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人员缺乏原因的讨论与对策

2019-03-17 12:58李鹏飞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

李鹏飞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面对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的现状,养老服务的升级转型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一项民生问题关乎社会安定及社会主义的长期建设,也是万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是否能够妥善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威信,也对该行业的持续性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1]。本文将浅谈在老年护理行业、职工缺乏、工作周期短及离职率高的原因,并且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当前问题

1.1 老年护理人员工作周期短的现实因素 当下养老机构的老年护理人员大多都难以和某一家雇主维持长久的雇佣关系,养老机构老年护理人员职业的流动性非常强,拥有专业老年护理知识、接受过专业老年护理培训及相关资格证书的老年护理人员是极少数的,并且,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已经是社会默认的普遍现象。经过高校专门培训的应届毕业生大部分会在毕业以后进入其他工作领域,或者是工作一段时间后转向其他行业,而老年护理行业巨大的工作量,也是逼退应届生转向其他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老年护理行业缺乏政府的舆论引导和政策法规介入 必须承认,在老年护理人员与被护理家庭出现业务矛盾、机构与家庭出现供需不对等的社会背景下,政府没能起到向社会公众进行正面宣传、纠正公众对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及老年护理行业的片面认识,造成了社会大众对本专业人员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没有及时更正,无法正确对待行业工作人员。而对于相关民营行业机构内部的种种乱象也没有明确的体制机制规定,不能为行业人员提供正确清晰的指导,没有对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社会保障制度,在从业人员受到机构、雇主的不合理对待时无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这造成了大部分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思前想后,无法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降低了行业本该提供的服务标准[1]。

1.3 工作压力只增不减,薪资福利有待完善 众所周知,大部分需要老年护理的人员属高龄老人,行动不便,处于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状态。部分老人在交流、认知方面存在障碍,属于“空巢老人”行列,家属没有时间照顾,只能长期卧床,部分坐轮椅的老人还需要每日为其擦拭身体,老年护理人员甚至需要为其清理排泄物,而对于身体有伤的老人老年护理起来则更加麻烦,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翻身都要格外注意[2]。老年护理人员在任何时刻都要保持警醒,作息时间必须根据老人的作息规律调整,上述综合因素对老年护理人员造成了极大的生理与精神压力。

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老年护理人员却还要面对工作量巨大、可依靠的劳动保障不完善的窘境。老年护理人员的付出与回报难成正比,这一特殊职业与传统行业发展差距巨大,行业考核周期漫长且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

1.4 老年护理机构的规划和管理缺失 由于民办养老机构缺乏系统的行业规划与指导,其各种弊端也不断显现,部分机构内部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内部秩序混乱,被动地被雇主选择的过程无法形成专业的针对性服务。机构对于从业人员的未来发展也缺乏考虑和长期规划,不能为老年护理人员提供一个明确的未来和工作走向,老年护理人员对个人发展前景产生迷茫,造成仅在行业内工作很短时间就转向其他行业的严重人才流失。同时,在机构内也缺少明确的正规条例,对于如何进行专业老年护理也没有标准的行业指导,对老年护理人员缺少管理和限制。老年护理人员的从业能力考察也没有正规、系统的标准,考察呈现随意性、考察内容不清晰。民办养老机构的职业进阶提升标准几乎都是由机构内部的人员自行拟定,极不利于提高从业人员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同样容易造成人员流失与新鲜血液难以流入行业的局面。

1.5 对老年护理行业的认知存在偏见 在国内普遍的社会主流文化下,诸多观点认为在养老机构从事护理服务的工作是不够体面的,公众对老年护理工作者的认知度不足,甚至对老年护理工作的印象只停留在“保姆”这个身份上,认为护理人员只是花钱雇佣来的“下等人”、“佣人”,可以随意调遣、命令,雇主家庭不能摆脱对老年护理人员的偏见,理所应当的对其提出一些超出工作范围的要求,当被护理的老年人因自身原因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时,家属动辄责骂、侮辱工作人员。部分雇主家庭认为,只要为老人雇佣护理人员,就可以完全置之不理,将超出范围的工作丢给护理人员。而这种价值偏见则导致了大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并接受了专业老年护理培训,拥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才十分抗拒进入行业,主流价值观的偏颇也导致很多家庭不支持子女从事该项职业,造成需要大量从业人员的老年护理行业只能降低准入门槛,从业人员只能是一些受教育水平不足、文化水平较低、专业能力低下的外来人员,以至于出现养老机构即使雇佣了护理人员,老年人依然无法得到专业护理的现象。甚至出现新闻中屡屡被报道的护理人员虐待老人、对老人施暴等触目惊心的事件,这些行为或舆论不仅加大社会对老年护理人员的不信任,更进一步扭曲了老年护理人员的社会形象[3],极不利于老年护理行业的发展,对已经从业的高等级老年护理人员的身心和自我价值造成双重否定和无形的社会压力。而高等级的专业人员的缺失又会造成本专业缺乏科学和完善的人才基础,更加剧了本就不明朗的行业方向的进一步混乱。长此以往,行业内有专业资格、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老年护理人员越来越少,新进人员的专业水平越来越低,业内乱象愈演愈烈,形成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

2 解决对策

2.1 完善体制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福利保障 老年护理行业的高压工作环境需要老年护理人员拥有极高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行业机构必须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本专业的高标准服务能力,尽管目前本专业内严重缺乏能满足要求的从业人员,但必须严格标准,宁缺毋滥,无法达到行业要求的从业人员,不但不能解决社会公众的服务需要,还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这种局面,需要完善行业机构的整体结构水平,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行业规范,让真正有专业能力的行业人才得到一个公平健康的工作平台,创造一个合理并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环境,在客观上形成一种行业的良性发展,不断提高老年护理行业的服务水平。行业内的逐步改善才可以吸引更多人才自愿投身这一领域,使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我要求,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最终实现自我价值与行业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形成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4]。

2.2 积极引导观念转变,制定政策促进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社会人群总体价值观对服务性行业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不可否认的是,老年护理行业同样无可避免,我们必须明确,形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复杂,想要改变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它需要社会各界的认真对待,特别是国家政府力量、社会舆论会起到十分关键的带头作用。改变公众对老年护理行业从业人员的印象需要社会舆论的强有力引导,不能因为一些低端民营机构出现的个别案例,就将整个老年护理行业定性。社会舆论对于提高公众正确看待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及整个老年护理行业的认识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所以,必须客观、公正的评价,改变对相关行业认识的高度,明确认识到老年护理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是现代医学、老年护理学、社会学中的重要分支。老年护理行业对现今社会背景下的老年人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有重大帮助,要明确老年护理行业是一个为全体老年人身心健康、为全社会有序发展、提高国民总体健康水平努力奉献自身的伟大行业。

我们必须明确,国家政府的政策与标准制度更是完善这一行业的重要保证,必须认识到,只有将行业科学化、正规化才是真正让这一社会关键行业有序、持续发展下去的关键力量。必须提高对行业的整体认识高度,制定有效的、科学的、具有强有力约束能力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扭转目前社会各界对老年护理行业的认识,对那些扰乱行业甚至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机构和单位进行有力制裁,为提供合理、高品质服务的机构和单位提供法律保障,规范行业标准,对行业内出现的矛盾与摩擦提供切实可行的法理依据。只有当老年人、行业机构、从业人员的合法权利得到了真正完善合理的社会保障,整个行业市场才有可能走上正轨,才能保障老年护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3 创建职业的发展体系,完善职业的上升通道 构建完善的职业发展体系,对有意向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职业水平,也可以使养老机构的整体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努力完善上升通道,政府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进行学费的减免和扶持政策,落实职业的选拔标准,建立较好的职业选拔招聘制度。

2.4 对服务养老机构的义工活动进行引导和鼓励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老年护理不仅需要专业人员,还需要相关的志愿者和义工组织,随着养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志愿服务和义工组织的共同参与,他们会给养老服务增加多样性,带来更多的快乐和精神动力。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养老机构按照规定,有条理的接受服务,可以给所有愿意服务和回报社会的人士充分的机会,这样的双赢模式是非常有必要深入延续的。需要明确的是,养老机构在接洽志愿服务和义工组织时,必须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唯有这样,才可以使他们的服务更加有效。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的现状下,对老年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而人们对于老年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和专业素质的要求也水涨船高,然而,由于社会认知偏见,养老机构薪资待遇不平衡,内部制度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专业素质人员流失,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我国老龄化的现状是十分严峻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提出了相关的法规,通过政府和养老机构以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完善体制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福利保障,并且,对服务养老机构的志愿活动和义工组织进行鼓励和引导,才能缓解老龄化社会对我国政治经济的冲击,让老年护理人员不断向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方向迈进。

猜你喜欢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