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障碍并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

2019-03-15 15:30李万文梁丽童庆好王昆何进舟余万庆
安徽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冠脉入院障碍

李万文,梁丽,童庆好,王昆,何进舟,余万庆

笔者报告1例焦虑障碍病人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旨在介绍临床诊疗要注意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注意及时完善相关检查,践行联络会诊制度,明确诊疗,降低临床漏诊率,防止意外发生。

1 临床资料

男,46岁,因“睡眠差、心发急、诸多躯体不适感2个月,加重15 d”于2017年12月26日入院。病人于2017年10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睡眠差,如入睡困难、易醒、睡眠浅,每晚最多只能睡2~3 h,严重时彻夜不眠,之后有频繁抽烟的表现,次日精神差,头晕沉感;心发急,坐立不安,心里烦躁,易发脾气,经常胡思乱想,紧张担心等;诸多躯体不适感,如时有心慌、胸闷、浑身乏力等。病后病人曾在河南固始精神病院门诊诊治,诊断为“焦虑障碍”,间断服用“阿米替林、氯普噻吨、舒必利、阿普唑仑”等治疗,具体用量不详,症状有所改善,但自述服药后有“手抖、看东西看不清”等,之后因此自行停药。最近15 d病情加重,表现为:心发急,坐立不安,紧张害怕,诸多躯体不适感,如头晕、乏力等;个人史:性格内向,急躁,多疑;家族史无特殊。入院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体型中等,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包括头颅MRI、胸片、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心肌酶谱、游离甲状腺激素3项、二便常规)均正常;精神检查:周围意识清,接触配合,否认有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思维联想速度和量适中,思维内容及形式亦未见明显异常,粗测智力正常,情感反应协调,表情忧愁,可引出明显的焦虑急躁,紧张担心,恐惧害怕等症状,意志活动减退,定向准,自知力存在,社会功能受损。入院诊断:焦虑障碍。给予常规抗焦虑治疗(米氮平22.5 mg每晚顿服、劳拉西泮1 mg每晚顿服)、rTMS(重复经颅磁刺激)及心理疏导综合治疗,治疗16 d焦虑有所好转,但病人情绪有时仍不稳定,睡眠时好时坏。于2018年1月11日上午7点病人突然出现心急、烦躁不安、坐卧不宁等,并诉要求出院,劝说及心理疏导后,病人情绪稍稳定,并给予阿普唑仑0.2 mg口服抗焦虑治疗。2018年1月11日9点左右病人自诉自己“中毒”了,并诉胸闷、胸痛,病人用手捂着左侧胸口;当时主管医生视诊后行急诊心电图检查示急性心肌梗死可能;予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片5 mg”,症状缓解不明显,并完善心肌梗死3项、心肌酶谱、BNP(脑钠肽)检查后急诊请心内科会诊,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转入心内科后胸闷、胸痛持续加重,后动态监测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均有动态升高表现,急诊行冠脉造影术,手术结论:病人右冠脉中段闭塞,血管扭曲明显;予以右冠脉再通恢复血流,严格冠心病二级预防,病情稳定后再次尝试支架植入,病人术后症状缓解;于2018年1月15日在局麻下再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右冠脉中段重度狭窄处植入支架两枚,手术顺利,病人胸闷、胸痛症状消失。后病人焦虑依然明显,转入精神科予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阿普唑仑”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2周后随访,病人病情平稳。

2 讨论

有研究显示,焦虑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1];马秀虎[2]认为,66.2%老年住院心血管病病人存在焦虑情绪。本例病人为焦虑障碍病人,焦虑障碍本身可能就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出汗多等症状[3],容易先入为主,造成误诊、漏诊,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此外迄今为止相关个案报告较少,故有必要介绍该病例,降低临床误诊率。易误诊的原因:(1)焦虑障碍的症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有相似之处,有时如果没有相关实验室检查难以鉴别;(2)如前所述,容易先入为主,尤其是精神专科医生往往对冠心病认识不够深刻,造成误诊;(3)病人为46岁男性,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明显异常,容易忽视躯体疾病的诊断;(4)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先兆的烦躁不安表现与焦虑障碍难以鉴别;(5)该病人除了有吸烟、焦虑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外,无其他明显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龄、血脂异常、高血压、药物(该病人入院以来一直服用新型抗抑郁药物,心血管方面副作用小)、糖尿病及肥胖等,这点也容易让医生忽视心血管疾病诊断。本例病人及时发现、及时救治的经验如下:(1)详细收集病史,客观分析病情;发现病人抽烟严重,每天最高可吸烟60支,而吸烟为冠心病的病因之一[4-5];(2)精神科诊断疾病一定要严格按照精神障碍梯级诊断原则,首先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3)牢记疾病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当临床中发现一种疾病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症状时,应警惕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能,应优优等[6]认为焦虑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4)病情波动时,及时复查相关检查很有意义,如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肌梗死三项等,有条件的可以行冠脉造影检查;(5)严格践行临床工作中的联络会诊制度;(6)医生平时要拓宽视野,多交流学习,对疾病的准确诊断很有帮助;(7)注意药物的心脏方面的毒副作用,在新的一代抗抑郁药物出现之前,针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焦虑、抑郁病人,三环类药物(TCAs),如阿米替林等应用较广,该类药物可以导致QTc间期(心率校正的QT间期)延长,对之前就存在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人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出现;而新一代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有较好的心脏安全性,对于之前就存在心脏疾患的焦虑病人更加实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如舒必利、氯普噻吨等可以导致心肌缺血等心脏方面的副作用[7]。笔者提到病人曾院外间断服用过阿米替林、舒必利、氯普噻吨等药物,在病人出现心脏疾患时需要分析考虑,但考虑到病人院外间断服药,住院治疗后停用以上药物用药,并且病人为新发心肌梗死,故不考虑与药物相关。

此外,焦虑障碍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不良事件发生率[8],故需注意伴有冠心病的焦虑障碍病人的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可改善这类病人的预后[9],目前临床中研究较多的抗抑郁药物舍曲林、西酞普兰等可有效改善伴有焦虑障碍的冠心病的治疗[10-11]。

猜你喜欢
冠脉入院障碍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