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创新路径探析

2019-03-22 18:28吴松张浩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课堂

吴松,张浩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沈阳 110168)

随着中国高校毕业生队伍规模的不断扩张,就业形势也迎来了更具压力与挑战的新局面,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难度增加。新局势下怎样有效借助“互联网+”实现就业创新的目标,是当下高校与社会发展所亟待解决的战略性问题。

1 简述“互联网+”及其现状

所谓“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间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创新2.0版本的升级形势,是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新型产业模式。李克强曾在报告中提及的“互联网+”,是指涵盖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内的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新兴信息技术产业与经济社会中各行各业相互渗透、融合的进程。2017年CNNIC曾在 《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及,2017年6月,中国的上网人数已经超过了7.51亿人次,互联网的在全国范围的应用程度已达54.3%,与去年同比增长1.1%;移动互联网运用人数达7.24亿人次,增长速度持续上升。这些数据的增长与提升离不开“互联网+”在中国的不断发展与运用,因此探析“互联网+”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创新的路径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2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潜在瓶颈

2.1 创业机会选择性增多,创业队伍日益扩张

随着互联网在人类社会经济中的进一步渗透,涌现出大量的就业创业机遇与途径。例如,近几年出现并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美团、滴滴以及共享单车,这些行业的出现衍生了大量的就业创业岗位。人社部曾公布了一份近年来大学创业人数报告,其中显示2013年创业人数为25.9万人次,14年47.8万人次,到2016年数目达到61.5万人次,因此,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当下新时代发展的新潮流。

2.2 创业平台更广阔,行业竞争更具公平公正性

据相关数据表明,今年中国网上购物的人数增至5.14亿人次,为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以现阶段中国互联网经济产业发展形势来看,其在增长速度与规模扩张程度上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居于世界顶级阶梯平台中。互联网的每个用户都能对等公正的享受互联网上的信息,因此这也对就业创业团队人员性别构成比例上也有一定的冲击,年龄性别差异不再是显要因素,行业竞争更具公平公正性。

2.3 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增大,创业环境良好

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批又一批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新型企业的支持,因此面对当下这一创业新潮流,国家与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也日益拓宽,比如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创业立项审批办证程序简化等政策的实行,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阻碍。在此之上,还实行了创业培训、创业资金扶持、减免税费、完善创业服务、落户政策等政策手段,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完整配套化的措施。在高校方面,各创新创业学院的创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园的设置,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然而,虽然“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充满许多困难与坎坷,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

(1)没有相应的成熟经验借鉴渠道,创业路程艰辛且波折。“互联网+”模式的发展是对传统运营管理模式的巨大挑战与革新,它是建立在客户新服务与体验的基础之上。部分网商的所取得的成功,其大多数会带有鲜明的个人独特性与地域特征,借鉴价值较小。这就要求创业的大学生一定要具备艰苦耐劳、大胆创新的个人品格,同时还要坚持不断学习丰富自身,不断总结以充实自身。

(2)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缺乏科学化管理,网络行为也缺乏相应准则规范。网络与我们来说是利弊结合的,其在造福人类社会生活工作时,大量负面与消极信息的存在也诱导这人们走向歧途。由于这一阶段的创业大学生相对来说见闻较少,缺乏稳定的定力,阻碍创业进程。所以在此阶段的创业大学生务必要强化自身专业与社会认知,以专业的沉稳的态度去面对网络中的信息。

(3)创业竞争力较低,跟从大流,缺乏创新,抗压能力弱。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竞争力方面能力明显弱于经历较丰富的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阶段,由于缺乏相应经验借鉴与判断,自身创业定位与目标不准确,创业准备不完善,市场调研不清晰,导致创业过程比较迷茫,因此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就会选择跟随大流。同时,在此基础上的资金来源缺乏,创业团队的框架不成型以及经营管理失误等因素的压迫导致创业者内心的崩溃与失衡,从而导致创业结果的失败。

3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创新渠道

3.1 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平台与科学的管理体系

第一,将更多更全面的招聘信息、实习通告以及各招聘会信息以平台与系统的形式更加广泛地传播出去。第二,在平台上设立就业创业政策模块,将国家及各地区政府发布出台的最新政策进行及时收录与呈现。第三,设立信息公告栏以及疑问帮助界面,及时张贴更新创业公告,同时在疑问帮助界面刊登常见问题的疑难解答,方便学生查阅,减少咨询流程与时间成本。第四,实现平台与系统的创业者与招聘者双向服务目标。用人单位借助平台发布招聘需求以及企业宣传视频,实时浏览投递的建立信息,并借助平台向应聘学生传达招聘进程与结果,实现高校毕业生与招聘方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通过平台所显示的招聘信息的转载量与浏览量,学校方面可以实现数据的有效统计与分析,同时学校还需要对平台用户的投诉意见进行总结,以更好地优化平台,实现最优化服务目标。

3.2 通过互联网开设创业就业指导“翻转课堂”

以往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所使用的教学模式通常为课堂教学,通过规定化的45min课堂时间,实现对创业就业一系列问题的讲解、答疑。然而这种授课方式难免会产生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当下大多数受教主体多为“90后”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个性相对较为浮躁,缺乏相应的自控能力,新媒体等新鲜高科技产品对其诱惑力较大。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仅限于课堂前20min,无法达到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针对于此,高校可以尝试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计划将必修与选修教学视频进行有效区分与针对化,其次借助互联网的渠道对课程视频进行专题化上传,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以抉择所选择的课程,最后,发挥教学视频的可回放、可暂停的独特优势,方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目标的实现。在“翻转课堂”的时间要求上学校也要有一定的规定,充分发挥翻转课堂视频精简扼要的特点,将时间缩短至25min之内,最大限度为30min,以保障学习效率与课程效益。翻转课堂其本身具备了教学内容针对性、知识结构清晰性的特点,同时其对于师生学习沟通上的便利性,不仅方便了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与理解,还保证了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

3.3 强化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力度,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高校可以借助学校就业指导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形式,发布一些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一系列增加求职成功率和心理压力疏导的文章,一方面强化了对学生就业创业的培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挺高学生心理素质及抗压能力。对于求职失败的学生,各负责老师及辅导员要对其进行及时的鼓励与支持,还有心灵上的辅导与疏通。学校还要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老师,借助平台的形式继续学生心理辅导服务以外,还可以举办对应的心理知识与舒压解压等宣导活动,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养成较好的抗压能力,以最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就业。

3.4 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测评和职业规划

科学的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职业规划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质量,找到自身职业定位,从而有针对、有目的地进行就业应聘。这就需要高校以现阶段就业指导平台为基础,开设相应的职业测评版块,定期引导学生进行职业测评,从而协助学生对自身兴趣、爱好、个人能力与目标定位有一个更清楚的认知,从而方便学生更好的就业与未来发展,同时,学校还要根据测评结果给予配套的职业能力需求简介,方便学生更早地对职业规划有一个完善的准备,找到自身发展目标,从而更有针对性与目的性地努力,减少时间成本的损耗,加快人才的成长进程与速度。

猜你喜欢
互联网+大学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