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频声导抗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9-03-17 15:46成嘉明张俊杰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宽频吸收率中耳

成嘉明,张俊杰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常见的小儿耳部疾病,患病后会出现中耳积液等症状,引起听力下降等问题,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患儿失聪,给患儿今后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1]。针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方法较多,本文就宽频声导抗在这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展开研究,通过对比总结其应用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累计在2017年4月-2018年3月间抽取4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均确诊),将其划分为观察组,组内男女患儿比为21:19,患儿的年龄在2岁-11岁之间,平均值为(5.3±1.8)岁。纳入标准:(1)纳入年龄在2岁以上的患儿;(2)纳入耳镜检查显示外耳道通常,鼓膜内陷、透红,或呈琥珀色的患儿;(3)纳入纯声测听或者ABR示传导听力下降的患儿。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鼻咽癌、颞骨外伤等影响咽鼓管与外中耳结构疾病的患儿;(2)排除了解本次研究具体内容但不同意参与研究的患儿。诊断标准:1听力下降,可随体位变化而变化,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摇头可听见水声。2耳科检查可见鼓膜内陷,呈琥珀色或色泽发暗,亦可见气液平面或气泡,鼓膜活动度降低。3进行鼓膜穿刺,可观察到有浆液样或黏液样液体流出。

1.2 方法

1.2.1 宽频声导抗检查 检测仪器选用型号为AT235的丹麦国际听力声阻抗机,整个检测工作需要在隔音室内进行。将声导抗范围调整到0.1mL以上、6.0mL以下,声反射声强位于80dBSpL以上、120dBSpL以下,频率位于226-8000hz之间,检测期间需要分别给予同侧与对侧。检查结果借助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出患儿在正常环境压力下声能的吸收率曲线,测试结果需要使用两管校准法进行校准。

1.2.2 普通声导抗检查 选取患者均接受226Hz声导抗测试,测试期间压力位于200daPa~-400daPa之间,检查结果根据鼓室图进行区分。

1.3 观察指标 根据检查结果建立起宽频声导抗吸收率曲线,为方便区分,其中N型曲线为正常耳的宽频声导抗吸收率曲线,E型曲线为中耳积液的宽频声导抗吸收率曲线,P型曲线为中耳负压的宽频声导抗吸收率曲线。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7.0为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处理软件,借助χ2对用百分数表示的计数数据进行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选取患儿的宽频声导抗检查结果分析 选取患者的宽频声导抗检查结果显示其中N型曲线患者0例,占据总选取患者的0.00%,E型曲线患者8例,占据总选取患者的20.00%,P型曲线患者32例,占据总选取患者的80.00%。N型曲线在宽频声导抗检查中主要表现为低频区及高频区吸收率低,在8000Hz之前的区间内,吸收率随着频率的增大显著提高,在1500Hz到3000Hz之间吸收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切迹,当频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吸收率会达到最大值,再增加频率吸收率会明显减小,呈现为不对称的M型;E型曲线在宽频声导抗中主要表现为低频区及高频区吸收率低,但随着频率的增大其吸收率会明显增大,相对于N型曲线,其左峰消失,右峰幅度相对较低,表现为倒V型;P型曲线相对于N型曲线来说,其左右两峰相对较低,呈现为M型。

2.2 宽频声导抗检查与常规声导抗检查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 宽频声导抗检查在中耳积液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00%、87.50%,常规声导抗检查在中耳积液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0%、62.50%,对比宽频声导抗检查与常规声导抗检查在诊断中耳积液敏感性上不存在明显差异(P=0.834,χ2=1.734),而在诊断特异性上,宽频声导抗检查更具备优势(P=0.012,χ2=7.83)。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在小儿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会引起患儿失聪,降低患儿家庭的生活质量,因此做好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工作较为重要,目前气压耳镜和鼓膜切开术是这类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属于侵入性操作,检查期间患儿往往不能有效配合,导致诊断准确性降低,影响到后期治疗工作[2]。声导抗检查是近些年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诊断技术,其具有无创、操作简单等应用优势,可以弥补有创检查的不足。

从病理角度进行分析,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往往伴随咽鼓管功能异常,大量的空气被黏膜吸收,中耳腔内将会形成负压,从而出现鼓膜内陷等问题。声导抗检查主要通过观察不同频率下声吸收率情况来分析患者的病情,正常情况下,随着频率的增加,声吸收率会显著提高,当频率增大到一定值时,声吸收率将会达到最大值,再增加频率声吸收率将会逐渐降低,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可得到M状的N型曲线。随着分泌性中耳炎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鼓室负压会明显加重,中耳黏膜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液体会发生外渗,鼓室积液显著增多,影响到中耳的传音功能,最终导致患儿失聪,声导抗检查中,随着鼓室积液的出现,其传音结果质量增加,声吸收率曲线将会初选左峰消失,右峰幅度相对较低,表现为倒V状的E型曲线。针对中耳负压患者,其声吸收率曲线左右两峰均相对较低,呈现为M状的P型曲线,因此借助声导抗检查能够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有效分析[3]。可以将声导抗检查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首选诊断方法,根据诊断结果开展治疗工作。

总之,基于该诊断技术的多层面优势,可将其视为临床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首选方案。

猜你喜欢
宽频吸收率中耳
宽频高磁导率R10k软磁材料的开发
LF冶炼低碳铝镇静钢钙处理吸收率影响因素研究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基于矢量匹配法的扼流变压器的宽频建模
低噪声键控宽频信号源设计与实现
中耳胆脂瘤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聚偏氟乙烯的宽频介电谱特征研究
体重决定猪回肠内的蛋白吸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