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和谐心理环境的创建与探索

2019-03-20 13:46□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班级心理

□张 梦

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提出,心理环境是指人脑中对人的一切活动发生影响的环境事实,也即对人的心理事件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心理环境会对人的心理行为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高校班集体作为青年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是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基本单位。随着物质、精神生活的丰富,大学生的个性愈发鲜明,他们思维活跃、个性张扬,能迅速接触到社会上的新观点并发表言论,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但集体意识趋于淡薄。创建高校班级和谐心理环境,在实现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向心力,切实发挥班集体的导向、激励、凝聚等作用,不仅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对建设和谐校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一、创建高校班级和谐心理环境的途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同样适用于高校班级和谐心理环境的特征。创建高校班级和谐心理环境,需要有规章制度的约束、班级文化的支撑、班级管理者的智慧、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更便捷的心理疏导手段。

(一)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法制社会需有法可依,和谐班级要有章可循。清晰明了的规章制度是一个集体安定有序、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保障。班级规章制度一方面规定了班干部的工作职责,促进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强对班委工作的监督;另一方面约束了班级同学在卫生检查、上课考勤、活动参与等方面的行为,奖惩分明,既维护了集体利益,又引导了班级同学的品行发展。班级规章制度需由班委会拟定后,在班会上进行讨论通过,并严格遵守。违规情况可做详细记录,在学年综合素质测评中作为参考。

(二)打造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的灵魂,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包括教室布置、标语等“显性文化”和制度、观念、行为举止与精神面貌等“隐性文化”。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和谐心理环境的重要支撑。通过开展“一班一品”班级文化项目建设和“班级文化大赛”等活动,全班同学可增进互相了解,发现彼此长处,共同发掘班级特长,打造班级文化品牌,增强班级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例如,通过举办团日活动、学术交流等集体活动,扭转班级学风,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深入学习专业榜样人物、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或科研项目,提高本班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能力;根据班级学生特长组成表演队或乐队,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

(三)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一是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丰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破除学生对心理问题及心理咨询的误解,增强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自觉性;二是召开体验式主题班会。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识地与学生的心理需要结合起来,对形成和谐的群体心理就会事半功倍。根据社会热点或者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确定班会主题,设计活动,通过游戏、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采用共情、指导性倾听及非语言等心理辅导技术,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与反思,在表达与分享中提升认知,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与潜能开发,同时增强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属感;三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各项学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春风化雨,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选择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增强心理品质。活动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和特长的需求,例如,举行感恩自强励志演讲赛、书画比赛、歌唱比赛等才艺展示类比赛;读书报告会、志愿者服务、爱心传递等没有才艺的同学也可参加的活动;素质拓展运动会、拔河比赛、球类比赛等集体参与的体育活动;心理委员技能竞赛等专业方面的活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认识自我,发掘自身价值,提升自信心的机会。同时,活动为同学们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相互了解,消除彼此之间的心理障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集体荣誉感,营造其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而努力的氛围。

(四)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干部发挥先进模范作用。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都是班级的管理者,一个班级是否具有和谐的心理环境,班级成员特别是特殊群体之间能否做到“心理相容”,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当不断学习补充管理学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尽力了解每位学生,全面掌握班级情况,才能够运筹帷幄,有的放矢,带领班级步调一致,稳定发展。教师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够更加顺利地解决学生中的冲突和矛盾,为创建班级和谐心理环境扫除障碍。学生干部是班级管理中的骨干力量,在思想、学习、生活、作风等方面均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关键环节。学生干部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做到学生干部队伍内部和谐、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和谐,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的凝聚带头作用、示范激励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和渗透教育作用,对培育良好班风、创建班级和谐心理环境极为重要。因此,除了对学生干部进行管理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与修养,还要注意时常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他们的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适时地亮明身份,例如,在考试中实施摆放“学生干部”桌签措施,对学生干部自觉接受同学监督、树立模范带头形象起到积极作用。

(五)创新心理疏导手段。当代“95后”大学生在网络和传媒信息发达的时代,高度依赖网络,面对面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减少,遇到一些比较难以解决,甚至难以启齿的问题时,他们不愿意与朋友诉说,更不愿意向师长求解,只能将负面情绪长期积压在心中,加之对预防心理疾病及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误解,久而久之就埋下了心理问题的隐患。因此,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不仅要开设心理咨询室,建立健全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更要利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心理疏导服务适时地送到学生身边,例如,通过自媒体图文并茂地宣传“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在期末考试周使用魔方、发泄球等道具帮助广大学生缓解压力;分设班级男、女心理委员,实行班级心理周报表制度;在学生比较活跃的QQ平台创建网络版信箱——“悄悄话”,提供情感的宣泄口,及时发现心理异常,并给予适当的解决方式,促进心理平衡与和谐,同时可在QQ空间持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潜移默化地建立学生对心理问题及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

二、结语

在当今信息多元化时代,大学生的个性愈发鲜明,如何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同时创建班级和谐心理环境,发挥集体的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班级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