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在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思想下的传承与发展

2019-03-17 09:02
贵州民族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音乐

张 明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 110818)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蕴含音乐文化宝藏极其丰富的国家。56个民族,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现今,随着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各国音乐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的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我国的民族音乐如何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民族音乐与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思想简述

(一)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文化,就是指各个民族因为区域与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在自己内部发展而来的一种属于自己特色的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文化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下发展而来的产物,以民族音乐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着属于本民族的特色。我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文化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而音乐是能代表各民族之间差异的一个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各个民族文化最为本质的东西。民族音乐文化可能只是一个村庄或者一个部落独有的精神文明与生活文明,而区域、民族的不同产生的民族文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从流传阶层的角度看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等,从音乐形式来看包括民歌、歌舞、民族器乐、戏曲戏剧等等。中国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承,注重的是继承和发展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些民族文化都是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衍生而来,代表了整个民族在各个时代中不同的精神文明,并将这种精神文明以民族音乐形式展现出来。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归纳起来通常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1.传承性与习惯性

传承性是指我国从古至今的民族音乐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传承方式有书面传承、口传心授等。书面传承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记谱法。我国古代至近现代记载乐谱的方法有:文字谱、减字谱、唐代敦煌谱、宋代俗字谱、燕乐半字谱、元代方格谱、明代三弦天干谱、律吕谱、瑟谱、工尺谱、南管谱、二四谱、锣鼓经等。它们共同的特征是谱简腔繁,与实际演奏效果差距较大,所以,民族音乐的传承,记谱传授只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固化形式,更多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常常是习惯于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传承的。因为口传心授不仅是大多数民间艺人的传授方式,而且也更有利于传承者精确掌握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核。

2.社会性与民俗性

民族音乐的社会性,是指任何音乐作品与音乐形式都与社会密切相关。民族音乐文化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只有具备社会性,才能得以延续和发展。同时,民族音乐文化还具备民俗性,民俗是人民群众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现象。音乐在民俗活动中形成、发展和演变,如婚礼歌、哭嫁歌、祭祀歌以及各种说唱、歌舞和吹打乐等,都产生于各类民俗活动中。在少数民族中,火把节、花儿会、歌圩、三月街等,都具有浓郁的民俗性。

3.稳定性与变异性

由于有些地域地理环境封闭性和文化的影响,我国早期的传统音乐具有相当强的稳定性,每一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较浓郁的民族风格。但是,其稳定性也是相对而言的,近年来,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民族音乐正在发生一定的变化。

(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思想

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是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多元音乐文化教育认为,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内,各个民族都应该继承保持本民族的音乐语言和音乐文化等特色,同时各个民族也应积极融入到国家的语言、文化传统之中。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将这些独特文化纳入到学校教育课程之中。就当前来说,我国许多高校都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音乐教育课程,这些音乐教育课程追求一定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不同的音乐教育内容与方法之间互相渗透,开始呈现多元文化形态。这种教育形式可以对不同类型音乐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而全面了解各个民族或者国家音乐文化的特点。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理念可以引导学生对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思考与分析,从而树立根植于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理念。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世界音乐文化,又能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传承。只有运用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方式,才能同时囊括与包容世界各国音乐文化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和精髓。

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思想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

(一)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适。

在当代,民族音乐文化要想获得继承和发展,必须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积极汲取其他音乐文化的精华,不断进行自我调适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思想认为不同族群的文化是平等的,必须相互尊重,共生共存,这种理念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成为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新机遇。通过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思想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应该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对民族音乐中存在的精髓文化最大限度地保留,而那些陈旧且不适合于当前时代发展思想与观念就应该及时地改进。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持续存在于历史长河中,并得以完整保留必然有它的原因,而多元化音乐教育思想则是当前时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将传统民族文化与多元化音乐文化教育理念相结合,无疑可以为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注入新生命与新活力,更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让其可以更符合时代需求与现状,在保留民族音乐文化原有的精华之外,不断完善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及内容,让民族音乐文化中存在的优秀理念可以更好地融入时代,并在现代社会继续散发其独特的魅力,让民族音乐文化被当前这个新时代接受与传承。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深化和技术的进步,现代文化将会进一步快速推进,这必然会对包括民族音乐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造成巨大冲击,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也将受到影响。物质与技术的发展促使民族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外来的、现代的文化也对传统的民族文化带来冲击甚至是侵蚀,让本民族的文化地位受到动摇。现代传媒的大肆入侵、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过度的商业化等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干扰了民族音乐精神内核的传承。

可见,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背景下,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既有复兴的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二者相互矛盾却又共存。要想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便需要抓住机遇,面对现代音乐文化所带来的冲击,需要做到因势利导,积极吸收现代音乐文化的优秀部分来发展壮大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在现代文化中获得新的发展活力并被广泛认同。

(二)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需要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

当代,文化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历史长河发展中得到的精神文明,拥有着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都无法比拟的文化古国的丰厚底蕴。当今,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进行音乐意义的重构,并张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特性。

从民族音乐文化意义的重构上来看,文化内涵是音乐的灵魂,充分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是传承与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思想认为各民族在文化上地位平等,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它能够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如果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抛弃了其内涵的挖掘与学习,那么民族音乐就只是一种演奏技法和音响形式,仅仅剩下一种形式美。民族音乐是以音乐为载体来表达民族文化、思想与情感,一旦将其内涵文化剥离于民族音乐,那么民族音乐便失去了它的灵魂,也不再具备传承的文化意义,最终将只作为一种技法而混同于其他音乐形式。

西方音乐理论研究者注重从技术、科学、规律等角度对音乐进行分析,认为音乐的创造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并能够通过实验来分析音乐之美,如西方音乐理论认为大多数音乐便遵循“均分律动”的规律,十二平均律就是其普遍采用的律制。但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尽管在某些方面能够以科学的方式去创作和研究,但它更重要的是音乐家情感意识的表达。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中便存在大量的“非均分律动”现象,它们同样创造了具有美感的音乐,例如中国西北地区流传的秦腔风格的民间乐曲,其风格高亢豪放,在音律的运用上,秦腔风格乐曲中的“4、7”这两个音就明显不同于十二平均率的音高,“4”在音高上经常具有游移性,而“7”则比十二平均律中的“7”音略低,这种特性音的存在恰恰构成了秦腔风格乐曲中的“苦音”风格,把西北地区人民豪放中又流露出的一些苦闷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显然不是西方的音乐理论科学所能解释的。因此,在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的观点,发现和尊重不同民族音乐的差异性,凸显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而非从西方式的音乐研究思维角度,试图总结出一种固化的规律。

(三)借鉴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思想,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民族音乐中蕴含着国人的处世智慧和生活哲学的意境,并且在现代社会也还被持续地发扬与应用。因此,我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应该进一步提倡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并以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思想积极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把民族文化当中优秀的民族音乐推向全世界,让我国独有的民族音乐可以被更多国家与民族欣赏,让我们的国民为此而生出强烈的自豪感,大幅度地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一个国家在其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民族传统文化和当今多元化文化发展之间存在冲突的问题,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各类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经济文化出现“百花齐放、美美与共”的现状。立足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吸取其他国家与地区已有经验,通过学习和借鉴经验方式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持续发展。应汲取多元化音乐文化当中最先进的教育理论,而不是一味地死守传统单一的发展理论,要在发展与传承中不断改进与更新,吸取其他音乐文化的优点,并利用这些优点和经验不断完善,才能防止被当前社会湮没,并在多元化音乐文化中完全发挥出民族音乐文化原有的优势,推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向更好的主方向发展。

(四)要加强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保护民族音乐的活态传承。

长久以来,在我国的文化教育中,除了专业的艺术院校,普遍存在对音乐这门课程重视不够的现象,对于民族音乐文化更是如此。有些学校与家庭认为音乐是除了文化课以外调节学生心情的、可有可无的课程,这种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目前,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有很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在音乐课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音乐教育课程更注重学习外国的音乐文化体系,导致在音乐教育中西方音乐教育成了主要内容。对此,我国教育部门一直在推出相应的举措,强化民族音乐在音乐文化教育中的地位,让学生从小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性、风格性、旋律性等特点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另一方面,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中,很多宝贵的音乐财富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在进行传承,来自不同地域与民族的音乐,有很多并不能够通过记谱方式来准确地传承。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黔东南的侗族大歌,是通过本民族的口口相传保留下来的,像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在保护其民族音乐精髓的时候,不能仅仅依靠高科技的手段对音乐进行记录保存,还必须注重对它的活态传承加以保护,即对传承人进行保护。这样才能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最大化原汁原味、原生态地传承。

三、结语

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多彩的、包容的,它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出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要想传承与发展,必须依赖于教育。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教育的支持,多元文化教育思想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经逐步成为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音乐文化的薪火相传,需要充分结合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思想,进而推动民族文化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民族音乐
我们的民族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音乐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