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年”,新期待

2019-03-18 01:59陈昌业
综艺报 2019年5期

陈昌业

去年3月,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央宣传部统一管理电影工作。时隔一年,从行业成绩单来看,改革获得了十分积极的成效——2018年全年票房突破600亿元,国产电影市场份额占比超过六成,为近年新高。今年2月的单月票房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突破110亿元,为改革一周年算是画上了一个漂亮的句号。当然,改革永远在路上,漂亮的成绩单让我们对行业新的一年有了更多的期待。

一、更多的类型、题材探索,更多的创新冒险。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的现象级,与上一年同档期的《红海行动》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可资观察的市场气候——观众在春节档这样一个本是喜剧为当然首选的档期里,却更加“青睐”非喜剧;观众对于看电影本身的满足感在经年累月的市场积累后已经有了更加丰富的层次。

2019年3月的中国影市排片表呈现出了罕见的新气象,《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地久天长》三部或荣膺小金人或折桂银熊的有浓厚艺术气质的影片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被引进入市,显示了发行方的信心,这正是过去一年行业发展给予发行公司的机遇。

市场容量仍在不断增长,尽管增速已经显现出红利期的尾聲,但观众们逐渐成熟的过程中,给了电影创作者、生产者新的冒险方向——新类型、新题材的探索,以及包括内容、渠道等更多领域的创新尝试都将可能迎来更多积极、正面的回报。

二、主旋律内涵更加丰富,更具全球视野。

《流浪地球》在商业片创作、生产模式实践过程中,与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崭新历史命题“不谋而合”。在更加全球甚至是宇宙的时空视域下,中国电影人可以不再仅仅以孤立的民族视角去感染观众,而是用更具全球视野却同时有民族价值观的叙事动机去表现中国人。“主旋律”的内涵正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下不断拓展着边界,打通着新的与世界共融的内涵。人是电影永远的核心主题,过去“主旋律”的创作常常会在人的表现上以某种僵化的范式去表现,令当代观众难以认同,显现出某种“假”;另一边,商业电影在向好莱坞的学习过程中却因为过于“模仿”,在“个人主义”的创作尝试上显得与中国人本身的历史传统、文化基因脱离,而表现出另一种“假”。关于牺牲,关于集体主义,关于故土难离,等等,这些中国人历史传承里的价值观既是主旋律的一部分,也是关于人的探讨里所应包含的多元价值观的一部分。

当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片在创作、生产实践过程中的边界逐渐消融,当创作者、生产者更加理解当代的社会症候,一些过去的在观念领域的“非黑即白”就有可能在具体的故事里形成某种对话、某种探讨,那么“主旋律”也就不会仅仅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某种形而上的概念,而能够在题材意义上接入更多的商业类型,融合更多通俗的人物、故事,令观众更能在“润物细无声”的观影过程里被感染、被打动。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是建党100年,无论是国有电影企业还是民营电影公司,未来3年都将会连续实践和探索主旋律电影新的可能性,这或许会给中国电影创造出新一轮的繁荣气象。

三、影院的卖品突围。

观影人次下降是春节档喜人成绩之外的一个隐忧,高票房背后的高票价是抑制人次增长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如果对过去一年市场成绩仍有印象的话,不难回忆起有多个月份曾出现了单月票房、人次双跌的情况。再加上单银幕票房产出这几年持续下跌,以上这些迹象对于目标新增2万块银幕的行业而言,将是今年和明年的挑战之一,大家都在更加积极和认真地应对市场的残酷性。近日,万达、CGV的两家影城分别放出好消息,通州万达2月卖品突破百万元、CGV青岛万象城店2月同样卖品突破百万元——在观影人次增长乏力、单银幕票房产出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卖品收入将会是大部分影院今年和明年突围的经营重点。

机遇总与挑战共生,喜报也总会有隐忧相随——关于“第二年”,中国电影人要再创佳绩,也要共克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