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养生伪科学斗争的这些年

2019-03-19 08:16佚名
今日文摘 2019年5期
关键词:方舟子相克伪科学

佚名

2018年10月25日,丁香医生公众号发布文章《没有食物能防癌!酵素全都在骗钱!101条谣言,一次全辟掉》,直言不存在“食物相克”一说,得到大量评论。浙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主治医生田吉顺决定以身试“毒”,他拍了短视频以正视听,但有网友却质疑“吃得不够多”……在真假难辨的养生问题上,反谣言和伪科学的缠斗,从来都是剑拔弩张。

被踢出家族群的年轻人

“辟谣101”文章发布后,很快,微博上出现了一条“年轻人家族群辟谣被踢”的热搜。原来,一网友把“辟谣101”转发到了家族群中,立刻被长辈“请”了出去。

事实上,“食物相克”是科学界已经懒得再辟的一类谣言。早在1935年,中国营养学学会首任秘书长郑集教授就对所谓的“相克食物”进行研究,结果均属正常,人类毫无中毒症状。但直至今天,只要有“A和B一起吃会致病”这类句式出现在朋友圈,依然会引起大量转发。

在通往健康的这条道路上,一条隐秘的分界线甚至可以把一个家庭划分为两大阵营。在丁香医生创始人初洋看来,在科普领域,“文化上的冲突远远大于科学上的冲突”。“家里的长辈,因为多年的教育和社会的熏陶,会令他们更偏向于从文化哲学道德角度思考养生,而年轻人可能更信任科学逻辑”。

“谣言之所以能够被疯传,是因为它击中了人们更愿意相信的那个点。”田吉顺说,“食补”“药食同源”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符合普通人的认知经验,很多谣言因此借这个壳进行“偷天换日”。“很多人骨子里不愿意相信自己被骗了这件事情。”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癌症科普作家李治中说道。

正面对峙,“围剿”假大师

现在科普和伪科学的战斗还隔着一层屏幕,之前科普界围攻假“养生大师”的现场,可谓是剑拔弩张。

马大师坚持称自己有“第三只眼”,可以透视人体疾病,并给人治疗。有“打假第一人”之称的方舟子听到后,自信地说“这是骗人的东西”。这是2011年贵州卫视一档打假叙事类节目《亮剑》中的一幕。为了证明自己“神力”非虚,马大师开始现场给主持人和导演看病,掐指算出了二位分别得了“脾胃病”和“脂肪肝”。但诊断结果被主持人和导演否认。见势不妙,一个张大师上前声援。方舟子从概率学角度说“天眼”看病全凭蒙,是根据人的体型、职业等特征推算的。而张大师说方舟子不相信,是因为他没有开天眼……

此后,被方舟子点过名的大师,引起媒体、公众甚至政府部门的关注,一个个大师成为幻灭的泡影。如台湾“排毒教父”林光常、“中医食疗第一人”张悟本、卖“祖传治癌秘方”的刘弘章等。

普通科普者要扳倒一位假大师,必须要靠抱团、集体出征。在科学传播公益团体“科学松鼠会”的成员云无心看来,集体出征马悦凌,算得上标志性事件。2011年之前,“养生教母”马悦凌一度是各大卫视养生节目的座上宾,出版的《不生病的智慧》更长期蝉联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实际上,她只是江苏某医院的初级护士,连行医资格都没有。针对她称“99%的病可通过补气血治好”,“食疗、按摩、艾灸可以治癌”,甚至鼓吹“生吃泥鳅”的言论,科学松鼠会组织了集体出征。不久,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以“马悦凌神话”为题深入报道,她的骗局最终被揭穿。

离谣言最近的时刻

田吉顺说生活中离谣言最近的时刻,是他妻子怀孕时。

田吉顺的妻子是一家公司的项目经理,平时极其理性。但怀孕后“性情大变”,开始找各种过来人聊,加各种孕婴群,有五花八门的信息渠道。

“当时我自以为‘你不信医生信谁?你不信我,你信你妈吗?她真的信她妈。”田吉顺说,妻子有自己的逻辑:“我妈是绝对疼我的。我妈说等我老了就知道了,她經历过这些,说的是对的。”“人天然地会信那个看起来更关心他们的人。”田吉顺说,比如,他们的哪个亲戚、邻居。

那么,如何鉴别伪科学?李冶中说,他不停地向大众灌输的一条核心原则是“要数据”。“你不要管它广告写得多好,关键是数据。比如这个技术治了多少人?多少人有效?数据在哪?有没有发表论文?不要相信个例,而要相信统计。如果大家能做到这一点的话,绝大多数骗局都很难骗到人。”

猜你喜欢
方舟子相克伪科学
食物相克是真的?
“半小时才燃脂”是伪科学
与茶叶相克的六种食物
第十道 生相克
华盛顿大学开“反胡说八道”课
从实质解释论反思方舟子遇袭案
伪科学的属性、特征和判断标准
是时候谈谈方舟子了
坚决反对伪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