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9-03-23 08:37平,靳
关键词:预见性骨科护理人员

赵 平,靳 倩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骨科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骨科疾病不但会带给患者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也会使得患者产生心理压力,心理负担较重,容易出现不良情绪,从而会对整体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1]。而护理是疾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现阶段医患越来越重视护理在疾病康复中起到的作用的背景下,护理质量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恢复至关重要。由本院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可知,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临床护理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将以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骨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对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骨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数为60,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为(44.7±1.2)岁,患者的疾病类型分布情况为:14例腰间盘突出,16例四肢骨折,17例腰肌劳损和13例脊柱骨折;观察组的患者数为60,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为(44.5±1.6)岁,患者的疾病类型分布情况为:15例腰间盘突出,17例四肢骨折。16例腰肌劳损和12例脊柱骨折。将合并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合并肿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精神意识严重障碍、认知能力障碍、护理依从性极差的患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均在详细了解本次研究进行的目的及流程的基础上签署知情同意参与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础资料方面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了解;建立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仪器及护理措施、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观察,采取相应预防并发症的措施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具体措施为:

1.2.1 心理护理

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病房、主治医师及护理人员等医务人员,带患者熟悉医院的环境技规章制度等,减少其陌生感。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展开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用专业的知识为患者讲解护理治疗的基本知识,与患者之间建立起信任,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以热情、耐心、亲切的态度疏导其不良情绪,鼓励患者以客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疾病,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倾听患者表达内心想法时应保持认真态度,给予足够的鼓励关怀,坚定患者信念,必要时可选取治疗成功的案例向患者讲述或由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及时解答,同时鼓励患者的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1.2.2 体位护理

指导患者在病床上取卧位,严格检测各项身体指标,做好手术准备。症状严重者需搭建静脉通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治疗安全性;准备好手术器材和急救用品,及时处理治疗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1.2.3 并发症护理

骨科疾病治疗周期长,患者需长期卧床,皮肤将会受到长期的压迫,加之术后易出现营养失调等问题,出现压疮、坠积性肺炎的可能性大,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及时定时翻身、做好皮肤的清洁工作,必要时给予患者按摩,适时变换体位,加强营养的补充。同时对患者进行床上小便的训练,降低泌尿系统和尿路感染发生率,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抗感染。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下床活动,观察下肢的皮肤颜色是否存在异常,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及时处理,以防静脉血栓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参照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判定两组患者满意度。问卷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81-100分,基本满意:60-80分,不满意:0-59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21.0统计处理文中数据,护理满意度用百分数(%)表示,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3.7±4.1)天,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9.6±4.3)天。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的数值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表一为具体数据。

表一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结果比较

2.3 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0%,观察组的数值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表二为具体数据。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n(%)]

3 讨 论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各种疾病及事故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使得医院骨科疾病的患者人数逐渐增多。一般情况下,骨科疾病患者活动不便,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时间一长不但会导致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还会引发焦虑、紧张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效果。近几十年来,护理在疾病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一个优质的护理模式、高效的护理方法对影响疾病治疗康复的不良因素的去除、促进患者各方面的良好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随着临床的不断需要,护理方法也在逐渐改进。在骨科的护理中,常规护理方式以疾病为出发点,只针对患者骨折情况采取治疗措施,对患者本身缺乏关注,只看到眼前的问题,未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护理效果不尽人意。

而预见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程序的引导下对患者病情现状和发展趋势予以合理全面的分析判断,预知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意外事件的出现,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利于提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由被动工作转为主动工作,形成安全护理观念。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深入了解患者的基础上,考虑到患者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需要,实施安全、优质、科学规范的护理服务,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护理满意度。除此之外,预见性护理遵循“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既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也有效避免了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4]。

在本文的研究中,给予骨科患者以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并发症护理等为主要内容为预见性指引护理,患者的住院时间仅为(13.7±4.1)天,短于应用常规护理患者的(19.6±4.3)天;且使用预见性护理指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远低于应用常规护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3.33%;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各项结果之间相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给予骨科患者预见性护理指引的良好临床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骨科疾病患者预见性护理服务,可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护理风险,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猜你喜欢
预见性骨科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