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颖的教学模式,成就小学阅读精彩课堂

2019-03-20 12:34黄玉花
关键词:文本教学模式阅读教学

黄玉花

【摘 要】

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进而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那么,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推入,小学语文教师也越来越注重阅读的教学地位。下面本文就着重围绕小学阅读课堂的教学设计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探索出新颖的教学模式,成就小学阅读精彩课堂。

【关键词】

小学阅读 教学模式 精彩课堂

一、创建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点亮阅读教学精彩课堂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摒弃传统教学方法的定势,放低教师严厉的课堂姿态,与学生间构建起平等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从而恣意的享受阅读教学中的乐趣。例如《小桥流水人家》一文,讲述的是作者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故乡如画的风景和恬淡、闲适的生活景象。它表达了作者对于故乡的无限向往以及绵绵不绝的眷恋。首先,教师可以先将板书题目《小桥流水人家》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跟着自己一起聆听“天净沙·秋思”的配乐朗诵欣赏。让学生在古琴、二胡、笛子的曲声中去冥想,淳厚的乡土气息、淳美的田园风光、心旷神怡的情愫……接下来,就用柔和的语言开始新课的讲解。“这是一篇以诗句作题目的散文,经过刚才的朗诵鉴赏,你的脑海里想象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看看你有没有与作者心灵相通。”“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在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时,可以要求学生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让学生引用文中的语言来描述作者眼里的家乡的日出,家乡的杨柳,家乡的小溪是美的,美在了哪儿?之后教师可以围绕提出的问题来到学生中间与他们进行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文字,体会情感。(请记得这时要来到孩子们身边,而不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树立和蔼亲切的形象,他们才能感受到与教师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学习氛围是和谐的。)师生间走出文本的互动与倾听,促进了学生更深层的阅读感悟,形成立体化的阅读体会。同时,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直抒胸怀的表达方式,又与作者产生了情感的共鸣。而这使得学生更深的体会了作者的美好情感,思乡情深,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得到升华。

二、开展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成就小学阅读精彩课堂

阅读文本的学习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即繁重又枯燥的过程,所以很难使他们身心全情地投入到课堂当中。因此,教师面对这样的困局,应积极面对并开创出丰富多样、形式多变的教学形式,构建起趣味化的课堂来改善学生消极的阅读学习心态。比如:教师可以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鲁滨逊漂流记》等类似的课文时,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课件,以生动形象的感观刺激去激发出学生阅读文本的强烈兴趣,并从中使他们感受作者以人物身份为题,来引发读者关注的用意;再比如:《穷人》《用心灵去倾听》一文的讲授时,教师可以借由文中的大量人物对话,在课堂穿插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代入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去诠释文中人物。从而以在课文描述人物性格的体会中,了解文章首尾呼应的描写手法,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真正领会事件的实质意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阅读课堂的教学中将枯燥的文本内容与生动地游戏相结合。比如教师可以在《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一文时,带领学生进行“同时落地”的游戏实验,这样更加能够加深学生体会,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产生质疑,且敢于探索质疑的问题所在。这样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能够严谨自己的学习态度,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从而懂得善于考虑,勇于分析的重要性。教师丰富多样、形式多变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带动学生形成稳固的文本内容、文本结构、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深刻记忆,使学生学生今后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长效发展。

三、科学拓展、趣味作业,收获精彩阅读课堂的反馈

语文课堂的最终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将理解分析能力实际应用于各学科的学习中。因此,教师可以改变枯燥的读、背、记式的作业形式,以趣味性的课外拓展,来促进学生课内知识的消化吸收。同时,还能根据学生快乐的阅读反馈,体验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阅读教学结束后,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补充或延续,从而提升他们以读促写的能力培养;还可以让他们在单元小结时,根据学习内容开展手抄报、绘本比赛,让他们各具发挥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尽情地运用到实践中来,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修养;另外,“故事我来演”“时事我来说”“大家都来讲”等教学活动形式都是非常有效的拓展阅读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发现很多生活中的趣味,从而形成更加积极的学习反馈。

综上所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积极地转化传统的教育理念,运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去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这样才是真正地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去探寻到适合小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形式。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及时得到教学反馈,从而灵活调整系统化的教学整体思维,引导他们进行适合自身的阅读体验,促使他们形成灵活、深刻的阅读思维,使學生在课堂学习当中迸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标,并为其今后的综合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燕.“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J】.文学教育,2017(4)

【2】吕小英.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读与写(中旬),2016(9)

【3】谢爱平.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

猜你喜欢
文本教学模式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