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汉唐古典舞基训课普及的重要性

2019-03-21 23:13华雪天津音乐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普及性基训汉唐

华雪 天津音乐学院

中国汉唐古典舞是由孙颖教授带领下创办的,中国古典舞领域中新兴学派,是以中国古代文明史中最辉煌的汉、唐精神和艺术气质为审美主干,以汉、唐为代表的乐舞文化和明、清以来发展成熟的戏曲舞蹈形式为支点,而创建的中国古典舞学派。本学派的创始人北京舞蹈学院孙颖教授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历经了二十余年的理论思考和准备。继而,从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孙颖教授以其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独特的艺术灵性开始了频繁而艰苦的创作实践活动,在此期间,积累了大量的中国汉唐古典舞剧目。这些剧目生动地展现了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创建的舞蹈“美的历程”,逐步明确了汉唐古典舞学派的形式与风格。

汉唐古典舞基训课是汉唐古典舞创建起始的主要课程,基训课的训练方式与训练模式,以及训练逻辑也是“前无古人”,基训课作为汉唐古典舞学科中的主要课程,也是传播与发展汉唐古典舞的重中之重。基训课普及性的研究是汉唐古典舞现今发展中的必经之路,汉唐古典舞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当代呈现,这贯穿于汉唐古典舞普及教材的内在精神。在审美上是高雅的,在艺术形态上是有历史根基的,同时,汉唐古典舞具有民族舞蹈文化广泛传播的效用,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国民素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汉唐古典舞普及教材既能够适应当下社会需求,又具有民族审美气息,传播民族传统舞蹈文化。普及性基训课的研究,更适合于对中国古典文化、传统文化有兴趣的人民大众。

汉唐古典舞普及性基训课研究,一方面填补了普及性基训课教材的空白;另一方面充实了汉唐古典舞的教学体系。“基训课”是构成古典舞审美体系的基础,尤其是大学本科教育、技术及技能训练的同时,必然包括审美观的教育。因此汉唐古典舞的基训课教材必然是具有文化属性、民族属性、历史属性的。形成古典舞“语言”体系、形式、风格,是审美的载体,是舞蹈呈现的审美依据,也是表达舞蹈作品完整性的根基。经过二十余年的教学检验,汉唐古典舞基训课教材框架以及教程内容,还有再开拓、再完善的余地,为挖掘汉唐古典舞基训课发展的空间及潜力,在实践与理论基础的支撑下,不仅要条理清晰、以科学的训练为依据;更重要的是在保留汉唐古典舞文化属性以及舞蹈风格特色的基础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本民族的舞蹈艺术。

随着全国各大院校教学目标与教育体制的不断调整,对于舞蹈人才的需求是多职多能或一职多能的全面性人才,在社会需求的影响下,培养舞蹈人才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舞蹈的专业、专职性,而更加看重舞蹈种类、舞蹈认知、舞蹈样式等知识面开阔的舞蹈人才,在大趋势的影响下,教学体系以及教学目标的调整由传统式纵向教学,转变成横向铺开的教学模式。汉唐古典舞普及性基训课的研究,更能适应培养综合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适应于综合类大学的教学体制;也更适应现今的社会需求。随着综合类大学对普及性教材的需求越来越大,教材的调整是极其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面向社会培养多职多能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并将中国传统文化面向全国各类院校普及传播。汉唐古典舞普及性基训课的教学体系的研究,既要保留汉唐古典舞文化属性以及舞蹈风格特色,更要条理清晰,以科学的训练为依据创建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综合类艺术人才培养、适应当今舞蹈发展趋势的教学体系。

汉唐古典舞普及性基训课研究即丰富了中国古典舞学科领域的舞蹈素材、调剂的中国古典舞发展以来的一贯审美、也丰富了中国古典舞舞蹈外在形态的开发;打开了中国古典舞发展方向的新旅程,汉唐古典舞的出现与面世以来的发展不仅打开了古典舞研究者、表演者的思路,也丰富了中国古典舞审美领域。汉唐古典舞基训课的诞生,不仅是培养古典舞人才的基础课程,更是将古典舞人才培养引入了一个新领域,拒绝依托芭蕾训练体系与训练思维模式,从零开始,以中国古典文化、历史审美为依据,开创的“中国式”古典舞教育。中国汉唐古典舞基训课是创新的、也是基础的,中国汉唐古典舞基训课诞生的目的是填充古典舞训练体系、是创造中国古典舞自身的训练模式、是为中国古典舞人才培养而服务。

中国汉唐古典舞“基训课”的诞生,是中国古典舞发展中一个新兴教育模式的诞生。为培养“说中国话的身体”而诞生与发展,剔除芭蕾训练与西方思维的训练模式。这门课是汉唐古典舞基础课程,这门课的出现也验证了学科的正式建立与新兴理念的发展。而基训课普及性研究,是多年来汉唐古典舞未能扩展的原因之一,只有深入研究,广泛剖析普及性未能实现的现实问题,才能扩大汉唐古典舞影响力、达到发展的状态。

猜你喜欢
普及性基训汉唐
上海汉唐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古典舞基训教学中伴奏音乐风格的有效把握
汉唐书商研究述评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
浅谈在文化大繁荣的推动下群众文化辅导的重要性和普及性
关于非艺术类院校音乐通识课程改革的建设构想
从城乡音乐教育的差距看音乐教育阶段性和地域普及性——以安徽省六安市城乡学校为例
雁栖湖,汉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