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肾脏
——湿地

2019-03-24 07:23王祖远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污秽茭白水鸟

○王祖远

我们常听到的“湿地”,在有些人的观念中就是一个蚊蝇滋生、令人难以亲近的脏乱地方,但其实湿地是孕育众多生命的摇篮,许多鱼类、贝类、虾类、蟹类、鸟类、农作物、植物等在此衍生,成为人们观赏游玩的好去处。

“湿地”从哪里来

“湿地”这个名词是由英文“wetland”直接翻译而来的。我们所仰赖的主食——米饭、香甜的茭白笋、调味用的食盐、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等,全都是湿地内的产物。在南洋部分地区,住民更是利用红树林枝条作为柴火使用。所以湿地其实早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

湿地的特点

一、湿地内有经常性的水分存在,而水量的多寡,会随着季节、气候等因子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二、湿地内的土地通常是排水性较差,或是由冲积、泛滥等自然营力所造成的土地。

三、湿地中的土壤及水分,能成为湿地内动植物生长的基质,培育出多样化的湿地生态相。

因此,“水”“土壤”及“水生生物”可以说是构成湿地的三大要素。各国对于湿地虽有不同的定义与解释,但大致都脱离不了上述的三项要素。

人造湿地养活人类

以湿地形成的作用营力来区分,可以把湿地分为两大部分:自然湿地与人造湿地。

自然湿地,顾名思义,即天然环境下所形成的湿地。此类湿地由于生产力非常丰富,因此常吸引许多鸟类栖息与驻足,是一般观赏水鸟的最佳地点。

而人造湿地,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田(水稻田、芋田、茭白笋田、菱角田等)、渔塭、排水沟渠、人工湖泊(水库),以及早期为了农耕所挖掘的储水埤塘等。如许多埤塘湿地,是过去农业发展时期,为了灌溉而挖掘出来的,虽然现在已不再作为灌溉使用,但是经过多年的自然演替过程,每个埤塘生态均有丰富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湿地净化大地污秽物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鱼贝、虾蟹幼苗在此孵育,湿地让潮汐风浪避免直接冲刷陆地,提供候鸟移栖时的重要补给和栖息地,更具有蓄水、调节气候、净化污秽物等功能。

那湿地的这些功能是因何而来的呢?湿地会吸收及储存洪水、调节河川水位及补充地下水。另外,水中植物会吸收并分解部分重金属,降低水质的污染程度。再加上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是鱼类、藻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食物来源,在此一生态系统下,湿地可以保存水中的养分、过滤化学和有机废物、积存悬浮物,使水质得以净化,因此它有了“大自然的肾脏”之称。

国内目前对于湿地并未有法定的解释条文,而世界各国约有50 种定义来解释“湿地”一词,这其中最被大家所熟知及通用的,是各国于1971 年在伊朗拉姆萨共同决议通过的“国际重要水鸟栖地保育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或“拉姆萨公约”。

猜你喜欢
污秽茭白水鸟
太湖茭白
江河里的水鸟
我不是一株草
交直流电压下绝缘子放电紫外脉冲与泄漏电流对比分析
GIS盆式绝缘子表面污秽模态分析检测方法研究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洞庭湖监测到18.3万余只越冬水鸟创下同步调查11年来新高
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