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3-17 15:46苏宇张盼盼田娇文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饮食

苏宇,张盼盼,田娇文

安徽省庐江县中医院,安徽 合肥 231500

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中是十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老年患者居多。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气喘、咳痰、咳嗽等,晨起、夜间病情加重,且病程周期长,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中医学观点中,认为本病的内因是宿痰积于肺上,外因是饮食、情志、劳倦等影响,造成脾、肺、肾皆虚。为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需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1]。本文收集我院收治的124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予以分组,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4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予以分组,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标准[2]。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A组(n=62)和B组(n=62)。A组男患者35例,女患者27例,患者年龄在62-86岁间,平均(78.2±6.5)岁,病程在1-6年间,平均(3.8±1.2)年;B组男患者37例,女患者25例,患者年龄在63-87岁间,平均(79.2±6.4)岁,病程在1-7年间,平均(3.9±1.3)年。组间给予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有对比意义。

1.2 方法 A组行中医护理技术,要点如下:①中医饮食调理:以患者症状表现、体质不同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并予以综合性饮食调整。对于热症者,禁止一切辛辣刺激食饮食;对于寒症者,禁止一切生冷凉性饮食;虚症者需要做好营养补充,均衡摄入饮食;所有过敏性食物都要禁止;②中医辨证施护:通过中医诊断疗法确定患者的疾病性质和体质,针对热症者针刺曲池、大椎等穴位,以起到退热作用,选择滋阴润肺、清热化痰的凉性饮食。寒症者予以厚朴麻黄汤,以起到温散肺寒化痰的治疗功效。虚症者予以核桃仁、粳米、山药熬粥;B组行常规护理,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严格遵医嘱用药,介绍日常起居相关注意要点等;③中医情志护理:通过情胜情法、借情移情法改善患者的焦虑不安、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增进护患交流沟通,帮助患者正确宣泄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并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④中医特色护理:通过平衡火罐法、针刺法、穴位按摩法、艾灸疗法等为患者进行治疗,以有效缓解症状,达到清热化痰、滋阴润肺的治疗效应。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①疗效评价标准:哮喘症状在护理干预后基本消失或患者自觉完全缓解为显效;患者自觉哮喘症状有所好转,发作频率明显减少为有效;哮喘症状无改变或病情加重为无效[3]。②生活质量:以SGRQ问卷调查的方式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呼吸症状等3方面,各项分值均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越说明生活质量差。

1.4 统计学处理 借助版本为SPSS22.0的统计学软件分析全部相关数据,SGRQ评分、总有效率各使用(Mean±SD)、(%)加以表示,对比分别行t检验、χ2检验,P<0.05证明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 A组总有效率为96.8%,其中无效、有效、显效分别为2例、28例、32例;B组总有效率为77.4%,其中无效、有效、显效分别为14例、21例、27例。经比较,A组比B组高,有明显差异(P<0.05)。

2.2 对比2组护理后的SGRQ评分 A组呼吸症状(30.65±10.74)分、活动受限(33.53±11.61)分、疾病影响(30.66±9.86)分均比B组(42.47±15.63)分、(41.28±14.84)分、(39.63±14.12)分低。组间相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作为老年群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家庭和社会负担,需要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系统优质的治疗和护理。中医护理技术通过充分掌握中医辩证施护的基本原则要求,在合理调整饮食的同时加强情志干预,并从患者生理、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开展中医特色治疗。个体化辩证施护的方式有利于有效控制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肺功能,同时有效调整机体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

根据本组实验结果,A组总有效率、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呼吸症状等评分与B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而可见,中医护理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饮食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春节饮食有“三要”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