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评弹《林徽因》:传统艺术创新谋出路

2019-03-18 01:59祝媛莉
综艺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博文林徽因曲艺

祝媛莉

2019东方卫视春晚上,李宇春向85岁高龄的评弹表演艺术家赵开生学习中国传统乐器三弦,并演奏《千年游》,这次表演让评弹这门传统艺术登上热搜,受到大众关注。

评弹是一门古老而优美的说唱艺术,为了让这门非遗艺术焕发出生机活力,近年来,上海评弹团在传播演绎评弹曲艺方面尝试了许多新方法,用传统曲艺演绎现代故事,广受好评。《林徽因》就是上海评弹团的新创力作。

传统曲艺“新包装”

伴随宛转悠扬、曲调柔美的幕外独唱《再别康桥》在大剧院响起,舞台上方的大幕徐徐拉开,两男两女4位演员分列而坐,手持三弦、琵琶,身着设计师专门设计的特色服饰,以吴侬软语讲述“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的故事。

舞台幕布背景别具特色,虚实相间的木条格组成的窗门布景,配上没有桌围椅帔的原木色桌椅,尽显古朴典雅气质。剧场内灯光不同于以往评弹演出中单调的两束大白光,而是变得柔和,且强弱、色彩随故事走向变换,与演出交相辉映。

这是上海评弹团原创中篇评弹《林徽因》走进剧场、高校演出时的景况。自2016年3月首演以来,评弹《林徽因》走遍大江南北,在海峡两岸巡演近60场,今年4月还将到厦门、昆明等地演出。评弹在“新包装”下散发浓厚魅力,令许多新老观众沉醉其中。不少演出场次中,有观众穿着中山装和旗袍到场观看,与《林徽因》营造的民国风互为呼应,别有韵味。

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表演中有说有唱,大多讲述金戈铁马或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在江浙沪地区尤为盛行。曾经流行于市井街巷的评弹,如今同许多传统戏曲一样,也面临式微趋势。

一方面,方言退化导致很多年轻人听不懂用吴语表演,欣赏习惯的变化也让年轻人失去耐心,不愿花费两三个小时听长篇评弹。而评弹的内容语境大多停留在历史演义和民间故事中,与现代人的理念和价值观有很大差异。

为了突破瓶颈、谋得新出路,上海评弹团团长、《林徽因》领衔主演高博文表示,在坚守传统评弹曲艺内核底线之下,上海评弹团大胆创新,创作了题材、艺术手法、舞台呈现均具新意的中篇评弹《林徽因》。

大众知晓度高、具有话题性的近代题材替代了历史传奇,《林徽因》开创性地用“太太的客厅”“紫燕绕梁”“李庄情怀”三回体的形式展现林徽因极具代表性的3个人生阶段,细腻呈现林徽因的情感世界与传奇经历,着重呈现她对中国建筑学和中国古建筑保护的贡献。

在评弹传统技艺“说噱弹唱”之外,这部作品加强了“演”的成分,改变以往评弹以第三人称说表故事的方式,在每一回中都增加了演员以第一人称表唱的形式,如此,演员表演更为投入,观众也容易进入情景。

传统的评弹书场仅在方寸之间,两位演员,一桌两椅,简单的幕布背景,台下观众一二百,足矣。中篇评弹《林徽因》则可算评弹走进大剧场商演的开先河者。

高博文介绍,为了适应大剧场、大舞台,《林徽因》势必要做出调整,舞台设置上既有一桌二椅,也有两桌四椅,两组演员首次在同一轮演出;灯光、布景由专业演出团队操刀;评弹第一次有了主题曲;演出时长由传统上的3小时压缩到100分钟;每一场结束演员上台谢幕,最后一回结束插入画外音……新包装下的《林徽因》更具现代审美元素,也更具仪式感。

评弹《林徽因》虽然进行了部分创新,却十分注重保留评弹内核,在传统与现代间寻找平衡。“我们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既保持了传统,也与时俱进。老观众不排斥,新观众也很喜欢,且观众们通过《林徽因》想要了解评弹,效果就达到了。”高博文说。

与现代元素结合玩跨界

自1951年成立,上海评弹团在近70年的发展变迁中一直领风气之先,不断在创作创新上下功夫,令作品相较传统评弹更多关注身边事和时代旋律,拉近了与现代观众的距离。

比如,上海评弹团创作的《高博文说繁花》,用评弹的形式演绎小说《繁花》,以20世纪60—70年代与90年代两条时间轴为经纬,叙述上海城市变迁下,小人物的成长经历和生存状态。

近年来,上海评弹团一直在摸索传统艺术突破圈层受众的新路径。尤其是上海评弹团将评弹带进高校,吸引了更多年轻粉丝,也完成了粉丝之间的“代际传承”。

高博文所在的上海评弹团也在寻求评弹与现代元素跨界,如与台湾的音乐团队合作,尝试“摇滚评弹”;将评弹曲调做成爵士风格的系列套曲,形成“爵士评弹”;也曾将评弹与笛子、古筝等民族乐器结合,打造“民乐評弹”。

意识到“酒香也怕巷子深”,上海评弹团加强了推广评弹艺术的力度,并在传播方式上主动创新,通过网站、社交媒体、视频网站聚合更多年轻受众。

2018年年末,一段评弹与饶舌说唱结合的短视频《评弹有腔调》在互联网走红。网友评价“时尚与传统得到了很好融合,毫无违和感。”这则创意短视频的幕后推手正是上海评弹团。

高博文说,曲艺与观众的互动一直很密切,不仅有票房(指票友聚会练习的处所),还有讲座、评弹教学等活动。如今,借助互联网线上线下联动,评弹与观众的互动形式更多样,覆盖人群也更为广泛。去年世界杯期间,上海评弹团举办了两场线下会员活动,用评弹的曲调解说足球,大受好评。

不管是内容题材上的融合跨界,还是营销推广上的多元尝试,在高博文看来,这些创新都为将评弹以当代人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并传播,为观众接触评弹提供一个媒体、创造一个机会。

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凭借上海评弹团的创新突围,评弹艺术得到了更多市场认可。据悉,2018年,上海评弹团演出5000多场,单场收入逐年提高,全年演出收入也逐年递增,去年的增长幅度达到20%。

与此同时,高博文特别强调,“无论如何创新融合,评弹中说噱弹唱的技巧都还在,评弹艺术的原汁原味一定要保留。”

猜你喜欢
博文林徽因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林徽因和八个飞行员的情谊
第一次挣钱
《曲艺泉城》
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林徽因的美,都在这里
谁和谁好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Review on Tang Wenzhi’s The Gist of Chinese Writing Gamut
此情只应天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