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慢性病的健康素养及移动网络干预的综述

2019-03-15 10:43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慢性病素养大学生

陈 靖 王 刚

目前,我国慢性病患者超过三亿人且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调查数据显示35~65岁是慢性病高发人群并呈快速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对青少年慢性病(ACD)必须发展独立的疾病自我管理[1]。大学生拥有极高的获得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潜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慢性病健康素养的有效干预,可显著降低慢性病的发展速度。预防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需要大规模、多分量、多利益相关者的行动和合作[2]。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健康传播开始借助新媒体进行转型,其传播内容、传播介质、传播对象、传播模式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4]。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8%,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比例升至97.5%。移动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慢性病健康素养干预提供了先天条件。

1 大学生慢性病健康素养现状

郭静等[5]对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的调查显示,北京市大学生具有健康素养的比例为24.75%,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各方面的健康素养比例为41.77%、13.37%和73.04%[5]。数据显示大学生有良好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但却没有有效转化为科学的生活方式,而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是引起大学生患慢性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某高校大学生慢性病的患病率为17.17%和22.36%[6]。大学生慢性病人数增多的另一个因素与缺乏对自身健康的自我管理有关。在慢性病相关行为调查中,杭州市大学生没有互动获取慢性病健康知识占64.33%,主动获取慢性病防治知识占35.47%。大学生对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程度较低[7]。由此看出大学生群体对自身的慢性病健康关注程度处于较低水平。

2 大学生慢性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吸烟与饮酒 一般情况下,我国学生走进大学的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有调查研究表明,中国人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18岁及以上成年人的人均酒精量摄入为3 L[8]。大学生阶段最容易迅速形成,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正处在一个过渡的阶段时期,一方面,他们经历着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角色转变,极易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认为吸烟喝酒是人情来往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和同学之间相互鼓吹,难以抵制这些诱惑时,便很容易接触到这些危险因素。

2.2 生活习惯 随着物质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生活方式病”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生活方式与学生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密切,不良生活方式是造成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9]。当下大学生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倾向于不科学的生活方式,长期以往无疑严重危害到大学生的健康。一些大学生群体没有经济和生活上的压力,有的人追求安逸的生活,自由放纵,对生活抱有希望却止于行动,由此造成精神上萎靡不振,整日“蜗居”宿舍,不求上进。出门也是以车代步,加上平时缺乏锻炼,很容易造成身体重要器官的损害。长此以往,多种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也就在慢慢发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基础,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慢性病的发生率[10]。

2.3 饮食与营养 营养是维持生命与健康的物质基础,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促进健康来说十分重要。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营养的不均衡,当某种营养素缺乏或摄取过多时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结构性营养不良是各种慢性病的常见因素。大学生生活不受拘束,饮食具有极大的随意性。高校大学生缺乏系统科学的食品营养知识作为饮食指导,导致学生们饮食健康存在很大的问题[11]。

2.4 锻炼与体质 大学生是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要力量,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在师波涛等[12]的调查中显示,大多数同学的生活中体育锻炼占据一般地位,有65.53%的男生和76.93%的女生表示日常没有或偶尔有锻炼的习惯,88.75%的同学体育活动的形式仅为体育课。多数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观念,不能科学有效的管理自身健康。当大学生的惰性心理占据主导时,缺乏科学有效锻炼严重影响到其身体素质,也是慢性病发生的潜在诱因之一。

3 “互联网+”慢性病健康干预的措施

“互联网+”是新时代的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通过“互联网+”与慢性病教育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大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借助手机为载体,以各种形式的传播教育途径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增强对慢性病的预防意识。

3.1 健康教育平台 现在的大学校园建设有完善的网络设备和网络系统,可在学校支持下,负责此项目的学生们在官网发布、校园网站直播校内健康咨询,系统科学地向大学生推送一些慢性病防治知识,让学生们能足不出户地了解到校内最新的健康教育咨询,增长自身慢性病健康素养知识。手机对于现代网络通讯已经是无所不在[13]。由于微信健康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健康知识的传播更加快速,因此该方式是一种更高效的健康教育途径[14]。大学生注册自己的个人微信帐号,通过鼓励大学生关注健康为主题相关的微信平台,呼吁大学生不定时地去阅读一些由疾病防控中心发布的文章或者专业领域科学家发布的各类文章,以推送有奖的方式,扩大健康知识的辐射面,提高大学生总体的健康知识水平,有效降低大学生患慢性病的概率。

3.2 线上教育 在“互联网+”健康教育的新模式下,以各大网上学习性app为媒介,例如“慕课”“知到”等学习型平台,由医学院校专业教师或资历深厚的教授定期发布课程在虚拟课堂对健康知识进行讲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主动接受健康教育,能够更准确地获得科学的健康教育知识。

3.3 电子健康档案 考虑到慢性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慢性病管理是医疗保健信息系统在初级卫生保健中所需的关键特征之一[15]。科学、系统、完善的健康档案能使自身充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通过设定电子健康答案并上传至学校的电子健康档案库,学生通过注册个人帐号,填写并完善个人的健康信息,建立起自己的一份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依据学生上传的健康数据分类,再由专业教师就现存的主要健康问题给予反馈,使大学生准确掌握目前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潜在的危险因素。电子健康档案是健康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医疗健康信息化的基础[16]。另外,可在政府部门的协调领导下,组织相关医院利用便捷的网络技术,设定特定的时间在线解答大学生的疑难问题,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互动中提升兴趣,主动参与到健康的管理中,做到及时有效地防治慢性病,降低大学生慢性病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慢性病素养大学生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