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校工程硕士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2019-03-22 18:28肖中俊高韩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1期
关键词:工程硕士中国制造2025齐鲁

肖中俊,高韩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济南 250353)

“中国制造2025”计划正处于攻坚阶段,但是中国制造业真正实现转型,仍然需要做出巨大努力,为此深入剖析当前中国制造业的问题,对于“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大有裨益。为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必须培养一大批应用研究型复合人才,为此如何培养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工程硕士对于现阶段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1 “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分析

“中国制造2025”现在正在积极深入的应对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立足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需要,从我国的制造业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各种有力解决方案,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到制造强国的行列,基本实现工业化。

1.1 为什么要迫切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

全球的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一系列的重大调整,中国在这竞争中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自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了新的国民发展战略来让制造业更具有竞争力。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从1978年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建成了一系列完善的体系,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得到了巨大的推进。然而,与世界大国相比,我国的制造业的实力仍然是较弱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关键部件遭到垄断。

“中国制造2025”的最本质的核心是智能制造。中国企业急需改变制造业的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更缺少的是工业的智能化,缺少的是核心技术,包括智能制造设备。我国当前首先任务应该全速制定一定的标准,尤其在重大设备领域以及对我国工业有重大意义的自动化生产线的集成领域。进一步加强产业升级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加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高档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

1.2 实现“中国制造2025”关键在于有专业技术人才支撑

在核心竞争领域,中国企业缺少关键的技术人才,企业既需要一大批理论扎实、逻辑思维清晰的科研人才,同时这些科研人才还需要动手实践能力、多学科融合能力强大。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是现代制造业的强大引擎,对于我国的现代制造业起到引导作用。

同时,我们要加强对将来产业所需人才的预测,培养怎样的人?怎样最有利于加快我国产业升级?这对于整个制造业平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定期开展针对制造业人才总量、结构、分布等情况的调研,探索建立制造人才调查统计工作机制,对制造业人才的需求结构与层次开展分析,建设完善人才信息库,为培养、引进各类各层次制造人才提供数据支撑。

2 中国现有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分析

工程硕士是高等教育中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形式。专业学位不同于学术性学位,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得理论基础,并能适应特定行业和职业实际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虽然我国的工程硕士已经开展近十年,仍然存在一些方案不够合理。

(1)工程硕士存在认可度不高的情况。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专业硕士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考生已经渐渐接受并报考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学术型硕士和工程硕士之间,考生往往第一选择学术性硕士。非常多的学生存在这种心理:他们认为工程硕士在考博、就业方面会比学术型硕士低人一等。同时在很多导师看来,工程硕士的生源质量也是比学术型硕士的质量差。

(2)难以发挥工程硕士的优势。与学术型注重理论学习不同,工程硕士更侧重于工程实践。但是从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工程硕士仍然沿用了学术型硕士的模式,许多认可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没有完全体现出工程硕士的独特性,大部分全日制工程硕士在实际培养中缺乏完整的工程实践环节。工程硕士培养应该与学术硕士培养有所区分,首先是硕士阶段,应该比本科阶段的学生更具有探究钻研能力。同时,与学术硕士相比,他们也应该有强大的动手实践能力,应该是一种复合型人才。

(3)工程硕士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加强。由于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但是工程硕士的规模却扩张得非常迅速,所以很多方面需要完善。但是现在来说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监督保障机制和质量评价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同时,一些培养单位盲目的追求研究生的教育规模,而忽视了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这对于我国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3 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为例,探索“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工程硕士培养新思路

(1)利用科教融合,提供有力科研教育平台。2017年5月28日,山东省政府决定整合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科教融合背景下,该校(院)的工程硕士将会得到巨大提升。国家超算济南中心于2018年7月迎来E级计算机原型机的落户。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提供更加有力的平台,将为工程硕士的培养提供带来更加有效的增益。

(2)提高科研及实践能力,全力培养应用研究型复合工程硕士。为了弥补传统的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问题,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该校进行积极应对。同时对于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贡献一份力量。

具体来看,首先工程硕士不同于本科教育更不等同于学术硕士的教育。首先,工程硕士应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那么学生的根基就会不稳定,那么很难在工程应用、科研创新方面有所建树。为此,该校(院)工程硕士一年级会在该校本部进行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习,为以后的科研应用做储备。同时该校的工程硕士并不是盲目地进行学习,由于科学院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这些导师们会让学生有的放矢,进行有目标的学习,以便让学生最大效率地进行学习知识。

其次,工程硕士不等同于学术硕士的培养,他们应该有强大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此,为了提高该校工程硕士的动手实践能力,该校工程硕士会在研究生二年级去各科研院所进行应用实践,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产学研一体化的无缝对接对于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3)积极应对全省新旧动能转化与“中国制造2025”,提供人才支持和平台支撑。归根结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与“中国制造2025”缺少的是新型应用研究型符合人才,为了应对这一状况。齐鲁工业大学将联合各科研院所,为工程硕士的培养全力提供科研平台,培养一大批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大的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同时,为了积极应对全省的新旧动能转换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将会联合相关企业,共同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工程硕士,让培养的工程硕士紧跟社会步伐,与时代接轨,为中国的工程硕士培养提供工大智慧。

猜你喜欢
工程硕士中国制造2025齐鲁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四位一体”动态培养模式的构建
齐鲁声音
孙思扬作品
齐鲁书社
基于校企联合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简析
新时期工程硕士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