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探讨

2019-03-18 11:50翟聚云马明江卫国祥袁延召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岩土工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翟聚云 马明江 卫国祥 袁延召

摘要: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依托,将岩土工程知识体系的各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分块,对各个块的内容进行整合,并找到与各个工程实践的结合点,提出工程实践知识课程的授课方式。针对不同的知识分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实践性教学方式及内容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突出工程实践内容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關键词:课程体系;岩土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8-0108-02

一、引言

培养适应工程建设需要是地方性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1]。人才培养要依托工程实践,掌握最新的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深入生产第一线[1-3]。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曾经展开了一场以“大工程背景下的工程教育”的改革,以实现高等工程教育向工程的“回归”[4]。面对21世纪现代工程对人才的需求,如何在学校环境中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将来职业工作的能力,始终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难题[5-6]。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是研究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7-8]。本文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依托,本着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对岩土工程课程系列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结合现代建筑工程的需要。

二、岩土工程体系课程的现状

目前在岩土工程体系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把工程实践内容列为重点考核范围以外的知识,对开发性实验的指导显著不足,达不到应有的实习效果,实验课能开出的数量较少,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多,对专业实习和认识实习的重视不够;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都包含工程实践的教学环节,因此将工程实践与课堂内容的融合是研究的关键。

岩土的工程特性与周围环境及初始状态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具备完备的理论知识、试验技术及工程实践经验。

三、现有的课程设置特点

(一)目前课程设置的特点

专业课大三大四阶段才开始涉及,事实上大一和大二时间应该以部分实践性专业课程作为引导,以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教学过程上看,课程体系的设计突出对数学、自然科学等基础理论学科的重视,突出了数学、物理、制图等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比例,及它们在学科架构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虽然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但是工程现象、图表、手册以及操作规范应用较少。

(二)岩土工程系列课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岩土工程课程体系包含的多门课程,每门课程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各课程的内容造成了交叉和重复。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教材知识面窄,内容陈旧。随着信息技术和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理论得到快速提升。教材理论明显滞后于实践。学时少但教学内容教多。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基础课教学内容增加,相应的专业课的学时减少。随着岩土工程学科发展,学科前沿和扩大学生的视野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课时的越少与教学内容的相对增加出现了显著的矛盾。

岩土工程系列课程涉及领域较广,比如工民建、道路与桥梁、地下工程等,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其主要内容为工程地质、岩土力学和基础工程三大体系。工程地质体系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学,涉及的课程还有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土工结构与边坡稳定等课程。岩土力学体系包括:岩体力学、土力学。基础工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工程、岩土工程,涉及的课程还有地基处理技术、隧道工程、地下工程施工、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岩土工程勘察、岩土钻掘工程学、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工程物探等。

三、理论知识优化整合探讨

对知识的核心概念,尤其是难以通过自学方式入门的基础知识概念,可以考虑进行精简或合并。通过自学容易获得的知识,如学科的发展、工程地质的现象等;课程中内容重复较多的知识,如岩土工程、基础工程应用性较强部分的知识等;以自学方法较难以获得的知识,如岩体力学、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理论部分等;能通过工程实践训练完成学习的知识,如工程地质、岩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应用部分的知识等。

例如《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与《隧道工程》课程,存在部分内容的重复,以课程群的方式进行整合教学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缓解教学学时减少的矛盾。又例如《工程地质》中的工程地质勘测和《土力学》中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部分调整到《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将《基础工程》中的地基处理和特殊性地基调整到《地基处理》课程中。课程讲解与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四、实践知识优化整合探讨

在授课过程中,融入知识点的实践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介绍:

1)岩土体基本特性:包括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实验;开放性试验,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

2)地球及岩石:录像教学,认识地球及地层的各种特征及形成原因;岩石的实验室认识,在实验室对常见的岩石进行辨认;现场教学,到工程地质实习现场进行辨认岩石,岩层的各种特点,进行地质实习。

3)地下水:室内试验:常水头、变水头渗透实验。室外现场实验:现场抽水实验,现场注水实验。现场教学,到基坑降水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实习。

4)工程勘察:现场教学,到工程现场观察土的特性,到勘察工程场地进行实习,了解勘察的程序,认识勘察机械,掌握勘察手段,并阅读勘察资料。

5)边坡及基坑工程:案例教学,对近期发生的滑坡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现场教学,到基坑工程现场进行观察,认识基坑降水的方法。基坑支护设计或边坡支护设计。

6)地下工程:案例教学,利用近期的地下工程进行视频教学,现场教学,课程实习。

7)地基处理及基础:案例教学,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较快,新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广泛,利用案例视频。现场教学,课程实习,了解地基处理的方法、施工设备、施工程序等。地基处理设计,根据地基处理计算理论,进行设计。

四、结论

对各课程体系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分块,对各个块内容进行整合,并找到与各个工程实践的结合点,提出工程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对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进行选取,提出明确的专业指向性,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实践性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探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2]高益庆,刘高航,刘志和等.工程教学和工程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4(3):20-24.

[3]杨叔子,张福润.创新之根在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教育研究,2001,(2):9-12.

[4]孔寒冰,叶民,王沛民.国外工程教育发展的几个典型特征[J].高等工程教育,2004,(4):57-61.

[5]李兴广,陈磊,王佳荣,等.基于创新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9):189-190.

[6]杨洁辉,刘建莉,刘志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四维立体模式[J].价值工程,2018,(4):220-223.

[7]翟聚云,卫国祥,马明江.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毕业设计选题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3):107-109.

[8]周德泉,付宏渊,王桂尧,等.突出工程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的岩土工程课程群建设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3,(4):70-74.

猜你喜欢
岩土工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