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大众表达

2019-03-16 04:31谢明
出版人 2019年2期
关键词:事业部经理马克思

谢明

产品经理不单只是负责产品内容的生产,更为核心的是对图书产品精神价值的提炼、传播以及动手将其转化为商业价值。

神性的理想和平凡的生活,这既非对峙的双方,也非总是在互相寻求和解的一对矛盾,更非一种人生的正面和反面——它们更像是生活的表层和里层,无论剥去哪一层都会令人痛苦。在神性的理想和平凡的生活之间寻找答案的,不只是读者,还有编辑,也许编辑更有资格这样论断:神性的理想中必然有平凡的生活,反之亦然。

编辑,是用事先的艰苦为读者铺垫愉悦之路的人,但傅钦伟说,他在这里不叫编辑,而叫产品经理。他工作的湖南人民出版社的那个部门也不叫做编辑部,而是叫做大众社科文史图书事业部,这本厚达800多页、60余万字的《爱与资本-马克思家事》,在这里与其说是他编辑的第一本书,不如说是他的一个产品。

自从2017年底傅钦伟得知将负责这样一个产品之后,他几乎是以疯狂的速度为它投入了所有的日子,春节假期也不例外,计划是在2018年的上半年就必须出书——仅从原稿的体量与主题上看,它将是一部鸿篇巨制,以他的资历和经验,这本关于马克思的书自带耀眼的光环,难免让人感到压力和畏惧。比起其他图书来,这样的图书在内容把握、审校方面都有更大的工作量,光专家就得组织一个强大的团队,何况对作者和译者都还得有大量的沟通和协作,尤其是作者,按照西方的习惯,任何删改都必须苛刻严谨而且必须得到授权。

但想一想它未来的模样,心里总会充满兴奋和期待:这将是一本非同凡响的书!它将让很多年轻人爱上马克思,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因为这本书合上时是厚重的,读起来却是轻盈的,主题上是严肃的,但写法却是柔软、温情又接地气的。关于马克思的理想之谜以前说得太多,生活之谜说得太少,其实这二者可以合二为一。

“他们都喜欢抽烟(马克思用烟管,恩格斯抽雪茄),喝酒(恩格斯喝葡萄酒和啤酒,马克思什么都喝),大笑(通常是嘲笑敌人,马克思可是经常笑出眼泪)……”“躺在马克思怀里的女人,虽然已过13年,却依然没有变化,依然是那个让整个特里尔目眩的18岁女孩。”

这本书在崇高主题的基础上,将会有着《老友记》、《真爱如血》这样好故事的迷人魅力,还有《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宏大叙事,这是事业部选择它作为2018年主打产品的理由。至于为什么产品经理会是傅钦伟,事业部主任张宇霖的话里也许有一些答案。

“我对编辑有三个要求,第一是对生活的趣味,第二是对美的感觉,为什么市场上那么多无趣的书,因为它们完全是没有感觉机械地编辑出来的。第三是对文字的感受力和鉴赏力,标题啊书名啊,金句啊,有可能对销售产生根本的影响……”

张宇霖认为傅钦伟虽然没有经验,但出版业的经验往往是一把双刃剑,也就是说,经验有时候会变为一种障碍。比如这本书的封面,按照经验来它会成为马克思领袖像,有标志性的大胡子。而在这里,它是年轻的马克思和燕妮,马克思的脸庞瘦削而干净,眼神并不是领袖般地深邃和博大,而是有一种热力和锐利,那种北伦敦煤烟和大雾的艰苦生活中锻炼出来的热力,这种热力的内容是爱,爱的对象是燕妮和其他。

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一个好的产品经理,或者一个好的图书编辑可以没有经验,但不能没有品格,尤其是有这样一种品格尤为可贵,他们会本能地拒绝大同小异和平凡庸碌的任何文字、图像、质料,唯一不可或缺的是创见,如果没有创见简直是产品经理的耻辱。

这个产品果真一炮而红,除了让人惊呼“马克思居然可以这样写”之外,还有很多读者在感动和沉思,它击中了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随时在面对的一个问题:生活不管是庸碌的还是安逸的,活得舒服与否是否就应该是全部?它真的与曾经的理想无法调和吗?那白富美燕妮矢志不渝跟着马克思又是怎么做到的,含着金汤匙的恩格斯为何要用一生守卫着马克思?

有一个已为人母的读者这样写到《爱与资本》带给她的感受,她带着五岁的儿子去看了马克思的铜像:“特别是你用河南话拖着戏腔搞笑说,妈妈,快看,这是马克思的脚趾头!是的,我亲爱的孩子,在人类思想闪耀的进程中,能得以见证伟大中的平凡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崇拜英雄伟大的庐山的同时,也请你极其珍视那人人都生而相同的部分。”

这本书后来不但被各种主流媒体大量推荐,得到各类专家一致好评,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很多遮掩的普通读者,当活在当下的论调反复流行,星空在内心渐行渐远,《爱与资本》这样的好书不但可以唤回,而且可以建立。

以这样的方式开始自己的出版生涯,是傅钦伟这样90后的特权,也是一种对学识和性格的奖励。他竟然不是从一些合作出版的小册子之类开始自己职业生涯的,也不是从那些僵硬的出版计划当中挑选一个最容易的去开始,因为这些老套在这里不能称之为产品。

其实张宇霖比他也大不了多少,张宇霖是1988年出生的新青年,以他这样的年龄去操持一个大众社科文史图书事业部,学识功底和文字功底必然比长者有所欠缺,所幸这个团队全部是狂热的阅读者,在阅读时他们也有着更为年轻和新鲜的视角。他们所沉浸的对象,说是内容或者图书都已经不太精确,他们强调自己做的是产品,既然是产品,那么首要的就应该是体验和效用。由这个基本点出发,做出来的总归是不一样的东西。

拿那本一度霸占各大平台历史类畅销榜首的《在深渊里仰望星空——魏晋名士的卑微与骄傲》来说,奶酪一样手感和硬度的封面,稚拙的黑字还有水墨抽象画,这些到底和名士有何關系?或者说有什么象征和隐喻?

没有,真的没有。

但作为一个产品本身而言,这种手感和视觉确实很棒很酷。

所谓的事业部,虽然出版的主题没有改变,但再也不是从前那样执行僵死的出版计划和任务,而是在变革下实验自身的创造力和市场力。张宇霖解释他们为何不是编辑而是产品经理时说,其实产品经理要求更高,因为“不会种菜的厨子不是一个合格的餐馆老板”,事业部是在国企体制中用民企思维进行创业的平台,事业部的核心是产品经理,事业部的理念是用产品创造价值,产品经理不单只是负责产品内容的生产,更为核心的是对图书产品精神价值的提炼、传播以及动手将其转化为商业价值,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本身要是一个阅读爱好者、文字编辑、策划编辑、营销宣传专员、会计、出版信息员、设计师以及商人……

产品经理们与人民社传统编辑的最大共同点,也许就是出版主题仍然一致,无关娱乐和活好,只关理想和真知。按照以前的规矩,无论如何是不会让傅钦伟这样嫩稚的年轻人去挑马克思这样的大活的。

但张宇霖认为他们无法等待,对于一个菜鸟经理而言,手把手地去教他,可能等你教会了,机会就属于别人了。与其这样,不如让他尽量独自去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因为需要学会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学习的速度,说小点是一个人,或者一个产品成败的速度,说大了就是这个事业部成败的速度。

就拿《爱与资本》来说,它绝对是一本菜鸟经理的幸运之书,因为光是原稿就已经足够惊艳。作者是美国的资深记者,她对庞杂资料的梳理能力,对马克思周边实地的采访能力,乃至从务实描绘中寻找情感和矛盾种种线索的能力,精确又雅致的文学功底,都值得国内编辑和作者学习。国内很多专家,无论是党史、政治还是出版专家,在看了译稿之后都大呼这将是一本了不起的书。它了不起的地方对于傅钦伟来说既令人震撼又值得深入探究,它设定的标准会让他终身受益。

而在事业部同仁的帮助下,他后来为这本书所做的很多努力,除了基本的审校之外,还有为了让它成为一个优秀产品之外的各种努力,做通俗的章节标题,做插图、家族表、时间表、索引……这些努力都是在让一个产品具有更好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这些劳动的感觉虽然琐碎,但充满了愉悦,这种感觉和他们对这个产品的主题设定刚好不谋而合:理想的光芒,对任何境况下的生活都是美好的。

猜你喜欢
事业部经理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徐工道路机械事业部
经理的难题
挑剔的经理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夜半买驴的南航经理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