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见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检验

2019-03-18 02:06张蓬飞
健康大视野 2019年3期
关键词:临床检验

张蓬飞

【摘 要】目的: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尤其在春夏之际,发病率很高,消化系统疾病影响儿童的消化吸收,容易导致儿童食欲不振、营养不良,进而对小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可导致重度腹泻、腹痛,身体脱水,并危及生命。由此,对于常见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及时有效的临床检验对于及时确诊、及时诊疗、及早痊愈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重点探讨常见的一些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检验,以期为临床治疗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提供诊断依据。

【关键词】常见的;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检验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3--01

1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儿科急腹症,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右下腹疼痛等症状,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病情比较严重,并且诊断难度大,通常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和病史来判断,对于出现恶心、呕吐并伴有急性腹痛且持续6h以上的患儿,都应该考虑是否为急性阑尾炎,在进行腹部检查时,应该固定为右下腹压痛、核左移、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体温上升也应该纳入疾病范围。对于缺乏典型性特征的阑尾炎患儿,临床上应该对患儿进行腹腔穿刺,将脓液抽出,进行化验后判断病情,也可以给予腹部B超辅助检查,对阑尾直径进行测量,腹腔内是否存在脓液或粪石而协助诊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小儿急性阑尾炎在诊断的过程中容易与一些病症混淆从而发生误诊,这在临床检验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大致来说,有以下几类,我们以一个表格是形式进行说明(表1)。

2 急性细菌性痢疾

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称为细菌痢疾,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以及发热等症状。在临床检验时主要是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的诊断。①粪便常规:一般通过肉眼可见黏液血便、血水便、脓液便、脓血便等,通过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等;②血常规:血液常規可出现急性期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总数明显上升,可伴有单核细胞正常或降低、红细胞正常或降低;③心肌酶检测以及血液生化检查,同时辅助心电图检测,如果有痢疾接触病史,在大便镜检后显示每一个高倍镜视野下,脓细胞超过15个同时有红细胞时,可以确诊为急性痢疾;④粪便细菌培养:选取患儿晨起粪便送到实验室进行培养,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型、生化检验、血清鉴定,细菌分型上可以分为宋内、志贺、福氏等类型不同痢疾杆菌。

3 轮状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消化道,该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有季节性,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期。轮状病毒性肠炎在临床上表现为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部分患儿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大便次数较多,5~10次/d,为黄色稀便、水样便、呈蛋花汤洋,一般无腥臭味。镜检白细胞偶见或无,除常规检查中还应该考虑到粪便中病毒和病毒抗原检测:(1)电子显微镜检测粪便中的病毒电子显微镜通过典型形态的观察作出特异性诊断,其阳性率为90%。(2)病毒特异性抗原的检测许多免疫学方法可用于检测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如酶免疫测定(EIA)、补体结合试验(CF)、免疫荧光(IF)方法等。粪便中病毒核酸的检测:可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核酸杂交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其中核酸杂交法特异性较高,PCR法敏感性较高,多用于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轮状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采用EIA等免疫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发病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呈4倍增高,则具有诊断意义。

4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主要存在于胃部黏膜内,长期情况下会导致慢性炎症,出现胃炎。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幽门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息息相关。在临床上主要是通过快速尿素酶实验,受检测标本放于尿素酶试剂中,如有感染,高活性的尿素酶能迅速使尿素分解产生氨,使试剂变成碱性,pH指示剂显色,为阳性。形态学及血清学检查,胃黏膜组织切片,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IgM。若形态学(涂片或组织学染色)呈阳性或是尿素酶依赖实验呈阳性均可确诊。

5 蛔虫症

蛔虫症是小儿最为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除可以引起肠道疾病如阵发性脐周痛、食欲不振、睡眠不安之外,有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胆道蛔虫症、肠梗阻、肠穿孔等。对于蛔虫症的临床检验,可通过相关的临床症状进行,如:①患儿出现咳嗽、哮喘、气急、发热、吐血丝痰等症状,重症者有咯血、胸痛、呼吸困难,此时可怀疑为爆发性蛔虫性哮喘;②腹痛明显,位于腹部或脐周,常反复性发作,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也可出现睡眠不安,磨牙等症状。在临床症状之外,可以配合相关的检测进行临床检验,例如:①患儿是否有患蛔虫病的病史,是否有吐虫病史或从便中排虫史;②大便取样镜检,可见蛔虫卵;③患儿面部白斑、指甲可见白色小点,小儿呕吐物蛔虫检测呈阳性。若有以上检测结果,可确诊为小儿蛔虫症。

4 结束语

消化系统疾病是儿科疾病中常见高发疾病之一,在临床上具有高发病率,同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生命质量以及身体健康。临床诊断和临床检验需要进一步的结合,尤其是根据典型特征以及检验报告,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确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同时针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需要在饮食和日常生活中及时调理,提高免疫力。

参考文献

邹月新.微生态制剂在儿科消化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6):85-86.

盛文才,潘晶晶.探讨蒙脱石散剂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的治疗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1):71-73.

胡庆军.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分析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3):24-25.

猜你喜欢
临床检验
妇科门诊阴道分泌物的临床检验及感染情况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检验探讨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及检验前质量控制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分析
微柱凝胶卡式法和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在新生儿ABO溶血三项试验中的效果观察
临床检验管理现状分析
辨证论在中医临床检验中的干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