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学创业教育研究与启示

2019-03-22 11:22王康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5期
关键词:大学日本课程

王康

(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

高等教育发展面对全球化竞争压力,产业转型需求,高等教育如何创新转型,培育创业型人才,成为亟待探讨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研究日本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分析其中相关做法及可行建议,为我国高等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创业教育的发展背景

大学须注重创业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让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并逐渐成为创业者。大学应从结构和政策层面促进转变,除积累充分的人力资本、技术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资源,还要拥有利用资源的能力,即实现知识与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为适应高校办学转型、人才学用落差等问题,以及在教育、研究与创新的新知识潮流中,发展高校的创业教育成为全球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创业教育定义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普通员工同样重要,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发明、创新、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1]。对于个人来说,面对现在就业难的趋势,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受教育者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得他们在社会各方面进行创新,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职业道路。对于国家来说,加强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增加产业创新能量。目前人类正面临着地球上有历以来最严重的复合式经济问题。全球正引颈期盼着问题解决,创业教育的改善与协助创业这项议题将与国家的经济息息相关,同时亦有着不可或缺的正面重要性。

高等教育发展经历过两次学术革命的经营典范转移。第一次是19世纪德国学者洪堡提倡自由和教学与研究合一的精神,高等教育典范由教学型大学转为“研究型大学”。20世纪中叶知识经济及智能资本改变传统知识为知识创造,引发第二次高等教育模式的创新和转化,创业型大学得以提出并快速发展,这些大学追求研究成果结合产业化的市场机制,大学—产业—政府的构成“三螺旋模式”得到了高校创业教育的高度认可。相关高校实现了人才流动、创新信息网络及互惠输出的动态运作模式,不少国家创业教育以及衍生企业成了各国创新经济发展的主力,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焦点。世界许多国家运用大学的知识创新、传播、转移等功能,鼓励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以促进产业界与学界相互交流,并且能够有效转化、运用大学的研发成果,来促进国家整体科技和产业的发展。

大学衍生企业其核心技术来自大学的科研成果,或是利用大学中的设施和资源开发成功的科研成果。大学、政府和产业分别代表学术、公家与民间三个不同机构,在知识产业化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多重互动关系,如果要支持区域创新系统,这三个机构必须分别以行政链(政府)、生产链(产业)和科学链(大学)形成螺旋状的关系。只有三者不断交叉、结合与互动,才能形成持续的创新流,大学衍生企业开始得以成功。大学衍生企业是一种特别创立的公司,目的在于利用源自大学的科技知识来发展产品或服务。以学校为协助研发成果商品化与技术移转,通过“人员借调”“资金投资”“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推动创新事业,以鼓励师生创业及协助产业创新,提供师生教学实习机会,进而建立办学特色。综合上述,笔者认为创业教育是基于学校教学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而且学校予以密切支持,其结果有可能促进金钱收益,也可能拥有长期股份。作为知识经济重要创新活动,主要展现于人员借调、资金投资、技术入股等推动方式。

2 日本创业教育现状

创业教育是带动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研究显示,创业家精神竞争力的全球排名与同期国内投资率的变动趋势呈正向关系,加强创业教育有利于增加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日本在泡沫经济崩裂后,长期性的经济萧条迫使日本这一个原本在寻求产业结构的调整的经济大国在噩梦中惊醒,日本在科技立国的政策宗旨中清楚地指出要以促进科技进步,创业活动及推动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为首重之要件[2]。于是日本开始对大学及和科研院所投入大量资金,同时日本政府还促进了高校和社会资源的融合,实现技术转移,把教学和企业密切结合起来。经过多年努力,日本最终完善形成了专属的创新创业体系——“产官学联合”。

2.1 创业政策

大多研究都表明创业活动的创办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日本大和总研株式会社以韩国、美国等43个国家的公开数据进行验证,再次证实了上述观点。日本非常注重从小培养创业家精神,把创业启发课程和创业活动融合到小学、初中、高中的课程学习当中。2001年的帄沼计划(即“迈向新市场,创造雇用重点计划”)中,将计划目标订为“在10年后,使大专校院取得其专利数量增加为10倍,3年内成立1000家校办创业投资企业”,在大专院校中增加“创业家教育”课程。通过这样衔接教育来使创业家精神可以顺利体现在大学教育之中,并有丰富的成果展现。目前日本全国的大学当中有46.1%比例247家的创业课程,在实施而且目前的创业课程实施的校数,跟之前比较的话是有明显增加并且增加的速度非常快。

2.2 课程设置

在日本设置有创业教育为目的课程的大学、大学院,占全国约10%共55所学校左右。除正式授课的课程以外,设置与创业教育相关联之课程及相关活动的学校也达到20%。大学内的学院,大学院双方对创业教育的热衷,也充分表现在课程外的课程设计或是相关活动等。在大学当中,设置了大概40%的创业相关课程,而在学院里大概有30%的研究学科可供选读。从课目数的分布来看,调查访问的回答显示大学和大学院全体约40%有设置创业教育。但是,大学院比大学部设置较多科目的学校占多数。听讲生所做的发表或社团演练所举办的“学生参加实践行课程”来看,大学占约20%,大学院则约占30%。然而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大学设置的创业教育课程中有一个特色,即是日本大学当中对于创业教育的课程所教授的老师并非全部都是任用校内老师。在日本的大学中,学校善用外部讲师约占全体有30%之多,而且这种现象在日本普遍存在。另外,对上课内容,大学和大学院之间没有很大差异。但大学与大学院的诉求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需求设计开发授课内容也是未来日本创业教育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2.3 产学连携

日本《国立高校政法人法》公布后高校教职员去行政化,对于高校教职员创业或在企业兼职,各校规定不一:高校教授必须获得学校核准,且提供在校及企业工作时间表及收入列表,收入扣除所得税后以学校25%、系所25%、教授50%分成;早稻田高校教师可担任企业股东,担任企业负责则有困难;东京工业高校允许教师企业兼职,但不可担任总经理或负责,收入则税后由学校与教师对分。日本政府从研究者创意、高校技术授权办公室(TLO)、中小企业、育成中心、大企业实用技术开发,到区域发展皆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及制度。

东京高校“产学连携本部”专责推展产学合作,其下管理的“企业育成”(SEED)主要任务包括提供校内教师或研究员创业咨询、提供企业育成的相关设施、提供外部专家咨询服务、提供创业交流平台、创业培训、提供东京高校创投基金。银行贷款于高校衍生企业推动过程中,所发挥的影响功能十分有限,因此,日本高校衍生企业于跨越“死亡之谷”,不仅只透过银行贷款措施,还实施公共补助金、天使资金或创业者自筹等多元方式。所以SEED主要负责东京高校衍生企业的创立、资金与人才育成支援,且作为发明者与衍生企业间的沟通窗口。

2.4 衍生企业

日本重视高校研发技术产业化,以有助于日本经济发展,联合各部会制定法案、拟定政策、法规松绑大力促使国立高校的研究能力与企业的技术能力结合,模仿美国硅谷模式,加速建设重点高校创业企业。2001年,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平沼赳夫推出“平沼计划:1000家高校衍生企业”,鼓励高校设立衍生企业,日本政府在2012年度预算中编列了1800亿日元的预算,用于推展高校产学合作及衍生企业。总体来说,日本高校衍生企业主要可归纳为下列4种:一是专利技术移转型:高校或高校教师利用持有的专利权创办衍生企业;二是非专利技术移转型:运用高校研究成果或技术而成立的衍生企业;三是人才移转型:高校教授、研究员或学生创办的衍生企业;四是资金移转型:高校或技术授权办公室(Technology Licensing Office,TLO)出资创办的衍生企业。1998年《高校技术移转促进法》通过后,日本较具规模的高校向经济产业省及文部科学省申请许可,成立技术授权办公室(TLO)处理特定高校技术移转事业,在衍生企业中扮演高校与企业间的中介功能,技术移转实施者与产业者进行活用研发成果的移转事业,透过商业经营获取信息与资金回流,高校再运用获取的资金进行技术研究活动,形成产业技术资金活络循环机制,也推动研究机构的衍生企业和创新公司的成立,促使研究机构设立创业育成中。

3 日本创业教育的借鉴

从以上日本和我国的各项研究数据分析,国外的创业教育更加注重教师的创业实践经验,他们认为创业教育应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创业过程中,经常涉及银行融资、公关交际等问题,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中,这样的实践性课程还没有推广。

创业教育课程不仅仅只注重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知行合一,日本的创业教育就非常地注重这一点。日本的创业教育将有实践性经验的老师搭配学校的教授将实务与理论配合,来加强创业教育的实务性。在该次的研究中,跳脱开原有的思维,假设性对学校的课程设计及课程的安排做另外一种思考,根据不一样的思考途径,试图将创业者的观念放到创业课程中,对现今我国的大学创业教育分析后,可以用不一样的创业教育观点,让创业教育在创业经验与创业合作及教师的专业教导下,合而为一套体系来教导需要创业的学生。在分析完日本及我国的创业教育现状之后,提出如下建议:

3.1 创新创业课程设置

根据日本的创业课程设置,我们可以将创业课程分为必须现场学习与非现场学习两个部分。(1)现场的部分:要求学生必须到指定教室学习,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们在课堂的接触和互动来进行学习。通过这个部分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非现场部分不能得到的由触感、味感等的学习内容。(2)非现场的部分:指学生不必亲自到现场就可以进行的学习。学生只需要单方面的接收和自我消化学习内容而没有必要和授课老师和其他学生建立联系。上述两种课程全都可以由网络课程来辅佐学习从而降低学习成本。设置后续的协助(专业性)的专设机构(专人性的),可以与学校合作,运用学校的资源及教育来为需要的学生提供真正的帮助。

3.2 增设创业资源运用

相当可惜的是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并没有包含创业资源运用课程。在创业教育中,资金的来源、调度、合法运用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把社会创业资源单一化,惯性的、定期更新数据,并提供联络的窗口,如此一来,在创业时经常碰到的问题,流程申请、银行融资、法律规范问题等,把他们增设在教学中,并开设相关网站,方便学生自主查阅学习。

3.3 构建创业教育管理体系

我国高校应借鉴著名商学院创业教育的经验,转变创业教育思路,构建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充分整合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当地小区等社会力量参与创业教育,推动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3]。考虑我国产业结构,鼓励各校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的家数占企业总数的97%以上,其雇用员工人数占全国总雇用量的69.25%,显然中小企业依然为经济的主体。但中小企业往往在“留才揽才”“资金筹措”“发展规模”“人力资源”等方面遭遇相关困难。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成立之初为节省人力、降低成本,在财务上较难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必须去寻求其他成本较高的资金管道来筹措所需资金。面对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建议我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一方面为回应落实社会责任的期待,另一方面可进而与区域产业发展结合,并善用通讯科技,将研发成果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同时可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当然,中小企业也应具有学习型组织的概念,编列合适预算投入高等教育的相关研发并培育人才。

3.4 鼓励企业投入资源与学校深化合作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产学合作经费多来自政府补助,来自企业经费的比例相较偏低,依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德国大学研发经费中来自企业经费的比重均高于我国,韩国甚至达15.2%。韩国企业资助多项工科大学,20余年募集基金更高达15亿美元,使该大学成为韩国训练高科技人才的摇篮,呈现“企业奥援,改写高教版图”成果。大学技术创新研发,往往能带动产业升级,因而,我国虽以中小企业为主,然而企业仍可投入部分资源,共同培育人才、研发创新。研发成果的迅速应用且商品化投入产业市场,是企业面对全球化竞争的普遍期待。

3.5 落实大学教师多元化职业生涯发展

传统大学发展蓝图主要在于“教自由、学自由”学术自主的使命,随着大学角色定位的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肩负的社会责任也愈加多元,其中也包含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产业发展及提升国家竞争力。因此,大学被赋予培育多元化人才的场所,避免培育过多同构型人才。进而为促进大学衍生企业,提供大学教授投入产学合作、技术研发、创新创业等相关诱因,从教师多元学术生涯发展路径中,鼓励教师依自身专长与职责,自主朝向应用研究取向升等。建议教育部完善多元学术生涯发展路径,结合教授升等制度的革新,落实大学教师多元化职业生涯发展,而使教师相关技术研发成果能进一步回馈至衍生企业、产学合作及课程教学,有利于大学多元化发展。

猜你喜欢
大学日本课程
“留白”是个大学问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大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黄金时代》日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