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羊胚胎移植应用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

2019-03-19 03:23杨杜录魏立明张永东
甘肃畜牧兽医 2019年1期
关键词:种羊制种肉羊

杨杜录,魏立明,张永东

(1.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甘肃 兰州 730030;2.张掖市畜牧管理站,甘肃 张掖 734000)

肉羊产业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作为拉动贫困地区群众增收的“引擎”,在规模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如何以问题为导向,向广大的养殖合作社和贫困户提供质优价廉的良种,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目前肉羊产业精准扶贫纵深推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良种获得途径有人工授精、直接从国外进口和胚胎移植。人工授精途径,成本较低,但实现改良需要时间较长,无法满足肉羊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直接进口,成本太高,只能少量引进;而胚胎移植则可以极大地增加了优秀母畜的后代数,挖掘了母畜的遗传和繁殖潜力,快速扩群获得高品质肉羊,技术业已成熟,规模化推广务实可行。

1 甘肃羊胚胎移植发展简述

甘肃省胚胎移植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羊胚胎移植技术研究、技术应用明显晚于牛,跨入本世纪后一些科研院校联合种羊场开展绵山羊胚胎移植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至2005年生产肉羊胚胎538枚,移植肉羊胚胎1 226枚、细毛羊胚胎125枚[1],胚胎移植产活肉羊440只、细毛羊24只,肉羊胚胎移植受胎率50.98%,羔羊成活率达90%以上,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但此后由于成本较高、羊产业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的制约,同全国一样未进行进一步技术熟化和生产应用。

2010年以来,由于肉羊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对高产、优质和高效肉用新品种的刚性需求,胚胎生产所需供体羊规模的扩大,以及胚胎移植设备仪器和激素、药品国产化的迈进,甘肃和全国养羊大省一样兴起新一轮的羊胚胎移植热潮,国外机构、国内科研院校、省内科研单位纷纷介入,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也适时的引进人才、技术、设备,开展胚胎生产移植的商业化运作。据调查,2016—2017年度,甘肃省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兰州和定西市12家种羊生产企业,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大学、天津澳群、北京奥沃特科等单位的技术,利用鲜胚、国外引进冻胚移植受体羊6 364只,繁育成活澳洲白、杜泊、萨福克、陶赛特、特克赛尔和东佛里生品种羔羊4 491只。840只供体母羊冲胚6 250枚,平均冲胚6.9~8.0枚,鲜胚移植受体羊4 409只,其中单胚3 175只、双胚984只、多胚250只,45天B超检查妊娠率65.15%~83.0%,分娩母羊2 922只,平均分娩率36.92%~82.57%,受体母羊产羔3 537只,其中单羔2 147只、双羔1 090只、多羔300只,断奶成活羔羊3 222只,羔羊断奶成活率90.00%~91.95%,受体母羊断奶羔羊成活率43.3%~118.9%。金昌、武威两市两家制种企业2017年利用国外引进冻胚移植母羊1 955只,其中单胚移植1 730只、双胚移植225只,45天B超检查妊娠母羊1 301只,妊娠率45.14%~71.21%,分娩母羊1 250只,平均分娩率43.43%~68.41%,受体母羊产羔1 333只,其中单羔1 108只、双羔225只,羔羊断奶成活1 269只,羔羊断奶成活率94.70%~95.26%,受体母羊羔羊断奶成活率40.86%~70.16%。鲜胚、冻胚生产移植主要平均技术指标达到国内水平,但受胚胎质量、技术人员水平、胚胎移植所用材料质量的影响,效果差距较大。目前,在甘肃省从事羊胚胎移植团队有大专院校、商业化胚胎移植公司和国内大型制种企业,后两者的主要技术人员为澳大利亚籍。

2 存在问题

2.1 羊胚胎移植设备、药品、激素质量参差不齐

胚胎(鲜胚、冻胚)移植由于使用设备、药品、激素材料来源、质量的不同,移植效果很大差别,国产品价格相对低廉,获得渠道也较多,但存在设备质量不高,激素与药品等主要材料应用效果不稳定,进口品虽然价格高,但质量好、应用效果稳定,从业者为保质量、赢得声誉更愿意使用国外进口移植设备、药品和激素。

2.2 技术熟化程度低,胚胎移植短期内难以规模化应用

国外团队或国内依托国外团队胚胎移植技术熟化、操作严谨规范,胚胎移植受胎率较高,成本昂贵。国内团队由于对影响移植妊娠率的胚胎质量、供受体同期性、受体体况、受体年龄、营养状况和环境条件以及移植后受体的饲养管理等各节点技术的细化、熟化程度不够,技术操作的不熟练,移植妊娠率相对较低,成本也相对较低,但未怀孕母羊空怀期饲养管理成本增加,直接影响胚胎移植作为高新技术对用户的诱惑力。

2.3 胚胎移植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不足、技术水平差异较大

目前,在甘肃从事胚胎移植人员有大专院校、商业化胚胎移植公司和国内大型种羊生产经营企业,其中后两者主要技术操作人员均为外籍;国内科研院所虽然掌握技术要领,但移植效果明显低于外籍技术人员。由于技术掌握在极少数人员手中,作为技术应用或转化主体的养殖场和技术推广单位的不掌握其操作技能,极大地限制了技术在生产中规模化推广应用。

2.4 胚胎移植价格高,市场需求者“心动”而不能付诸行动

由于胚胎移植设备、所使用药品、激素、冻胚高度依赖进口,技术被少数人员掌握、技术服务费高等诸多因素导致胚胎移植成本昂贵,与技术需求者支付能力、市场回报不相匹配,目前制种企业主动开展胚胎移植的数量极少,大多依托科研经费或财政项目资助开展。

2.5 胚胎移植市场混乱,效果好坏不一

由于利益驱使,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制种企业、商业性公司纷纷抢占市场份额,但均未按照《家畜遗传材料生产许可办法》依法生产经营,且由于炒作,或众多制种企业不是很了解胚胎移植,移植效果未引入第三方监管或评估,移植效果众说纷纭,事实也是高低差别较大。

3 建议

3.1 探索构建胚胎移植技术推广体系

以种羊生产企业或省级生物技术实验室为依托、以科研院所技术为支撑、以技能培训为手段,构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技术推广联盟,形成支撑肉羊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的技术体系,创新示范基地建立方式,探索羊胚胎移植技术常态化推广新模式。

3.2 建立良种羊胚胎繁育示范基地

以致力于创新、负责任、有担当的种羊企业为主体,在庆阳、酒泉、张掖、武威等肉羊养殖主产区,建立良种羊冷冻胚胎移植繁育示范基地;在肃南县等牧区,以“企业+种羊合作社+种羊合作户”模式,建立“牧区繁育、企业培育”的良种羊繁育示范基地,即:以牧区合作社(牧户)放牧的当地品种或杂种母羊为受体,以新品种羊为供体,制种企业提供胚胎和移植等技术服务,合作社(牧户)负责受体的饲养管理,制种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收购胚胎移植羔羊,再集中进行标准化培育。通过多种途径的胚胎移植技术推广,快速繁育质优价廉、广大养殖户场(户)能够普遍接受的良种羊,以满足市场需求,突破良种对产业转型升级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瓶颈制约。

3.3 强化国产装备攻关和技术熟化

以鲜胚受胎率60%~70%、冻胚受胎率45%~55%为基本技术指标,以胚胎移植过程国产设备、药品、激素替代进口使用为重点,进一步熟化各环节的技术,以形成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的新技术。

3.4 加强舆论宣传与技能培训

一是广泛宣传良种对肉羊养殖提质增效的作用,让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各级技术人员和广大养殖场、户,明确胚胎移植对养羊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加强技术培训,针对市场需求,分类分层次进行技能培训,特别是要面向制种企业和基层技术推广单位开展培训,逐步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技能型工匠人才,缓解胚胎移植技术推广人才极度短缺的现状。

4 甘肃绵羊胚胎移植前景分析与展望

畜禽良种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40%,优良品种是促进肉羊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肉羊产业作为甘肃省六大特色产业之一,牧区、半农半牧和部分农区振兴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与全国养羊强省和养羊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良种覆盖率低,良种化70%[2],而专门型肉用羊良种化约15%左右;出栏羊平均胴体重低,甘肃15.8 kg,新疆17 kg,而发达国家在19 kg以上,如美国为28 kg、丹麦22 kg,荷兰25 kg、澳大利亚19.4 kg,与肉羊大省、肉羊生产先进国家差距很大[3]。高产、优质新品种种羊的极度短缺是制约肉羊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性制约。2017年,甘肃省存栏基础母羊约1 200万只,规模化养殖场存栏母羊约650万只,若全部推行人工授精配种,其余非规模饲养母羊全部自然交配,其中50%用肉用品种公羊杂交改良,需要合格种公羊10万只,生产种公羊需胚胎35万枚(产羔性别1∶1比例)以上。考虑到“十三五”甘肃肉羊产业发展,毗邻宁夏、内蒙和青海等养羊大省抢占10%~20%的市场份额,到2020年羊产业对胚胎需求量50万枚以上。目前,甘肃省级种羊场年可生产合格肉用品种的种公羊5 000只,市场缺口较大。获得良种的方法有人工授精、直接从国外进口活体和胚胎移植,人工授精成本较低,但需要时间较长,无法满足肉羊产业转变生产方式的时代要求;直接进口活体成本太高,只能少量引进,而且由于国外对核心群的控制,优质遗传资源也很难引进;相对胚胎移植,具有短平快、低成本和“一步到位”的特点,特别是冷冻胚胎。因此,随着胚胎移植技术人员群体的扩大和广大养殖场对胚胎移植技术的认可和接受,胚胎移植技术将和家畜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样将得到规模化推广,其产品和技术前景十分广阔。

猜你喜欢
种羊制种肉羊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放牧+补饲”春季种羊饲养有诀窍
肉羊的饲养管理
肉羊采食量下降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肉羊育肥技术的要点
肉羊人工授精技术
提高种羊疫病防控措施的举措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种羊的兽医防疫方法
关于玉米制种自交率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