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9-03-18 01:51石春勤
甘肃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石春勤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1—0066—01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

教学本身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而创新,并不是脱离教材的活动,也不是让学生任意去想,漫无边际地说。如果说得离奇,把上课变成学生的自由活动课,就走入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地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并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首先,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提升自己的创造、想象能力;其次,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教师要注意设计集体讨论、互查互补、分组操作等环节,从而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有利于营造创新的环境。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三、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特别感兴趣。教师应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择材料,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熟悉的事物去组织教学,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用多媒体设计):从北教学楼去南教学楼有三条路,那么走哪一条路最近呢?因为平时学生经常走,所以知道哪条路最近,再把这一知识应用到解决其他实际问题中。这样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以实际情況为背景的探索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得到培养。

四、鼓励学生质疑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让学生在质疑中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完“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求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可不可以直接用90°减去已知的一个内角的度数?”笔者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是180°,一个直角是90°,这个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之和就是90°,所以用90°减去已知的一个内角的度数也是可以的。可见,鼓励学生质疑,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深入钻研问题的意向,形成创新意识。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就会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学生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即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实践证明,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因此,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多种情境,为学生学好知识提供良好环境,逐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变为技能,才能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挥智慧和潜能。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