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工作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

2019-03-18 11:53蒋欢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关系分析创新创业共青团

【摘要】在“众创”时代背景下,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是新形势下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长期性、全局性工作。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必要性和优势,阐述了两者间的关系,为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共青团 创新创业 服务体系构建 关系分析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共青团工作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016LSZ030)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09-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对广大青年学生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基于此,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从而更好的服务广大青年学生。

一、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1.观念的更新促使高校共青团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报告中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国家层面上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出台,更是迅速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各高校的迅速发展和深入普及。在此基础上,整个社会在和创新创业观念上的更新促使了高校共青团也必须牢牢把握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的转变,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工作。

2.教育教学体制机制的完善要求高校共青团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自高校共青团改革提出的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且伴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已融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以及专业教育教学中;同时,教育部提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学生创业实践和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在这样的形势变革之下,高校共青团应抓住教育教学机制改革这一机遇,结合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发挥好作用,为更好的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3.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要求高校共青团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鼓励和扶持以及就业压力严峻的形势下,创新创业成为了较多青年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成为了他们最大的需求。再者,结合高校共青团的自身职能,较多的青年学生在面临创新创业中的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也是向共青团组织寻求帮助。基于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应不负青年学生的期望,履行好自身职责,在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中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和资源,为更多有创新创业梦想的青年学生服务。

二、高校共青团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的优势

1.组织体系覆盖面广的优势。高校共青团都拥有“学校团委—二级学院分团委—班级团支部”这样一整套完备的纵向组织体系,可以保障最基层同学的诉求反馈到学校层面,同时,学校也可以依托这样的体系及时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变化,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基于这样的优势,高校共青团在相关政策的传达上也就更为全面、及时、深入,广大学生在充分了解了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后,也相应的会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从而更加有利于推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2.社会资源丰富的优势。高校共青团作为联系青年大学生最为紧密的组织,掌握着较多的学校历届优秀青年校友、创新创业成功人士资源等,共青团可以借力这些“青年优势资源”,邀请优秀企业家和创业成功人士到校分享创业经验,并邀请他们与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建立“一对一”的创业长效帮扶机制,解决大学生在创业经验不足、创业资源缺乏等负面的问题。

3.实践平台形式多样的优势。“第二课堂”作为高校共青團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开展的活动中可以极大的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和素质。如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基地”是组织大学生体验创新创业的重要途径;开展“创青春”创业计划竞赛等各项创业竞赛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兴趣的载体;鼓励大学生入创业园孵化创业项目,给予场地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帮扶,是拓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渠道。基于这些实践平台,为共青团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了诸多便利。

三、高校共青团工作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的关系

高校共青团工作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基于此,两者之见的关系可以定义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协同发展。

1.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是高校共青团履行自身职能的有效载体。创新创业作为青年大学生目前最为现实且急迫的需求,高校共青团在服务好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好其职能和职责,做好服务体系构建的各项措施,定能维护好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增强青年学生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可,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服务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并构建相应的服务体系,是发挥共青团自身职能的重要载体。

2.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广大团干、青年学生的倾心策划、组织和参与,在这一系列的创建过程中,对共青团组织强化内部建设和提升团学干部队伍的素质极为重要。依托创建过程中开展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让广大青年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创建活动中,强化了共青团组织的思想建设,形成了“学生素质提升—团组织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的良性循环互动,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树立了正确的导向。

3.高校共青团组织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的有效保障。高校共青团作为联系青年的先进组织,在组织体系覆盖、实践平台搭建、社会资源获取上具备有力的优势,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人力和智力保障、资金和资源保障、发展机会和平台,有效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帅,杨众联.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研究[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5(05):41-43.

[2]韦联桂.邹议新时期高校共青团与大学生创业创新工作[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158-160.

[3]韦联桂,蒋欢.浅析高校共青团组织与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0):11-12.

猜你喜欢
关系分析创新创业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设计艺术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分析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分析
关于德育移植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