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俗文化环境探课程游戏化建设

2019-03-20 12:34邹彩霞
关键词:童谣民俗特色

邹彩霞

《指南》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课程游戏化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打造传统民俗文化环境,将民间游戏、童谣、节日活动等渗透入幼儿园活动中,以此激起幼儿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一、户外环境打造——趣味盎然的民俗之域

我园地处农村,围绕民俗文化特色,将稻草、棉花、芦苇等农村特有的资源搬入幼儿园,让幼儿园的角角落落皆散发出乡村的气息。在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下,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宗旨,因地制宜地给幼儿打造一个自然安全的活动空间、生动趣味户外游戏场地。

1.艺术表演区:民俗的乐器、民族的服饰与现代的相辅相成,满足了孩子们表现表演的欲望。

2.乐趣沙水区:有挖土机车、小推车等各类玩沙玩水器械,更有契合民俗氛围的三角竹子支架、筛子等,玩沙玩水乐趣无穷。

3.创意涂鸦区:屋檐下、墙头边、轮胎上,粉笔、毛笔、颜料、刷子,尽情挥洒,肆意涂鸦。

4.快乐骑行区:多种小车穿行于“马路”,各种交通标志、交通规则尽在其中,同时还能体验一把坐拉黄包车的新鲜感,感受老上海的民俗风情。

5.综合运动区:除滑梯、攀爬架、软梯、竹梯、攀爬绳、木柱轮胎组合、秋千架、油桶、平衡木等多种运动器械器材外,还有具有民俗特色的草垛等,能让幼儿自由组合搭建,满足各种基本动作技能的锻炼需求。

6.大型建构区:碳化积木及多种辅助材料,如具有民俗特色的竹筒、蚌壳等,能满足幼儿大胆建构,成为“小小建筑师”的梦想。

7.写意农家乐:草地、小屋、秋千,给幼儿营造了一个天然的“社区”,更有垂钓野趣孩子们在里面体验和再现最日常、原生态的生活。

8.激情穿越区:竹子、垫子、绳子、铃铛、钻笼等,让幼儿在穿越过程中训练灵敏、享受刺激。

9.欢乐龙舟赛:五人一组的龙舟,漂浮在六个赛道上,需要孩子们的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的旗帜。

10.趣味科探区:光与电、沉与浮、明与暗、自然、动物、沙石等,激发探索的兴趣,让幼儿得以自由实验、自由探索科学的奥秘。

这些户外活动区域,资源的开发、材料的收集不仅具有鲜明的现代感,更融合了民俗特色,给幼儿营造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游乐环境,幼儿能自由选择、自在玩乐,充分感受游戏的丰富和多彩,大大地满足了幼儿身体机能发育生长的需要和探索、发现、求知的需要。

二、室内环境打造——自然生态的民俗之韵

一进入幼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接送区大厅墙上充满童话趣味的各个中华民俗节日,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各个节日的来源、风俗。

进入晨检大厅,由民俗物品堆積而成的特色小景,竹篓、竹篮、竹匾、竹竿、草剁、石磨、脚炉、玉米串等皆于其中,营造着浓浓的民俗氛围。一些如今已不常见的,甚至已经不知如何表述名称的民俗物品、用品,也在不经意间又闯入我们的视线,也深入到了孩子们的心,孩子们由好奇到了解,直至对着大人侃侃而谈地介绍。

连接晨检厅与教学楼的,是一条蜿蜒的长廊,跳绳、丢手绢、滚铁环、扳手腕、放风筝等民间游戏皆跃然廊壁,对应摆放的游戏材料,让人置身其中,趣味浓浓。

一楼大厅,元宵花灯展、特色美食节、春日风筝秀、中秋风俗展等等,丰富的民俗活动让人目不暇接。这里是展示厅亦是操作厅,浓缩的体现了家园、师幼对于民俗民风的理解与感悟,融合与融入。

楼道内、平台上、柱子上,处处可见竹席、竹篮、竹匾、葫芦、斗笠……渔家小景、迎春纳福,更有青花瓷、中国画、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京剧脸谱等,让你仿佛进入了一条时光隧道,来到了若干年前的中国小镇。更有看不够的民间特色美术室,印染、刺绣、泥工,让孩子们自由创想,与民间艺术来个亲密接触。

走廊里,民俗特色游戏“中国红”“中国瓷”“中国茶”“江南韵”“古学堂”“民族服饰馆”“民族配饰馆”“民间小吃馆”“昆山奥灶馆”,穿梭其中,感受民间韵味。

这样的环境和氛围,让孩子、家长,甚至是外来参观者,都得到了熏陶,受到了感动。

三、班级环境打造——井然有序的特色之境

班级环境过于呆板、花哨、重装饰、少意趣都是有悖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如何使班级环境呈现出教育的意蕴,承载起课程的功能,从而引发互动,增强体验呢?

1.做有心之人,探有趣之点——让幼儿参与,探索互动

把环境创设的参与权交给孩子,拒绝教师全权“承包”、幼儿友情“客串”,让幼儿真正做环境的主人。如,在创设班级特色环境时,让幼儿参与讨论,发现与整理孩子们的兴趣点,教师有心引领,指导幼儿有意识的收集,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现自己的方寸之地,而班级里设置的各个区域,也要成为承载孩子们作品的“摇篮”。如根据小班幼儿兴趣点而创设的民间童谣特色区,我们让孩子参与收集调查,让家长参与记录整理,并亲子完成童谣集,布置在班级的特色区域中,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册子总是津津乐道,没有老师的引导,他们也会进行互动的交流与学习,一首首朗朗上口的童谣总是能在孩子们之间自然流转。作为支持者,老师可以提供诸如IPAD等设备,让幼儿能实现自由操作,从而欣赏与学习更多的童谣。

2.创有序之境,结有效之果——显智慧标记,重游戏体验

班级环境的无限创意,需要教师合理布局规划,将墙面、地面、桌面等有效利用起来,室内外自然延伸拓展;班级环境要呈现有序,则可以借助标识,凸显老师的创意和智慧。布局设计简单大方,智慧标记简单明了,区域标记、规则标记、材料标记……让儿童置身于自由自主,开放有序的环境之中,有利于幼儿自主、自由选择材料和开展游戏活动。如在活动区,用人物标识数量来规定进区人数;用步骤图给予幼儿一定的引导,让幼儿尝试按图操作;操作材料中不同的星星数表示不同的难度的层次;柜子、篓筐上的图示标志提醒幼儿玩具的家在哪里,以养成收集整理、分类摆放玩具的好习惯。标识让幼儿的操作变得更为有序,同时也让幼儿的游戏体验更为直观。如民间游戏的玩法标识,让孩子们能一目了然地知晓游戏的玩法,从而选择相应的玩具自行尝试,甚至可以自定规则。教师少参与、少指挥,让幼儿自主探索,与环境材料互动,注重游戏的过程与体验,不拘泥于游戏的结果,使之在多彩灵动的班级环境中涵养童心、演绎童真,奏响游戏体验的主旋律。

课程游戏化,我们在路上。有经验,更有不足,但我们将继续以学习、观摩为第一要领,将探索、实践进行到底。

猜你喜欢
童谣民俗特色
快乐童谣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