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汽车类专业推进课程思政路径探析

2019-03-23 00:54苏频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院系工科专业课程

苏频

(常州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32)

1 研究背景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并且“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

常州市汽车产业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全市支柱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了覆盖整车、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的产业链,汽车产业不断朝着高端化、集群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据常州市车管所数据显示,目前常州市汽车上牌总量超过140万辆。这意味着,包含外来的常住人口在内,全市城乡每3.5个人就拥有1辆汽车。据常州市工信局统计,自2017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保有量每年以70%的幅度增长。常州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2万辆。

目前常州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近百家。北汽新能源、金坛众泰、北京车和家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厂商如西门子电机、中航锂电、宁德时代等国际知名品牌相继落户常州市。中汽中心工程院也在常州市设立了华东分院。

常州工学院作为地方工科院校,为更好地体现“因地而设、受地支持、为地服务”的办学宗旨,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凸显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在今年年初新成立了汽车工程学院,学院目前开设车辆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2个专业,在校学生近400人。新成立的地方工科院校汽车工程学院,如何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在专业课程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对助力实现“汽车强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2 地方工科院校汽车类专业推进课程思政的意义

2.1 有助于推进汽车类专业教学改革

地方工科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汽车类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仅仅传授汽车专业方面的知识。二是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地方工科院校汽车类专业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度综合的素质和能力,具有高度国际化的视野、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掌握现代化的设计和实验手段,具备不断更新理论知识以及不断增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2]。地方工科院校汽车类专业将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之后,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汽车类专业教学改革。

2.2 有助于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引领

地方工科院校汽车类专业在实施课程思政时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基本出发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3]。课程思政最突出的特点是融合性,在汽车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融合育人元素,使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提升到价值引领。

3 地方工科院校汽车类专业推进课程思政的具体实现路径

3.1 强化思想引领,将党建与教学科研有机结合

院系党组织处于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高校的育人任务是培养能够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在地方工科院校汽车类专业推进课程思政中应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高校成为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4]。

地方工科院校汽车类专业所属的院系二级党组织必须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思想和行动的指导,紧紧把握办学的政治方向,熟悉高等学校办学规律,了解汽车行业发展趋势,能够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把学院的发展同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经常深入教室、宿舍了解学院师生的思想动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了解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走近师生、走进师生,扎实、科学、稳妥地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向前迈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院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通过设立专门的意见箱、意见簿等方式拓宽师生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为院系的发展献计献策。经常与师生谈心,在重要节点加强关心,及时关注和掌握师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进一步丰富党内生活,创新党课形式,开展体验式党课,让党员把理论付诸实践,将党课平台延伸到课外,尝试把党课课堂搬到汽车工厂车间开展特色体验教育活动,与汽车行业进行党建共建。

地方工科院校汽车类专业所属的院系二级党组织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培育良好的师德师风,将党建工作与学院的教学、科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3.2 突出党员教师示范作用,加强院系一级党内外民主监督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主体,党员教师在其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党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师群体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突出院系一级党组织在党员教师教育管理中的监督作用,能更好地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并且更好地推进地方工科院校汽车类专业进行课程思政。作为党的活动主体,党员队伍的活力能很好地体现党组织活力,发挥院系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可使党组织的作用更加明显,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指出:“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党内监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上而下的监督。基层院系党组织接受上级党组织的监督和指导,同时加强对下属党支部的监督和指导,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二是自下而上的监督。院系党组织要对上级党组织进行民主监督。把党内监督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党外监督,主要是院系党组织要接受民主党派、普通群众的监督,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积极整改落实。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突出党员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地方工科院校汽车类专业推进课程思政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3 充分挖掘汽车专业课育人元素

近期,对100多名地方工科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对专业的认可程度及愿意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等。从问卷结果看,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如果有兴趣并且能够学到东西,愿意花3~4年时间来努力坚持做好一件事情。

在地方工科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中融入育人元素,需要秉承不冲击原有课程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训练的原则,充分挖掘汽车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使其与专业知识自然、有机地融合。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提升国家向心力的主要源泉[5]。汽车产业一直是西方近代的支柱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壮大之路非常艰辛。可在地方工科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中穿插讲述中国汽车之父——饶斌等中国汽车人的追梦之路,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励地方工科院校汽车专业学生助力“汽车强国梦”。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但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法治意识还很淡薄,在地方工科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中通过分析一些重特大交通事故,引导广大学生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树立守法意识,并且以自身的行动引领和带动身边人。通过讲授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原理,引入由机动车排放造成的雾霾现象,向广大学生宣传绿色、低碳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讲述有关汽车结构的知识时适时插入有关缺陷汽车召回案例,教育、引导学生做事先做人,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培养学生诚信敬业的职业素养。讲述有关维修案例时,向学生灌输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讲述民族自主品牌发展历程时,向学生们展现如何做个有情怀有理想的人。

地方工科院校汽车类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育人元素,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今后将进一步挖掘汽车类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推进地方工科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猜你喜欢
院系工科专业课程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突出音乐本体 注重和声实践——高师音乐院系和声教学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