获得感。目前,综合成本的经济效益动力不足,市场竞争有待加强。

⑤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运维管理运用较少。以BIM为核心的信息化改革已经推广到我省各项建筑业发展[4],但是,装配式建筑利用率不高,建筑设计、施工可视化、协调性不够,无法提供装配式构件的拼接优化等,无法高效的进行建筑拼装工序的搭接。目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开发软硬件较少,发展潜力有待提升。

对于以上问题,我省应该积极推进装配式模式在全省的大力推广,研发推广节能环保工艺技术装备,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升级,基于BIM技术,从装配式建筑的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构件生产、精细化施工和专项技术突破等立体化工程服务,从而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的绿色发展。

4 结语

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需要包括房地产开发、传统施工、设计建造等在内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技术应用和推广,形成商业示范。通过各种装配式生产体系的建立,优化生产、施工模式,通过反复对比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关键技术从而更好的实现建筑对安全性、美观性及耐久性的要求,从而降低建造成本和减少材料浪费,避免环境污染,提高建设效率,提升建筑品质,促进科技进步,发展地区经济和人员就业,同时带动建筑业、建材业、机械业等相关支柱产业的发展,推动我省城镇建设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轨道。

猜你喜欢
装配式精细化建筑设计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