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看科学谣言和网络谣言的共性与个性

2019-03-20 10:30
传媒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制造者共性谣言

李 娜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0)

谣言,古往今来,一直存在。当进入互联网时代时,网络谣言便大肆滋生。如今,科学谣言又频频出现。在学术界,针对科学谣言的含义尚没有明确的定义。大体上,科学谣言都是用貌似科学的语言或术语传播一些看似正确与科学的言论。众多学者把科学谣言看作是网络谣言的一种,但是,大家往往忽视了科学谣言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由于其特性,它的产生原因也必然相对于网络谣言而有其特殊之处。继而,如何正确引导科学谣言有着与网络谣言的相同与不同。

一、科学谣言相对于网络谣言的特征的共性与个性

(一)科学谣言与网络谣言的特征相同之处

(1)未经证实的内容。在古代,谣言一般是指流传的歌谣或民谣、俗语,其感情色彩是中性的,因其所述内容可能就是事实或根据事实改编的。而谣言一词传至今日,它已然成为了一种贬义词的存在。不管是哪类谣言,其内容多数都是未经证实的,也是科学谣言和网络谣言的共性。

(2)夸张的标题。不论是科学谣言还是网络谣言,通常利用夸诞的标题和感叹号数量带来的视觉冲击博得读者的眼球。目前,充斥在我们朋友圈和论坛里的谣言一般是这样的标题:【震惊!】 【太神奇了!】 【出大事了!!!】,或者是必转、看完就会被删等。

(3)传播速度快。传统谣言一般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播,它局限于传播者和接收者必须在同一时间与空间。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谣言能在分分钟演变成大规模的谣言。科学谣言作为网络谣言的交叉部分,它的传播也是以爆炸式速度进行传播。

(4)传播的隐蔽性。当前网络技术大多保证用户的隐私,使得网络的匿名性也成为了各种谣言的一大特性。由于在网络平台上,网民无法得知彼此的真实信息,这使得谣言的制造者敢于制造,传播者敢于传播,一层一层地以隐蔽的身份传播给不同的人。

(二)科学谣言相对于网络谣言的自身的特征

(1)本身具有科学性,并且常引用专业的科学知识。科学谣言与其他谣言最大的不同在于科学谣言具有所谓的“科学性”,通常会有一段科学的解释或专业术语进行描述,尤其是与物理、化学类的知识。比如最新的科学谣言关于引力波、“碱性水”、维生素、辐射、电磁波等等。

(2)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网络谣言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日常生活类和自然现象类[1]。然而,科学谣言往往覆盖于大众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一般都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此类谣言可以达到吸引人或得到广泛传播的效果。

(3)多为与健康相关的谣言。如今,在科学谣言中,健康类的谣言,尤其是食品安全类的谣言是科学谣言的重灾区。从其内容上看,十大流言中,九条都是与健康相关。当下社会的食品安全的隐患,健康养生的兴起,使得大多数人会选择相信这类谣言[2]。

(4)多数和人类的习惯违背。在科学谣言里,尽管大多数与日常生活相关,但更多的是与自己的习惯有关,特别是与我们的生活习惯相反,这样就让我们产生“心理恐慌”。比如,WI-FI能杀死植物、致癌等,这些都与我们使用WI-FI的习惯大相径庭。这个特性几乎是所有科学谣言都具有的特点。

二、科学谣言相对于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的共性与个性

(一)科学谣言与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的相同之处

(1)制造者的恶意或无意行为。针对谣言的制造者来说,存在两种主要原因:第一,制造者是恶意编纂谣言,这其中包括不法分子的蓄意编造,或者源于竞争对手的恶意散布。第二,制造者编造谣言的用意可能是无心无意的行为,纯粹认为其带来的娱乐效果。

(2)传播者的心理。目前,进行谣言的传播的媒介有媒体与网民。媒体看重此类谣言内容的新颖,符合大众心理,能抓住大众的眼球,为媒体的点击量、购买量做出巨大贡献。而网民是基于娱乐、跟风、恐慌等各种心理进行传播。

(3)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昔日,谣言的传播方式主要是言语、电视、报纸。然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网络谣言的传播载体愈发多样化,包括朋友圈、转发、短视频等等。在互联网时代,“左手微信,右手微博”成为生活的常态,也成为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

(4)政府与国家的监管力度。当谣言产生,除了制造者和传播者之外,站在客观和中立角度的政府与国家理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以遏制。[2]。

(二)科学谣言相对于网络谣言所特有的产生原因

(1)科学本身的无绝对性。科学谣言与其他类谣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科学本身的科学性。例如科学家回答“转基因是否绝对安全”这个质疑,科学家同样只会说“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不安全”。然而,大众会避实就虚,认为转基因是不安全的。正因如此,受众会抓住那微弱的可能性进行谣言的传播,同时也给了大众相信科学谣言的理由。

(2)科学术语的晦涩难懂。隔行如隔山,行行有术语,而科学术语通常是专业的、晦涩的。但大众的理解一般都是简单而又情绪化的,因此民众在面对一些科学的言论时,非常容易产生误解。人们通常断章取义,只截取某种特性进行传播,最后编造出来的只是大家听起来带有恐慌情绪的而又容易大众理解的言论。

(3)民众相信科学又不懂科学。关于算命先生,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其迷信与不科学。但是如果表示有消息称,某地壳学专家表示最近一周会发生××级的地震,你会惊恐并开始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这就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终身教育的号召,民众开始相信科学,但实际上并不太懂科学[3]。因此,很多民众看到被伪科学包装的言论就会相信并传播。

(4)人人可以掌握破解办法。科学谣言得以产生并传播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科学谣言产生的同时,必然会出现一个解决办法可以规避谣言里所提到的危害。WI-FI致癌,人们可以尽量避免使用WI-FI。微波炉辐射有害健康,大家可以选择不使用微波炉。

三、科学谣言相对于网络谣言的引导策略的共性与个性

(一)科学谣言与网络谣言的引导策略的相同之处

各类谣言的形成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谣言产生前→产生时→产生后,因此针对网络谣言和科学谣言的引导策略理应从这三个环节,层层把关,防止谣言的恶性传播。

(1)建立有效的预警制度,做好网络监督的责任,对网络信息要严格审查[4]。

(2)规范对制造者和传播者的法律法规,强化处罚力度,构建完整的法律责任体系[4]。

(3)完善辟谣制度与善后工作。谣言一旦产生,辟谣要“既快又权威”。其次,在谣言消退之后,注意该事件产生的社会不稳定因素[5]。

(二)科学谣言相对于网络谣言应采取的不同的引导策略

针对谣言的产生、传播、消除,除了以上的策略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科学谣言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其披着“科学”外衣,打着“科学”的幌子,因此,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提升是避免科学谣言传播的关键。要想抑制和消除科学谣言,我们就要做到谣言止于“教”,谣言止于“专”,谣言止于“智”[6]。

四、结论

本文阐述了科学谣言和网络谣言的共性,又针对科学谣言本身的个性,着重叙述了作为特殊领域的一种特殊谣言,它与其他谣言,尤其是网络谣言的差别。科学谣言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科学性,正因如此,谣言也便在其科学性上大做文章。因此,我们要做到以“真科学”来抵制“假科学”。

猜你喜欢
制造者共性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传奇制造者B-25(下)
传奇制造者B-25(上)
共性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非逻辑世界的制造者一一走近刘钻的艺术世界
海尔“空净合一”空调:室内洁净空气制造者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谣言π=4!
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