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八项教学中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究*

2019-03-19 11:53丁红梅唐未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阳性考核检验

储 楚,丁红梅,王 敏,唐未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江苏南京 210029)

临床输血是手术治疗和抢救过程中常见的医疗手段,也是现代医学中治疗疾病、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但是输血有可能传播传染性疾病,随着人们法律维权意识逐渐增强,此问题愈发被重视。虽然目前已开始通过成分输血、无偿献血等途径来减少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但是因病毒的“窗口期”等原因,血源性疾病传播仍无法避免。病毒传播的途径很多,输血前八项可区分是输血或医源性感染所致,还是在治疗或住院前已被感染[1-4]。自2000年6月起原卫生部颁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传染性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测已成为院内输血必须检查的常规项目,包括血清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及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5-6]。但是笔者在带教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接触和操作较少,教材内容生硬,学生对此部分内容无法熟练掌握,针对此现象,结合笔者在输血前八项带教总结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1 加强输血前八项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创新

免疫学检验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只有较好地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检验科的实习[7]。但是笔者在带教中发现学生对输血前八项的相关内容普遍掌握得不扎实,只会一味地死记硬背。针对该现象,在上理论课时,教学方法上可引入以案例为基础的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加强对该部分内容的讲解,填充课外内容,例如:“2011年台湾误植艾滋病毒(HIV)感染者器官事件”以及“1·26浙江重大医疗事故”等引起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重视,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8-9]。

2 规范实验课的操作示范

承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课教学的老师均为在检验科从事一线临床工作的医疗技术骨干,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能娴熟地操作各项实验。可要求老师在示教过程中,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监督学生按操作流程操作。例如: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使用加样枪时需按照“一人一管一抛弃”操作规程,洗板后要在干净的吸水纸上轻轻拍干,避免出现花板现象。使学生对输血前八项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对输血前八项的知识掌握更加透彻。

3 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带教模式

实习带教老师对实习同学进行一对一的全程带教,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进行全程监督,随时指正不当行为。免疫学检验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10],由于实习生在学校主要接受理论知识学习,因此操作能力相对薄弱。所以在实习带教过程中要“放手不放眼”,要求实习生遵循项目及仪器的作业指导书和操作卡来进行操作,培养其良好规范的操作习惯[11]。本院输血前八项用罗氏流水线来操作,学生先了解仪器的操作原理,并会使用和保养仪器,掌握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目前仍有许多医院使用ELISA手工法,要求学生会手工操作和比色,因此在带教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动手机会,有利于以后的工作。本院学生进入输血前八项实习时,会在前一个星期进行2次考核,1次理论考核,1次操作考核。理论考核在其进入免疫室学习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后进行,操作考核在理论考核后1周内进行。考核后将每名学生的薄弱点告知一对一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把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这样带教老师可以在日后实习过程中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与帮助。老师将所有学生的薄弱点梳理总结,例如每个项目的定标方法和定标日期、竞争法和双抗体夹心法的S/CO值的结果判读等,每周可安排讲座和培训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学习,并在每周课后布置相关作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4 加强临床案例与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

笔者认为启发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必要。实验完成后带教老师可找一些典型或者少见的病例进行分析,如常见的“大三阳”(HBsAg、HBeAg和HBcAb阳性)与“小三阳”(HBsAg、HBeAb和HBcAb阳性),两者之间的差别,除去在传染性的不同,还可根据两对半的情况可以大致判断HBV病毒复制水平,由于两对半与HBV-DNA和转氨酶之间的相关性大致可以判断肝细胞损伤程度[12],因此两对半值得在临床治疗期间注意,综合各指标变化,对准确判断乙肝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老年人梅毒螺旋体的检测假阳性率高,建议临床用梅毒确诊实验来确诊。

5 加强对阳性标本的处理和质量控制的培训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确保了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每次实验时质控品应随标本一起检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带教老师需在学生实习阶段加强其对质控的重视。如遇到阳性的标本,讲解示教告知学生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文件要求处理标本。

6 小 结

医学检验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并能将两者很好结合起来的高级医学检验人才。输血前八项是医学检验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增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验操作的严格要求,再一对一辅导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使学生熟练掌握输血前八项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对阳性标本处理和质量控制的培训,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也能提高带教老师的业务水平,共同提高,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服务。

猜你喜欢
阳性考核检验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内部考核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