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受审的传说与真相

2019-03-15 02:04
文史博览 2019年1期
关键词:部属太平天国天王

沈 淦

1864年7月19日,天京城(即南京,太平天国的都城)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20日黎明前,忠王李秀成(1823—1864)护送幼天王洪天贵福从被炸塌的太平门缺口杀出重围,可是不久两人就被追赶的清兵冲散。22日,李秀成在江宁(南京市的旧称)的方山一带被俘,8月7日被处死,享年42岁。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元老刘成禺(1876—1952)在其所著的《世载堂杂忆》中,录有一批太平天国佚史,其中“大审忠王”条是这样记载的:

金陵城被攻破后,李秀成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骑乘,自己则于突围后藏匿于西城角的老百姓家中,结果被湘军将领萧孚泗的部属搜获。谁知当地村民数十人竟然拿着钉耙、锄头等农具,将萧孚泗的部属们打死,夺回了李秀成。萧孚泗闻讯,率大队人马赶来,李秀成才再次被俘,并被押往湘军大营。

湘军统帅曾国藩听到这一经过情形后说:“李秀成是真正能够爱护老百姓的,以兵败被俘之身,尚能让老百姓舍命相救。赶快将他押解到大营来吧。”于是,李秀成被装进囚车,押往湘军大营。

谁知即将抵达营门时,门内门外身穿黄马褂的一百多人,全都跪拜于地,大呼“王爷”。原来,他们都是李秀成的旧部,投降官军以后,因为屡立战功,已被提拔到提督、总兵等职位。曾国藩于是说:“这个人如果不早点除掉,军中将会发生大变乱。”立即高坐堂上,大审忠王。

忠王身穿黄龙袍,头裹红巾,根本就不肯下跪,而是趺坐于地上,说:“不必多问,快拿纸笔来,我写亲供。”就这样,前后大审了三次,忠王亲笔写下供状数万字。

听说忠王的口供被曾国藩多处删改后,才上奏朝廷,请旨处决。有人说忠王请求投降,其实并没有这回事。当朝廷“将李秀成押往北京”的圣旨传到时,军营中顿时出现喧闹、起哄的现象,甚至有劫走忠王的谣言。曾国藩哪敢再耽搁,赶紧趁着黑夜,将忠王杀害了。

忠王的家属也都于城破时逃出并藏匿于民间,百姓们都掩护着他们,绝不向官府透露半点风声。忠王有个妹妹,年纪很轻,有户百姓就将她认作自己的女儿,后来还替她选择了个夫婿,出嫁而去。有个曾经追随忠王的旧部属,已经官居提督了,每年还都暗地里送钱给忠王的妹妹呢。

上面的记载,其实颇有可商榷之处。让我们先看曾国藩同治三年七月初六(1864年8月7日)的日记: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围棋一局。是日小睡二次。申刻阅本日文件,余皆阅李秀成之供,约四万余字,一一校对。本日仅校二万余字,前八页已于昨日校过,后十页尚未校也。酉刻将李秀成正法。夜再改折稿 (即奏折)。二更四点睡,不甚成寐。

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记得清清楚楚。酉时为下午5点至7点。这一天正是立秋,白天长而黑夜短,即使到酉时之末7点整,在古都金陵,天还没黑呢——至少没有全黑,与“趁着黑夜杀害”,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另据《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年谱》所载,7月19日夜间到20日黎明前,李秀成偕同太平天国诸王、官员等,率领数千名太平军将士,保护幼天王,准备从城门冲出,无奈北门、水西门、小南门外都有清军把守,无法通过。直到四更时分,“全体伪装清军,由忠王前导,再由太平门缺口冲出,卒突围而去”。该年谱荟萃了包括《李秀成亲供手迹》《曾文正公全集》《太平天国纪事》《太平天国战纪》等数十种原始资料,由民国出版家王云五主编、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应该是比较可信的。问题是,李秀成既已改装,被俘受审时怎么可能“身穿黄龙袍,头裹红巾”?难道他突围时仍然带着忠王的服饰,突围之后,在远远没有脱险之时,又急急忙忙地换上了王服?世上有这样的傻瓜么?

再依情理分析:清朝的黄马褂非同小可,原先只有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等才有资格穿,后来有功大臣也特赐可穿——既是很高的荣誉,又是身份尊贵的象征。清军的大营中,竟有100多个身披黄马褂的提督、总兵,对着已经沦为阶下囚的李秀成跪拜高呼“王爷”,未免太过夸张?这100多个李秀成的原部属,应该早已在清军营垒里屡立战功,杀了无数昔日的老兄弟——太平军将士了,却仍然如此敬畏一个被俘的故主么?须知,这是在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的湘军吉字营,曾国藩本人是7月28日,即李秀成被俘的6天之后,才由安庆大营乘轮船抵达南京的。倘若李秀成在一个吉字营里就有这么大的资源,那么一年多之前,他率领着20多万大军,会同天京城里的10余万守军,猛攻曾国荃围城的3万多湘军吉字营,何至于血战46天而不能成功,只得仓皇撤退?即使到天京被围的最后时刻,倘若在吉字营里果然有这么大的资源,李秀成也完全可以护着幼天王轻松杀出,远走高飞,何至于与幼天王先后被俘?

不过话说回来,“大审忠王”里的记载,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在太平天国的后期将领中,李秀成确实是最得军心民心的一位。当他只身逃到方山时,避进一座破庙中暂歇,解下缠在身上的金珠宝物悬挂于树枝上。后来山下有村民追来,李秀成“仓皇下山,未带宝物”。当村民们知道他就是忠王时,不但对他相当尊敬,而且表示愿意相救。李秀成便带着他们重新上山,准备取珠宝分赠。谁知珠宝已被另外一批村民寻获。两批村民为珠宝而争闹时,李秀成才因无赖之徒的告密而被俘。后来,萧孚泗部的亲兵一则贪图“擒获忠王”之功,二则要到村中搜寻珠宝,与村民发生了冲突。矛盾激化的结果,是萧孚泗的一名亲兵王三清被杀。这就是李秀成被俘前后的大致情况。

“大审忠王”里说李秀成没有请求投降这回事,倒是有点原因的。据曾氏兄弟的机要幕僚赵烈文《能静居日记》所载,“忠酋”李秀成因受刑而遍体流血时,“殊不动”——别说没乞求告饶,连哼也不哼一声,果然是条硬汉;8月7日“傍晚赴市,复作绝命词十句”——临刑之时尚能吟诗作词,堪称视死如归。一个视死如归的硬汉子,在传说中被增加一些精彩的故事,虽然有点夸张,应该说,也在情理之中吧。

猜你喜欢
部属太平天国天王
天王退役
“费天王”
阳翰笙《李秀成之死》的政治影射内涵
沟通的七大金句与禁语
要有把功劳让给部属的雅量
任务分配以“现状+20%”最佳
《太平天国钱币新考》出版发行
与部属协调的方法与立场
太平天国也说“国”
方寸中的太平天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