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2019-03-22 05:55张冬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管理制度资产

张冬平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固定资产是高校最重要的资产,是衡量高校办学能力的重要指标。财政部颁布的新《政府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于2019年1月1日开始在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新制度是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的结果,在固定资产取得、处置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变化,并调整了会计核算方法,这必然要促使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变革。高校应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1 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的内涵

1.1 固定资产定义的变化

在政府会计准则第三条中,将固定资产定义为:“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自身开展业务活动或其他活动需要而控制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一般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与旧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定义相比,在新制度中将“高等学校持有的并使用”改为“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自身的业务活动需要而控制的”,着重突出“控制”二字,明确了固定资产的确认范围,明确了会计主体的使用权利与管理责任[1]。实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是将购置或修建的固定资产予以资本化,只要取得固定资产所有权或控制权,无论是否支付了款项,必须将其作为资产入账[2]。

1.2 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变化

在旧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规定,高等学校应对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和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以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没有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折旧范围和年限。原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采取“虚提”折旧的方法,计提的折旧不计入事业费用,只冲减当期非流动资产基金。基于收付实现制下的“虚提”折旧不能有效地在固定资产成本核算管理中发挥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高校并不多,基本上没有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新制度明确了固定资产折旧范围和使用年限,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作出了统一的规定,并根据固定资产的用途将折旧费用计入当期费用或者有关成本项目,实现了从“虚提”到“实提”的转变,能够客观反映报告期间高校的运行成本和固定资产运营绩效。

1.3 固定资产管理方法的变化

与旧制度相比 ,新制度中关于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方法也产生了变化,固定资产明细核算更清楚,能真实反映高校固定资产信息,促使高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高校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使用地点分散,必须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固定资产管理具有连续性、全面性、动态性等特点。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固定资产采购预算审批、购置、使用、报废等过程,应当编制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严格履行固定资产购置审批手续,落实固定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制定和落实固定资产维护和保养计划,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处置程序、固定资产清查和产权登记制度。

2 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困境

2.1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重视采购,轻视管理

执行新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一是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像对货币资金管理那样重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片面,导致铺张浪费、盲目购置、盲目预算、重钱轻物等现象十分突出,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成为只“管”不“理”的形式主义。二是缺乏固定资产使用绩效评价。在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没有充分论证业务发展前景、设备使用绩效,缺乏长远考虑,导致教学设备闲置现象严重[3]。三是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一些高校固定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感和进取精神,不认真学习新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导致管理程序和管理方法繁杂,影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2.2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权责不明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一是制度不健全、不科学,缺乏可操作性。目前的一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甚至是一些“土政策”,既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管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也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没有及时修订管理制度。一些高校不重视管理制度修订工作,导致管理制度不符合现代高校治理体系下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不仅不能发挥管理作用,反而成为摆设或固定资产管理的绊脚石。三是不严格执行制度。一些高校不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例如制度规定办公电脑使用6年可以报废,而一些高校采取全部报废的方法,导致资产浪费;一些高校在报废教学设备时,没有经过专业技术鉴定,可能导致资产损失。

2.3 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价值失真

一是没有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2014年开始实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各高校必须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虽然一些高校没有按照“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办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从购入、使用到报废处置,在报表中都只能反映固定资产入账时的账面价值,财务部门无法确认固定资产的净值。二是固定资产的账、卡、物不相符。对于一些金额较小的固定资产,往往随职工岗位变动,存放和使用地点也发生变动,且不办理交接手续,不能及时反映高校二级部门的资产变动状况,导致高校各二级部门的固定资产实物、资产卡片、资产账簿三者不一致。三是不及时办理固定资产报废手续。虽然高校的一些固定资产已经达到报废年限,且不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学校不办理报废手续,到处堆放,或者不知去向,导致高校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固定资产账目存在虚假现象。

2.4 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滞后,管理方法落后

一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不愿意从有限的办学经费中挤部分经费用于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无法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固定资产。二是固定资产管理方法落后。由于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高校固定资产的账、卡、物三者的管理各自独立,无法把三者的管理联系在一起,资产管理人员无法及时了解资产的实物形态、维修情况,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低,以及管理成本、维修成本高。三是缺乏适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不少高校没有结合本校的实际管理状况,开发适合本校管理状况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不仅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而且管理差错率高[4]。

3 新制度下有效管理的固定资产路径

3.1 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首要步骤,只有重视管理,才能做好统一协调工作,形成各部门共同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高校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分解管理任务,落实管理责任。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责任感[5]。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对学习情况进行测评和考核;邀请其他高校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到学校进行业务指导,加强交流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3.2 完善管理体系,明确权利和责任

一是独立设置管理部门。根据管理需要,独立设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统筹维修、采购、验收、实物记账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为主,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多方共同参与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二是优化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新要求,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制定管理工作标准,理顺各部门在预算、申购、采购、使用、处置等环节的权、责、利关系,使管理方法与管理流程既符合制度要求,也具有可操作性[6]。三是建立监督机制。制定监督机制,落实管理制度,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未经审批或超范围超标准购置固定资产、不如实反映固定资产使用状况、不按规定办理登记的部门,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3.3 创新核算方式,确保核算信息真实完整

一是严格执行新会计制度。在新制度下,采用适度分离的双体系政府会计核算方式,即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在财务会计中,全面执行权责发生制,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可靠性和全面性。二是规范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标准。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应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初始固定资产价值,外购、自建、融资租赁、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置换等不同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采用不同的成本确认方式。三是加强固定资产后续使用价值的计量。对所有固定资产都应计提折旧,按月计提的折旧计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并根据用途分别记入当期费用或者相关资产成本。对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和自有固定资产采用相同的方法计提折旧。

3.4 加快信息化建设,改进管理方式

加快信息化建设,建设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一是充分认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通过信息化手段,才能优化固定资产配置,才能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减少资金占用与管理成本。二是建设网络平台,统筹固定资产管理。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固定资产财务数据、固定资产实物数据共享;确保信息传递及时、节点把控精准、数据分析准确。三是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技术,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实现从固定资产贴标签到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的信息都能够实时收集,做到账物相符、账实相符,改变人工管理烦琐、效率低、易出错的状态。

4 结语

全面实施新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带来挑战,传统的管理理念、制度、模式、手段都难以满足新制度下的管理要求。高校必须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针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科学、会计核算不规范、信息化建设落后等问题,高校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制定改进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既满足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又满足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管理制度资产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