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女性视角的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园林建设评析

2019-03-25 11:45李东风黄静如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湖景区八大山人园林

李东风,黄静如

(1.华东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湖南农业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出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中国古典园林大多受到面积的局限,造园小巧而精致。当前我国大型景区的园林建设越来越多。大型景区的园林建设考虑的因素比较复杂,如园林生态、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等,但普遍缺乏女性视角。

一、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概况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是一座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梅湖水系生态资源优势的大型景区。它是在原来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及周边的梅湖、定山桥等基础上开发的,定位为南昌城南一座休闲娱乐的“后花园”。南昌市政府力图把它打造成一个集旅游、休闲、观光及文化产业、特色购物、养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景区。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北靠昌南大道,西临金沙大道,东接南莲路朱姑桥梅村,南至城市规划道路“阳光路”。景区规划总面积约3200亩,现有水面约500亩,建筑总面积约48.5万平方米。八大山人梅湖景区自2009年8月开始投入建设,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建设,完成了赏鱼岛、艺博园、樱花园、画圣广场、八大山人广场、古戏台、古驿道、木栈道、华夏文化长廊、水系、亭台、绿化、亮化等园林工程。

二、基于女性视角的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园林建设评析

(一)园林应满足女性对空间安全性的需求

第一,园林内较好的交通秩序能给女性提供安全感。女性在陌生公共活动场所安全指数较低,在景区中也同样如此。例如,女性对景区大门的印象会影响女性对景区安全性的最初体验。景区大门是游客进入景区的必行通道,同时兼有安全防护、人流集散、表现景区主题等作用。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因为不收门票,没有检票门禁功能,大门开放且宽敞。景区大门面对的是交通繁忙的马路,大门没有门卫,门口一些车辆随意停放,让人缺乏安全感和仪式感。进入大门就是景区主干道,它是一条连接景区北大门与南门的直道。由于南门外居民区、商业区较多,造成各式车辆、各类人员随意穿行在景区的主干道上,让人觉得主干道更像是繁忙的街道,令一些女性行走时不免有些紧张。

第二,园林空间的适度围合可满足女性对私密性的需求。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加喜爱比较封闭的空间。心理分析家Erikson说:“女孩在设计中创造的环境以静态围合居多,而男孩更关心建筑外部空间,如道路、车流等。”[1]研究发现,女性在景区中休息、修整的时候,通常会选择呆在空间具有围合特点的区域。所以,景区休憩处提供座椅,应摆放在具有半私密特点的凹处,或者是确保人的背后是比较围合的空间,这样能够满足女游客对空间安全感的需求。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梅湖周围座椅的设置都是在比较空旷的地域,小山丘中的石条凳低至30cm左右,在杂草中粗狂地设置,蚊虫多且不说,有的条凳完全暴露在太阳下,根本无任何树荫遮挡。

第三,园林的夜间安全不容忽视。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是日夜开放的景区。对于越来越讲究健康的人们来说,夜晚在空气清新的景区内散步是许多人锻炼的最佳选择。夜晚景区内如果照明设施齐全、灯光明亮,对于老人、妇女、儿童来说会感到非常安全。在较偏僻的区域,如果设有监控设施,还能对欲图谋不轨的人员起到警醒的作用,更能增加女性的安全感。但游客普遍反映梅湖景区夜市、休闲广场等地灯光昏暗,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女游客一般不敢单独涉足。

(二)园林应满足女性对植物景观、水景观的偏爱

女性的感觉系统,例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以及嗅觉等相关的系统大都比男性敏感。感觉系统是物理世界与内心感受之间的变换器,因而同样的园林空间女性会产生与男性不同的体验。女性比男性通常更易体会到空间是否安全、舒适、温暖等。

研究发现,女性大多喜欢柔和的、温暖的、靓丽的园林空间,对硬质的、冰冷的园林空间比较拒绝。调查显示,在四大景观元素中,女性喜爱花草树木和水景观的比例分别为35%和32%,建筑小品为 17%,而山石仅占16%[2]。所以,在园林设计和建设中,特别注重植物和水体给女性带来的景观视觉效果。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树种繁多,共栽种乔木、灌木700万余株,品种多为生长健壮、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乔灌木搭配,落叶与常绿树种混合种植,数百年的古樟树不少,布置手法既有孤植、对植,还有丛植、列植等。冬青,松树,罗汉松,杜鹃、女贞、迎春、月季等较多,园林绿化率较高。花卉春夏秋冬皆有,能满足女性对色彩的追求。园林的湖面近岸处,以荷、菱、苇、茭等水生或湿生地植物,形成“菱荷飘香,佳苇轻萧”的水生植物景观。湖滨、堤、岛,则垂柳拂地,如诗似画,同时配置桃、香樟、枫、水杉、紫薇等,形成“陶柳掩映,枫林绚丽”的江南水乡植物景观。庭院、曲廊亭等建筑中的植物也是精心布置。山石旁配有翠竹、罗汉松、开花灌木等,或在檐下种植垂丝海棠、常春藤等耐荫植物和攀援植物。光线透过,树丛摇曳,动静结合,令许多女性沉醉其中。美中不足的是,景区许多路旁少有树冠大、枝叶茂密的树木。比如法桐、意杨、凤杨、红枫等这些夏天可以有大面积遮荫的树木。南昌的夏季长且炎热,路旁树冠幅不够大,行走在路上酷热难耐,所以夏季游客很少,女性怕晒伤皮肤,更是少而又少。

园林设计中常有“无水不园”“无水不活”之说。水景观备受女性喜爱,可能在于水的特性和女性的阴柔、灵动之美相契合。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水面约占园林面积的六分之一,园林特色之一就在于水。其一是大面积水域的设计呈现。运用了景区东南部开阔的水面建园,成就了以水环园的格局。流动的水与岸上静止的长廊、亭台、桥堤等相互映衬,展现园林大气的水景。宽阔的水面还将桥影、树影、亭影,甚至月光倒影在水面,形映成趣,扩大视觉空间,增加景观层次。大面积的开阔水域还可以让人产生烟波浩渺,延伸园林空间和给人们开朗明快的感觉。其二是以梅湖水系为纽带,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景点。有些水域用桥、廊、人工岛等加以分割,形成相连又各具特色的小景区。有些区域还将湖水引入楼阁廊榭庭院之内,将流动的水与各种建筑相结合,与垂柳、山石、各色花卉相映衬,让女性享受水的柔美的同时感受到愉悦与放松。

(三)园林应满足女性对细节性的追求

通常情况下,女性情感要比男性更加细腻,对生活、生态环境的品质、细节要求更高。包括对园林的树种、花草品种、建筑物材质、色彩、风格的关注,甚至对园林的地面、台阶、椅凳、路灯、桥栏杆等都有极高的细节要求。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大门的标志性景观是一块景观石,它重达80多吨,是南昌市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一块天然景观石。石上刻有我国著名的书画艺术大师范曾所题的“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八个大字。之前在景区门口拍照留念的游客较多。后来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在景观石右侧增添了一个裸露上身、粗眉大肚、面目比较狰狞托着巨石的巨人。拍照的人数随之减少,女游客更少。面目狰狞的巨人与景区的性质、风格、文化内涵好像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反而让女游客感到别扭。

以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园林道路为例。园路除了有通行作用外,还起着分割园林空间、引导游客到达各景点、作为休息场地的功能。同时,园路的线形和铺装,可与周边不同的建筑、植物、山水等进行搭配,形成另种的风景。所以园路也是园林风景的组成部分。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中的道路除了主干道是直路外,其他园路大多是沿湖或环山布置的游步道,道路曲折变化。游客行走在山上、林中、水边,可以与自然进行亲密接触,满足女性亲近自然的爱好。景区游步道一般宽度为0.9~1.2m,铺装材料多为鹅卵石和条石,给有些喜欢穿高跟鞋女性的行走造成了一定困难,部分路段甚至有一些危险。园路铺设图形较少,缺乏观赏性。并且不是所有园路网呈环状,部分小路景少且出现“死路”。大部分景区两条道路的交叉处没有很好地进行衔接处理,颜色、材料对比突然。园路中的台阶设置大多没有考虑无障碍坡道、推车道,给残障人士和推婴儿车的游客带来不便。

景区艺术广场面积较大,通常是孩子聚集游玩的场所。运用混凝土、石材、青砖等材料铺设的广场地面有各式图案,比较有美感,地面进行了防滑处理,能给女性及儿童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深受带孩子游园的女游客的欢迎。

(四)园林应满足女性对便捷性、舒适性的要求

女性游览对便捷性格外重视。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离南昌市区约15公里,位置有些偏僻。从南昌市内前往景区坐公交车多数情况下要转车,公交线路也不多。景区大门附近没有公交站点。游客在终点下车后一般要步行10到15分钟才能到达景区大门口。途径的昌南大道和青云谱路都是交通繁忙、路况不佳的路段。大卡车来往众多,轰鸣声不断,尘土飞扬,堵车是常事。所以,游客无论乘坐公交还是驾车前往交通都不是很顺畅。对女游客来说,路途的麻烦会影响出行及游览心情。

女性在空间知觉能力上不如男性,在识别地图能力上也弱于男性,同样陌生的环境中,面对同样的标示系统,女性更易迷失方向[3]。在陌生的环境中,女性非常容易迷路,找不到方向。所以,在景区园林中,在岔路多的区域,应设置简单明了的道路标识。大部分女性的识图能力都比较弱,要求道路标识的内容应该详细、易懂,最好附有园林的全景图,既标识出游客当前所处位置,又能标识游客可以游览的景点道路。遗憾的是,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偌大的面积基本没有指示的路标,对方向感欠缺的女性游客来说非常不方便。景区自开放以来一直在不断建设中,许多游客走着走着就发现前面施工只能返回。景区没有提示,这对于感性强的女性而言非常扫兴。

女性游客到景区游玩大多是和朋友、家人同往。女性体力不如男性强,易疲劳。如果与孩子老人一起还会携带许多备用的食品和日常用品,故女性对景区能否有舒适场所的要求也高于男性。例如,对沿游览道路会要求有多一些类似座椅能提供休息的设施。女性出门通常会带包,会要求有一些台面设施可以放置物品,不希望放在不卫生的地面。女性较男性更注重容貌的美丽,会希望景区有遮阳挡雨的设施。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园椅总体不是很成功。首先是材质的问题。水边的大理石园凳夏天比较烫,冬天比较冰冷。园椅几乎没有木质、塑木、防腐木等材料。再次是缺乏艺术感。园椅基本都是工厂批量生产的标准条凳,设计上没有与公园主题协调的风格。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水域较广,建有较多的长廊。其中有一条号称“华夏艺术第一廊”的双面空廊最为有名。它沿湖而建,有千余米长。将体现大明文化的一些内容通过廊内文化墙或文化柱进行展示。廊的一面临湖,另一面种有花草树木。游客可以沿着长廊一面欣赏湖岸景色,一边呼吸花香。这条长廊对女性来讲比较有吸引力,但长廊的长距离也常常难倒女性。因为觉得它长得可怕,尽头遥不可及。特别是在长廊的连接处常建有亭子,连接处步有台阶。亭子的地面比长廊地面高出30-40cm,并以3层台阶相连,无形中增加了女性游览的劳累程度,并缺乏无障碍坡道。

(五)园林应满足女性对感性、浪漫性的体验

女性对园林的喜爱不仅仅关注的是水域、植物,她们对园林建筑同样保有极大兴趣。只不过因为女性有比男性更多的浪漫情怀与追求,所以她们对园林建筑,除了关心其使用价值外,对建筑物的形态、色彩的搭配、材料的质感、表现的意境、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等都有着与男性不同的视角。总体而言,她们更喜爱多彩、生动、温暖、细腻的建筑类型,喜爱建筑与植物、水景结合制造的浪漫氛围。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建筑基本是沿水岸而建,多为单体建筑,建筑物不算高大,大多为徽派建筑,白墙黛瓦翘檐马头墙,间隔而建不拥塞。建筑物前是流水潺潺,意境悠远。从喧闹的都市看到此景,感到清新而宁静,让很多女性游客驻足拍照留念。园林中的一些建筑也非常具有文化特色,例如陈列八大山人书画真迹的“真赏楼”,建筑风格抽象、简约,代表着八大山人独有的个性特征。

景区中也有一些建筑群。建筑群被巧妙地分隔和布局成许多形状、大小不一的空间。庭院各具特色,有的围合出若干类似四合院的小建筑群,有的庭院中间开辟小池培植睡莲,有的在墙角栽植松柏和低乔木,显得格外淡雅、秀美。往往令住惯了高楼大厦的女游客沉浸其间、流连忘返。有的徽派建筑与长廊、亭台、游廊画舫等相连,呈现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态势,加上附近迷离的水色,又与周边苍翠的树木相互衬托又融为一体。人游其间,人、景、物交融,美好的观感与心情的愉悦,成为吸引女性的最佳原因。所以,建筑在景观园林中具有主体性的功能,是要充分结合其他元素才能呈现出整个景观园林的优美风貌。[4]但景区建筑也有一些败笔。例如,与其他著名建筑的雷同,有的建筑破败而没有及时修缮。

梅湖景区面积大,亭榭自然不少,圆亭、方亭、各式角亭,单檐、重檐、三重檐、攒尖顶较多。有的亭与水相连,建成水边亭、湖心亭,让人们休息之余又能惬意地欣赏湖面风景。有的亭建于小丘之上,游客可以凭栏眺望远处风光。园林中的水榭,多是一半在岸,一半临水,给游客提供了亲近湖水观景的场所。但个别水边亭显得过于庞大复杂,让人感觉压抑。绿柳掩映中的湖心亭最吸引女游客。亭中设有石桌石凳,人们可以一边吹着风休憩,一边看着坐在亭边石块上的垂钓人,十分惬意。亭榭成为女性拍照留念的热门场地。

有水必有桥,无桥不成园。梅湖景区各式各样的桥也吸引女游客驻足。大小不一、形态多样的30多座桥坐落在景区之中。其中拱桥较多,单拱、多拱、连拱均有,桥栏大多用动物、莲花、祥云来装饰。拱桥起到划分水面空间层次的作用。拱桥与其水面倒影成环状,和水景结合为一体,使得湖面景色丰富多彩。各色的拱桥造型非常吸引爱浪漫的女性。园区中平桥较多,材质多为石或者木等。有单跨平桥、折线形平桥。特别是折线形平桥,桥身平行水面,游客走在曲曲折折的桥面上,不仅可以观水赏鱼,增添情趣。还可以让人们从不同角度观赏园林的美景。女性在曲桥上驻留的时间都比较长。

(六)园林应满足女性对意境、趣味性的追求

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倾向于追求有趣味、有意境、比较具有缥缈虚幻色彩的景观。例如,对园林中规模不大,且多与树木花草等搭配,给人眼前一亮或带来美感的景观小品非常偏好。点缀园林景色的园林小品虽小,但对于整个园林的品味和质量起到重要的衬托作用。园林小品主要有景墙、景窗、洞门、雕塑、花格、园凳椅、园灯等。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园林小品较多。众多的徽派建筑中,各式景墙是很能吸引人们目光的。景墙墙顶以平顶墙、阶梯墙居多,还有起伏不断的云墙等。墙顶多样,墙体自然也不单调。白粉墙前多建有灌木以及低乔木布置小型的山石植物小品,宛若清新的水墨画。许多景墙一般都在离地面约1.3米左右的墙体上开各式景窗,窗框有方、横长、圆、六角、扇形等形状,内容多为花卉、鸟兽、山水等图形。景窗避免了墙体的单调性,同时具有通风、采光的实用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游客可以通过景窗的花格看到窗外的山石水面、亭台长廊、花草树木等,窗内窗外互为借景,延展了意境,增加了空间的渗透性,显得层次多,景致深。多变多趣味的景墙景窗给游览的女性增添了许多趣味。当然,有的墙体每隔30-40cm就有一个景窗,未免太多,且窗外并无好景。

雕塑小品是指观赏性、趣味性较强的中小型雕塑。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有山石与茂密翠竹组合成的“竹林筛月”,有石水叠景建成的喷泉,山石上方绿树成荫,泉水注入水池形成袅袅水雾。“爱莲堂”前是一弯不大的荷花池,荷花稀稀拉拉地开着,荷花池边长着翠竹,池塘前有垂钓的老翁雕塑。八大山人纪念馆前的雕塑颇有特色。一片翠绿的小树林前是两棵葱郁的大树。大树前面石块上建有八大山人雕像。八大山人身着长袍,双手在胸前交叉着,一只手拿着一顶草帽,人物神态淡然、脱俗、一派仙风道骨,令人遐想连篇。雕塑小品中还有许多中国传统特色。如,翠竹掩映着以石刻方式展现的八大山人艺术精品的书画碑廊,使园林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这些意境深远的小品深受女性喜爱。当然,也有些失败的粗糙的小品。例如,一处黄土上放置了一块大石,石上上刻的“朱耷笔意”的红字不仅模糊不清,石块的摆放也显突兀和呆板。

三、结语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是一座被定位为以传统文化为主轴,以梅湖生态美景为纽带的江南都市历史文化生态景区。它相对于省内的其他景区是建设得比较成功的园林。能在繁华的闹市附近有一个水域宽广、风景优美且有历史韵味的大园林游玩、放松心情是市民的一个幸事。

虽然景区也力图将本地历史、人文、地理特点融入景区建设中,但景区仍然显得赣文化特色不足,让人仿佛走进了徽州水乡又好像置身于苏州园林。建造的一些园桥、亭台、小景比较粗糙,与周围的环境不协调。景区管理服务不到位,很多花花草草无规律地乱长着,还有大片景区空地沦为菜地。

就女性视角而言,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有许多能满足女性需求的地方。但在相当多的地方,仍然缺乏对女性的呵护与考量。期望在更多的园林设计及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更多的人能了解男女两性在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差异性及对园林景观的不同需求,关注园林设计中对女性群体需求的满足,对女性群体的关心与尊重。

猜你喜欢
湖景区八大山人园林
倪祥润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清代园林初探
八大山人作品欣赏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回望传承——八大山人纪念馆建馆60周年故宫典藏特展
大纵湖景区二咏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以提升城市活力为目的的滨水景观规划理念实践——苏州澹台湖景区概念性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