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教职工积极性调动刍议

2019-03-21 00:39赵峰
职业·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归因调动教职工

赵峰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渴求越来越大,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校之长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引领学校向前发展,才能引领学校朝向理想的方向健康发展。教职工是诸多办学因素中最活跃、最关键,同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教职工不仅是学校一切办学方略的落实者,也是学校一切事务的执行者,校长的治学思想需要转化为每一位教职工共同的行为,才能把办学纲领落到实处。教职工的管理可以衡量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的发挥是诸多教职工管理要素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把教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办好一所学校就有了基础条件。所以校长和所有管理人员都十分有必要加强对教职工积极性调动的实践和研究。

一、如何理解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指教职工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它是教职工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动因。

人的积极性首先依赖于人对工作的认识和其重要性的领悟,其次表现为对工作的情感兴奋水平。有的人热爱工作,积极性高,干劲十足;有的人对工作没有兴趣,处在职业倦怠的状态中;甚至厌恶工作,没有一丝的积极性可言,工作效果必然截然不同。情感的强烈程度对积极行为有直接影响,只有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正向的情感會极大地推动人们自觉地把努力方向指向目标,并且努力克服困难和障碍去实现目标。

人的积极性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兴趣、专业爱好、能力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受报酬待遇、环境条件、人际关系的影响。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利用内外刺激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引发积极行为,也就需要采取各种激励的措施和手段,必要的惩罚也必定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意义

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教职工的管理和积极性的调动比其他方面的管理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是由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的。第一,它具有复杂多变性,其是通过教师个人独立来完成的,受每个老师个人的学识水平、职业能力、认知水平、职业道德、努力程度制约,无法用统一的模式限定教师的行为,虽然课时量是可以量化的,但是质量不是能在短时间内进行简单的量化可以实现的;第二,教师的工作主要侧重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学质量又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习惯、职业认识和专业选择都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劳动成果的显性体现,不好用硬性指标加以考量;第三,教师的劳动成果往往只能用潜在形式表现,可能会在若干年以后才体现地更加清晰。即便有量化的评价,也是不全面和模糊的甚至是欠科学的,有时是合情不合理,有时是合理不合情。第四,作为职业学校而言,专业多人数多,平行班也不多,也没有控制录取基础的平衡点。很多教师的任教学科都是一个人承担的,根本没有可以比较的“同行”。对于所任课程不同,所教班级不同,教室相互之间也不会有所谓的可比较性。这些是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的特点。

教师劳动有较大的伸缩性,对不同的教师单位时间里的工作效果是难以衡量的,尽管有制度但不足以控制,工作效果是由教师的工作认知态度、工作的效率和方式方法而产生的结果,仅靠经济、行政、立法制约难以保证效果的理想,只有对教育事业高度的道德责任感才是内心的“立法”和内在原动力。因此,要更多地依靠自我指令来调节和监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学校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关键。

三、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途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最为基本的方法。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教职工的觉悟,增强其事业心、责任感、自觉性,自觉用教师规范来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全力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所以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当前时代首先要用核心价值观武装人们的头脑,在个人层面的要求是一种家国情怀,这种情怀体现在恪尽兴国之责,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事业与理想和我们的民族文化相融,和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精忠报国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今天,在新时代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以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当、勇于奉献,要把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落实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上。要讲道德,知荣辱,讲诚信,重责任,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着的人们是幸福的”,这些振奋人心的话语都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按照心理学观点,应该研究人的行为内部动因,探索心理、行为规律,以此预测、控制人的行为,以提高工作效率。人的行为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的,所以要知晓人们的需要,激发产生需求的动机,引导人们朝向既定目标人努力。

1.教职工需要

第一,教职工有个人专长、才能需求得到发挥的需要,教师的工作创造成果,需要得到认可、重视、信任;第二,教职工有学习培训提高自我的需要,这是由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教育理念与教职工素质不与需求适应的矛盾决定的,为了更好胜任工作,教师需要得到进修。第三,尊重、信任的需要,就是希望得到领导的重视、同事的尊重、工作上重用,需要有职、有权、有目标创造性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第四,改善物质生活条件、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不仅能消除后顾之忧,又能在发展个人爱好的同时达到身心的愉悦和心理的平衡。

2.解决教职工需要的方法

把深入研究了解教职工的需要,作为一项工作任务,从工作受到奖赏、对事情的认同以及个人问题得到同情和理解等方面加以研究。要做教职工的朋友,通过谈话、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其加以了解。要使广大教职工诉求的各种渠道畅通,要把工会办成真正的教工之家,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教职工、教职工代表开座谈会以及教职工代表大会。采取各种方式把教职工的个人的要求,以及对学校办学方面的建议征集上来,分门别类地加以分析汇总。要非常认真、实在地对待教职工的诉求、建议和意见,坚决不可以对教职工的需求置若盲闻,不闻不问,更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不然不仅不能调动积极性,反而适得其反,极大地挫伤其积极性。

关心教职工的切身利益,要满足教职工的合理要求。首先要分清教职工的要求,其中合理的、可行的,要尽力满足。其中合理但无解决条件的,加以解释,让教职工有所期待。具体来说,对教师的工作成果要注意强化,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适当提供更多的学习进修机会不仅是教师的需求也是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提升的需要,要认真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安排。包括对教职工的生活妥善安排,解决后顾之忧;增加文体娱乐设施和时间,满足娱乐和锻炼的需要。对不尽合理的需要,要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调整心态,使其积极性建立在正常需要上。

不断发展高层次需要,把个人需要同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在满足需要的同时,积极引导,使个人的需要同学校的工作质量、效率、荣誉、事业发展联系起来,同事业心、责任感和理想联系起来,把对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献身精神内化于心,这种高层次需要一旦形成,就会成为自觉做好工作的强大力量。

3.恰当地使用激励手段

畅通教职工成长渠道,根据其个人实际和工作需要,设计规划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两条成长渠道,让每一位教职工都有相应的选择和调整的可能性,让每一位教职工都能看到成长的希望和路径。对有突出成绩的教职工要给予肯定奖励,比如对于在大赛中取得成绩的教职工要在精神物质各个方面给予奖励,要研究正常晋级、重用、搭建作用发挥平台、发挥创造性、重点培养等激励因素,充分地使用这些激励因素,使教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成就感、事业心,培养其敬业乐业精神。

使工作本身成为激励因素,重视工作本身内部因素的激励作用,让每一位教职工明白工作不只是养家糊口的手段,更是施展才华、发展提升自己、实现个人抱负的平台。让成功的工作业绩带来成就感、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其责任感,因此获得更多成长、发展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工作的热情,又把这种热情和创造力运用到新的工作中去,形成良性的循环,这是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

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加强工作的量化考核,考核要特别注意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对每一位教职工做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教职工公认的评价,切忌不公开、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出现,否则会挫伤教职工积极性。对做出成绩的个人在绩效工资、晋级、奖励等方面给充分的、合理的鼓励,并开展树立岗位标兵、评选模范、上光荣榜、经验介绍、事迹宣传、颁发证书等活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给予精神奖励,满足其精神需要。

要积极引导教职工对工作结果的进行合理归因。要了解人的归因倾向,掌握归因规律,引导教职工养成积极归因的习惯,克服消极情绪在归因中的负面作用。把成功归因于较强的能力、积极的情绪和努力地工作,把失败归因于缺少努力或动机性情绪,从而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归因是否合理,与所有工作的基础是密切相关,如果出现了人情面子,甚至不正常交往出现的奖赏,人们的归因将会是消极的。

4.发挥教职工工余活动的积极作用

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以及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实际情况,建立学校教学研究组织,以及有特色的群众团体,如课外活动指导小组、校刊校讯、书面展览、科技小组等,形成多种活动团体,为教职工提供展示自己、体现价值的舞台。积极争取社会、上级以及兄弟院校的支持,發挥教职工在这些活动的作用。活动的成功组织使他们发挥了特长,又获得了成就感,对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肥城市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归因调动教职工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