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皮肤外用中药制剂的机遇与发展

2019-03-18 02:06石庆荣代剑峰
健康大视野 2019年3期
关键词:发展

石庆荣 代剑峰

【摘 要】我国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悠久历史。中药外用制剂是指不经口服、注射给药,直接外用于皮肤、黏膜或腔道的制剂。治疗皮肤病的常见中药外用剂型从古代的汤剂、粉剂,逐步发展为膏剂、洗剂、酊剂、油剂、散剂、溶液等众多类型。外用制剂由于给药途径不通过胃肠道,避免了肝脏的首过作用和胃肠道的破坏作用,药物经皮肤或粘膜给药,可提高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既可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又可透过皮肤或粘膜达到全身的治疗目的。本文就皮肤外用中药制剂的机遇与发展 展开探讨。

【关键词】皮肤病学;中药皮肤用制剂;发展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3-0-01

引言

随着新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外用制剂的试用范围不断扩大,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尤其在临床皮肤科皮肤疾病治疗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近代皮肤医药的融合发展

1840年前后,西医东渐,传教医师设诊所、建医校、兴医院,嘉约翰1873年著《皮肤新编》,聂会东1897年著《皮肤证治》,将西方医药传入中国,始建性病科、皮肤花柳科,配制外用制剂用于临床,并进行中西结合。吴师机、马培之、余景和、高思敬、张山雷等中医师传承古方古法,在外科、疡科、花柳科等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北平御医房星桥、丁德恩精于疡科,其弟子哈锐川、赵炳南、段馥亭等形成京城疡科三大派。沪派的章治康、夏墨农、顾筱岩建立中医外科疡科,汪洋、恽铁樵、顾鸣盛著书立说、建院、建校,进行中西汇通,中西药结合。蹇先器译著《皮肤及性病学》,其中外用制剂也是重要内容。穆瑞五、于光元、胡传揆、杨国亮等许多临床医师既会看病,又会调配外用药制剂,使中西皮肤医药得到融合发展。

2 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2.1 膏剂

膏剂是临床皮肤疾病使用最多的剂型之一,膏剂富有黏性,外敷患处,既起到隔离作用可避免外来刺激和感染,又可消炎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有利于创面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治疗上,采用由蛇床子、苦参等中药组成的除湿止痒软膏治疗与蜈黛软膏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59.3%、58.3%,总有效率均为9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除湿止痒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疗效与蜈黛软膏相似,使用安全、有效。在比较困难的慢性肥厚性银屑病治疗中,采用复方车前子软膏治疗肥厚性银屑病取得满意疗效。在临床中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采用六神软膏进行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出现的皮肤红肿、瘙痒、疼痛及荨麻疹等症状,同时可对皮损部位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从而减轻局部疼痛,防止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2.2 烟熏剂

烟熏剂点燃饮片的烟熏制剂。点燃制成丸状、条状、饼状、香烟状、香状等药剂,在不完全燃烧过程中产生浓烟,利用烟熏病变部位以治疗皮肤病的一种外用药剂。如赵炳南创制癣症熏药,用于治疗肥厚性皮肤病;回阳熏药治疗慢性疮疡。也可杀虫、灭菌、空气消毒,如蚊香烟熏。也可消毒去异味、清新空气,如香薰料。我国使用烟熏剂由来已久,汉代出土文物宫庭香薰炉就是例证。

2.3 洗剂

洗剂是一种水溶药汁,直接经皮肤和患处吸收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中药外洗具有简便易行,疗效可靠,给药途径便捷,促进新陈代谢;可以形成药物膜软化角质和栓塞物,又无副作用,无禁忌症等优点。用川百止痒洗剂治疗丘疹性荨麻疹60例,治疗组痊愈26例(43.3%),显效18例(30.0%),有效10例(16.7%),无效6例(10.0%),治疗组痊愈率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在对瘙痒性皮肤病的治疗中,通过临床实践发现麝柳洗剂对丘疹性荨麻疹疗效最好,治愈率达100%,而对单纯性瘙痒、湿疹、神经性皮炎这些慢性病治愈率稍差,但有效率均较高,这给临床瘙痒性皮肤病的瘙痒症状的治疗上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2.4 膏糊剂

膏糊剂非油性液体基质加散剂调制而成的浆糊状制剂。基质多用茶水、新鲜植物药汁液、酒、醋、蜜蜂、纯化水等,调和药粉成糊状、稀浆糊状制剂。类似水性糊剂,无油腻性,易清洗,赋形剂本身具有辅助治疗作用,是美容护肤品的常用剂型。

2.5 散剂

散剂是将中药研成粉末,直接或用一定液体调敷患处,其表面积较大,具有易分散、便于吸收、奏效较快的特点。

2.6 沐浴剂

沐浴剂饮片单独或加入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制成沐浴外用制剂。以饮片水煎沐浴时,称为药浴疗法;也可将药材加表面活性剂,制成液体、膏状、固体,如洗发香波、浴液、硫黄皂等供沐浴时使用。沐浴剂有美容护肤、芳香、生发、去脂、健身、活血、杀虫等功效,使用历史悠久,古代“香汤沐浴”流传至今。

3 中药皮肤用制剂的机遇与发展

《中医药法》关于皮肤外用中药制剂的临方调配皮肤外用中药制剂的临方调配是中医药的传统特色与优势,在实现中医辨证论治、个性化用药、提高疗效、減轻不良反应、方便患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1)皮肤外用中药制剂临方调配的政策依据。2010年8月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意见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9号)规定:以下三种情形,可采取临方调配的方式进行皮肤外用中药制剂的配制:①中药加工成细粉,临用时加水、酒、醋、蜜、麻油等中药传统基质调配、外用;②鲜药榨汁,直接调配使用;③受患者委托,按医师处方应用中药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制品。《中医医院皮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中医医院皮肤科应设立外用中药临方调配室。(2)皮肤外用中药制剂临方调配的处方选择。与调配室的条件认为尽量选择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中的皮肤外用药处方,或者在古代经典名方基础上化裁的皮肤外用药处方,这样能够确保临方调配皮肤外用中药制剂的安全有效。在参照《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基础上,皮肤外用中药制剂临方调配室应具备如下条件:①房屋与设施包括准备间、缓冲间、操作间;②人员配备具有相应素质及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含药剂师、皮肤科医护人员);③必要的制药设备和建立规章制度。

结语

在中医外治皮肤疾病的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透皮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发挥中医独特优势,如药物的性味归经,中药外治经络传导理论等,进行规范化的科研设计,统一标准的诊疗标准,努力开拓传统中药制剂在临床皮肤疾病治疗中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马振友.中国皮肤科学史[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张宝元.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手册(2版)[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