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外语》课程实施情景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2019-03-18 11:50刘长江张世奇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情景式教学评价

刘长江 张世奇

摘要:《专业外语》是一门介于专业课和《大学英语》的特殊性综合性课程,情景式教学方法符合《专业外语》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本文从《专业外语》课程情景化教学的方案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对情景化教学方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情景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英语应用能力结合起来,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增加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关键词:专业外语;情景式教学;模拟国际会议;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8-0166-03

《专业外语》课程不同于纯汉语教学,也不同于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学生在中文方面已经基本熟悉,这就使得教师不能简单的以阅读、翻译为重点进行灌输式教学,从而可能导致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补充与辅助[1],甚至直接忽视掉实践教学;其次,它与《大学英语》既有相同点,即都是语言类课程,又有不同点,也即侧重点不同,《大学英语》侧重于学生基本英语能力的训练,而《专业外语》则侧重于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基于此,传统的朗读、翻译,既显得枯燥无味,又无法让学生提起兴趣进行学习。因此,必须设计出一套适合于《专业外语》特殊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回到教学的中心地位。

通过多年来对《专业外语》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思考,将情景式教学法引入到教学课堂中,有意识地启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构思训练[2],将学生置于特定环境中,他们获得、掌握的知识与设计的情景具有直接关系[3]。对于《专业外语》而言,本次设计情景为“模拟国际会议”。本文从“模拟国际会议”的方案设计、实施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教学方法的实施对象为资源勘查工程两个班级的63名同学。

一、情景式教学方案的设计

在《专业外语》课程教学中,为了突出教学的知识性与语言的实践性结合的特点,我们的设计遵循两个转变:从以往的教师“填鸭式”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习为中心,从以课本教条式学习为中心转变为以“模拟情景”学生参与为中心。但同时应该注意的是,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盲目追求精品、技术喧宾夺主而使教学任务沦为配角的现象[4]。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模拟国际会议”前期准备过程中,通过合理分组,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以会议交流内容为具体的问题对象。在该过程中遇到的选题、资料收集和整理、PPT的制作到最终汇报等问题,由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强化了学生用英文阅读和交流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了教学计划和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情景式教学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整个过程的设计要求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其中,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是完成“模拟国际会议”的主体力量,教师的角色仅是指导和督促他们完成这一任务的后备力量。既然以学生为中心,就应该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教学过程中的生生以及师生互动。“模拟国际会议”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教师单向灌输式教學的做法,将教学内容和目标分解,转换为学生主动追求和参与的过程。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不再是教师片面单向知识传输的结果,而是学生在主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能力。由此,对于学生最终期末考试的评价也从过去的一考定输赢只重视结果的评价形式,转变成了既重视最终考试结果,又重视过程的全面性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三)注重实用性实践性教学

语言学习的根本和核心是交流。《专业外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需要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以课堂教学为理论支撑,依托于基本词汇和用法的学习,实现学习和实践相统一的目标。在“模拟国际会议”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的实际过程本质上是学生必须参与的一种创造性过程。学生完成特定会议题目的过程,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再转化为英语交流的过程。在面对各种困难中,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根据以上的教学思路和设计思想,参考笔者实际参加的各种国际会议为基础,根据以下方式对本次“模拟国际会议”教学方案进行设计:

(1)设计会议主题。首先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主题设想,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会议主题内容,确定模拟国际会议要具体完成的工作和任务。(2)学生分组。将两个班级共63位同学分为两个分会场,每个分会场6组,平均每组5-6人,即每个分会场有5-6个主题汇报交流。每个分会场选出一位主持人,主持人与班长对本班人员进行分组,原则为男女搭配、发挥各自特长、统筹安排,明确每小组每个人的职责。每组提交汇报的题目以及完成该题目的思路,得到教师的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3)自主学习,开展工作。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如资料调研、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多媒体制作、汇报交流等,有条不紊地向着既定目标开展工作。(4)阶段汇报,小组交流。在课题实行过程中进行中期检查和交流,由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讨论,批判已进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5)成果提交,会议交流。最终以国际会议的形式,每个小组派出主讲人进行PPT汇报和交流,时间为10分钟,同时每个小组选出1人共计11人担当评委,根据教师设计出的表格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具体打分的项目为:第一,PPT制作,包括配色、布局、内容饱满度、美观度等;第二为讲解,包括仪态、语速、连贯性、流畅度、语言组织能力、时间把握、与台下听众交流、互动等;第三为资料收集,包括资料的完整性、逻辑性、创新性、吸引度等。最后公布统计得分结果,然后分别由部分学生以及教师进行点评。

二、情景式教学方案的实施

(一)“模拟国际会议”实施阶段

(1)各小组形成汇报主题。该阶段主要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可进一步分为主题的发现和分析两个阶段。主题的发现可以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和老师及小组内部的交流产生,进而在确定的主题内对所涉及的内容、所需收集的资料、资料的组织思路等进行探讨,形成该题目的大致框架和草案。这个阶段的目标是确定一个主题,明确完成该主题的思路和方法。

(2)小组内的工作任务分配。该阶段完全由学生完成,主讲人进行统筹安排和分配,根据成员的特长优势以及兴趣,选择自己在小组内的位置,团队根据已经确定了的目标有条不紊地进行前瞻性工作,有计划地设计和参与到准备工作中来。

(3)准备阶段。学生各自明确任务后,分别进行调研、材料组织、分析、讨论,PPT制作人将所需材料告诉资料收集人,然后整合资料,将PPT制作思路告诉主讲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和团队协助下处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最后通过主讲人将成果以PPT的形式用10分钟的时间进行展示和演讲,并准备回答老师及现场同学的提问。

(4)总结和评价阶段。“模拟国际会议”结束后,由评委组分别进行打分,并挑选各组内人员以及其他各组成员分别进行自评和他评后,教师对每组的各方面表现进行点评。教师要求学生把各自完成的相应任务以书面形式提交上来,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其中来,从而掌握该教学方法的引进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

(二)“模拟国际会议”的重点

本次情景式教学的重点主要在小组内成员工作任务的分配及开展上。在小组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组内成员应该选择符合自己特长的部分进行分工协作,这样才能让整个团队的实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该过程中应该辅以引导,发现学生的长处,在适当的时候干预学生组内工作的分配,给组内成员多样化的建议和选择权,使他们可以在不同的阶段都能发挥自己的实力。在本次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不同的组内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完成各自的任务,同时不仅限于自己负责的任务,还应该辅助其他同学完成各自的任务,这样,学生就能完整地参与到一次“国际会议”中来,熟悉各个环节。

另外一个重点是最后的汇报交流及评价阶段,教师对于在“模拟国际会议”过程中涉及到的应注意的问题、内容、具体要求、最终目的和实际意义向学生解释清楚,在会议过程中,通过适当干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最终的汇报交流提问中来。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和方法,将评委打分、自我评价、会后点评以及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指标和内容。最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体会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作为对本次会议的总结,反思自己在团队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不足,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模拟国际会议”实例及效果分析

下面以某组同学的Shale gas为例展开说明。该组同学一共6人,3名负责资料收集整理,2名负责多媒体制作,1名负责演讲,从分工上来说基本合理,分别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在前期工作中,3名负责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同学在对文献检索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将材料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传达给2位制作多媒体的同学,根据提供的资料,多媒体制作人员从多媒体的数量、颜色搭配、内容多少等方面全盘考虑,制作了一共15张片子,同时与主讲人一起将内容凝练并进行时间控制。在最终汇报中,演讲者用了9.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本次汇报,随后,台下的听众就该汇报的内容进行现场提问和交流,由主讲人进行回答。在完成全部环节后,由评委打分并进行评价,评价由自评、他评和教师点评构成。该组自评为:总体来说,对自己和自己小組的表现较为满意,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但是由于是英语交流,原本很熟悉的内容到了台上后就变得不够流畅,略有紧张,这说明还需要多锻炼自己,敢于说出来。他评内容为:该小组资料准备充分,内容翔实,汇报过程中,汇报人准备充分,口语表达流利,声音洪亮清晰,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且与听众有眼神交流和互动,让大家从中学习了专业英语的词汇以及表达。教师总评为:该组同学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组内人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从资料组织到多媒体制作到汇报交流,主线清晰,汇报人员口语较好,不仅能把准备好的东西完整地呈现出来,在回答问题和交流阶段也能随机应变,很好的进行交流。

通过最终的讨论交流和评价,在同一项任务比如资料收集安排较多人手时,会出现部分同学偷懒,不主动参与到会议中来的情况,在汇报阶段,部分主讲人出现原文念PPT的情况出现,不能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在提问阶段,大部分同学不敢说出自己的问题,缺乏交流的勇气。学生完成本次会议后,锻炼了实际查找资料、总结归纳、制作PPT以及现场英语交流的能力,通过交流,学生把阅读水平、语言水平、学术水平灵活地融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会议结束后一周内,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表明,大部分同学喜欢这种情景化的教学模式,认为该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核方式重在平时的理念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同时,“模拟国际会议”的举行,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语言储备等均有益处。另外,我们还发现,通过“模拟国际会议”的举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1)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2)“模拟国际会议”有效的将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有机结合起来,解决了同学们“哑巴英语”的学习模式;(3)将考核重点放在平时,使得学生平时的学习努力程度和积极性更高了;(4)情景式教学方式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学习热情,使得教师能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同时对教师的外语水平也是极大的考验。因此,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促使了教师本身水平的提高,教育理念也发生了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刚.工科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28-32.

[2]王永杰,等.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7-29.

[3]王贵林,等.情景式教学法在机械工程学科系列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3,(10):68-69,78.

[4]陈婷.教学质量保障: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J].现代教育技术,2011,(2):33-36.

猜你喜欢
情景式教学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情景式教学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