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全域旅游热点研究综述
——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9-03-25 11:45胡建华胡亚光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全域热点聚类

胡建华,胡亚光

(1.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作为我国新时代下的发展战略,全域旅游实现了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的全新转变。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李金早,2016)[1]。

全域旅游是近年来提出的概念理论,它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旅游景区发展模式,树立旅游目的地综合协调发展观,在区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中朝高质量化方向迈进,最终实现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通过对该领域现有的学术文献进行梳理总结有助于把握整体研究概况和发展脉络,这为学科体系的构建及深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是仅凭借传统的阅读归纳法难以实现对研究现状的精准识别和系统梳理,因此,文章借助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软件,对该研究领域的发文数量、文献作者、关键词分析、热点词聚类四个方面进行了述评总结,以期为我国全域旅游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一、发文数量分析

通过以“全域旅游”为主题词分别对中国知网2000-2018年间的全部期刊、硕博论文、CSSCI及核心论文进行文献检索,在剔除期刊会议征稿、无作者文献及其他不相关等无效数据后,总共检索出CSSCI及核心论文169篇、硕博论文116篇、全部期刊共2420篇(详见图1)。虽然当前我国有关全域旅游的研究文献多达2420篇,但大多为报刊杂志的宣传报道、行业指导等内容,高质量文献占比极少,近三年内都在13%以下,大量庞杂的数据会造成研究重点的不突出,难以有效反映出当前的研究现状,因此本课题专门针对CSSCI及核心文献期刊进行梳理分析。

目前来看,全域旅游的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文献成果相对较少,其中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特征:①文章报道多,理论研究少;②定性描述多,定量实证少;③概念阐述多,机理分析少;④案例探讨多,评价结论少;⑤普刊文章多,高质成果少。由图1可见,以“全域旅游”为内容主题词的CSSCI及核心文献最早出现在2013年(共两篇),学者吕俊芳(2013)在对全域旅游的理论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全域旅游现实情况,并对其发展模式和建设路径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2]。厉新建等学者(2013)认为“全域旅游”更应追求旅游质量的提升,强调居民与游客的融合,同时全面归纳整理了全域旅游的“四新”“八全”理论,该理论是我国学者对“全域旅游”首次全面的归纳和总结,为后来的“全域旅游”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3]。此后,相关的研究文献自2015年起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CSSCI及核心论文由2015年的5篇激增至2018年76篇,这充分说明全域旅游研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引起了各地政府、众多学者和广大媒体的高度重视,已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图1 发文趋势图

根据全部期刊的发文数量,可将全域旅游研究领域划分为两个时期阶段:2011-2015年间为我国“全域旅游”研究的起步萌芽期,大多学者仅仅是停留在“全域旅游”概念意义的探讨上,并未对其内涵机理、结构关系、影响效应、关联模式等方面进行更多且深入的研究。2016年至今可称为发展完善期,研究焦点主要侧重于全域旅游的内涵意义、模式理念、规划路径以及示点应用方面,上述研究拓展了全域旅游的理论边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日趋增强。为有效把握“全域旅游”的研究现状特征,故借助Citespace软件对上述文献的发文作者、关键词聚类等情况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梳理。

二、文献作者分析

Citespace作者共现分析可以识别出一个研究领域的核心人物及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互引关系(胡泽文等,2013)[4]。由图2可见,近三年内CSSCI及核心发文量在2篇以上的仅有皮常玲、王开泳、何有世、张辉、任建兰、郑向敏、喇明英等10余位学者。同时,通过对上述学者的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后发现,在围绕全域旅游的基础上,其研究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主要分为八类,分别是:综合治理体系(皮常玲、郑向敏,2018)[5]、智慧旅游(廖维俊、何有世,2017)[6-7]、区域发展(任建兰、赵传松,2018)[8-9]、发展趋向(王开泳,2018)[10]、思维形式(张辉,2016)[11]、文化生态旅游(喇明英,2017)[12]、旅游产业发展(丰晓旭,2018)[13-14]、时代背景(刘家明,2016)[15]。

图2 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此外,根据2000-2018年的CSSCI及核心文献作者被引数据来看(详见表1),学术影响力较强的国内学者主要包括:厉新建、张辉、吕俊芳、樊文斌、李君轶、马勇、刘玉春、戴学锋、王磊、郭毓洁、李志飞、黄细嘉等,其中厉新建与张辉的文献被引数量最为突出,分别达338篇和110篇,从而为其奠定了在全域旅游研究中的核心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由表1可知),截止2018年12月10日,文献被引数量突破了50篇的学者全国仅有四位,因此说明较强的领军人物在该研究领域中依然较少,尚未形成广泛的学术共识。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员较为分散,文献互引率较低,相互之间学术认可度较弱,而且高质量成果偏少,产出数量及质量亟待加强,对于全域旅游研究而言尚存较大的探索空间。

表1 发文作者被引情况表

三、关键词分析

由于关键词是对文献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对国内研究文献数据进行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直观地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叶楠、张潇,2018)[16]。图3为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图谱,图谱中每个圆形节点都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越大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越能体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连线颜色的冷暖表示研究出现的早晚,颜色越暖代表出现时间越近,相同颜色的连线展示出关键词间的关联。由图3可见,除去图谱中最大的节点“全域旅游”外,随后依次是旅游业、旅游产业、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智慧旅游、发展路径、旅游目的地、观光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特色小镇等。这些高频关键词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具体而言,多数学者以全域旅游的思维重新审视了乡村旅游、旅游目的地、特色小镇的体系构建(孟秋莉、邓爱民,2016)[17]、发展模式(刘楝子,2017;唐烨,2017;任耘,2018)[18-20]、提升路径(陈瑾,2017;宋晓丽等,2017)[21-22]、转型升级(石斌,2018;刘焕庆、吴健,2017)[23-24]以及产业融合(钟娟芳,2017)[25]等方面问题,从而推动了全域旅游理论在实践发展中的应用。

图3 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图谱

四、热点词聚类

此外,通过对上述高频关键词聚类,还可以进一步展现该领域研究热点的知识结构。聚类分析得到网络模块化(Modularity)的评价指Q=0.5648(该变量所衡量的是聚类适宜程度,0.4-0.8效果较好),网络同质性平均值Mean Silhouette=0.8652(该变量所衡量的是聚类相似程度,取值范围为[0-1]),因而反映出该图谱网络聚类效果较好,同质性较高,聚类结果合理。结果显示全域旅游的研究热点被聚成5大群组,依次为:全域发展、全新思维、共享经济、休闲度假、发展趋向,这恰好反映出该领域的5大热点主题。在对聚类信息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国内全域旅游研究热点词汇的聚类和分布情况(详见表2)。

表2 国内全域旅游研究热点词汇聚类及分布

1.在全域发展的热点研究方面,目前学界尚存争议。张辉(2016)认为全域旅游的着眼点应放在“域”的方面,重点突出“域”的完备性,所以当前很多以“全”为核心视角对全域旅游作出的内涵界定是不符合实践要求的[26]。还有很多学者认为全域发展应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整合产业要素,强调资源要素的耦合协调,形成融合创新、统筹联动、协调发展的旅游发展新模式(厉新建,2016;吕俊芳,2013;赵传松、任建兰,2018)[27,2,9]。

2.在“全新思维”方面,探讨重点集中在旅游规划、关联要素、跨界融合等热点上。全域旅游打破了传统景点景区“各自为政”的规划运营模式,以“旅游+”的全新思维强化关联要素的有机整合,致力于推动旅游业与当地优势产业的跨界融合,形成新生业态,进而促使当地产业达到“接二连三”、业态创新、高质发展的目的。

3.在“共享经济”方面,研究主要聚焦于后工业时代背景下,共享经济模式对旅游服务运营商、全域旅游建设的变革影响,借助智慧旅游和平台模式有助于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效实现品牌形象共创、相关产业共融、资源要素共享、全民参与共建等“1+1>2”的合力效应。

4.“休闲度假”主题的研究则围绕全域旅游的服务功能、民宿经济、政策建议、服务设计、竞争力评价等方面展开。厉新建(2016)认为全域旅游即为全域休闲,全域旅游是在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27]。

5.在“发展趋向”方面,现有文献主要探讨了全域旅游的基本理念、功能、旅游消费需求的演化以及制度变迁等内容。赵黎光、刘明菊(2018)认为全域旅游恰恰是迎合了当前我国旅游业从“观光式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型、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拓展、从“以点带面”向“以面育点”整合的趋向[28]。

五、结语

综上所述,首先,国内外学界关于全域旅游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缺乏丰富的学术积累。对“全域旅游”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缺乏深入解读,在今后研究中应该加强对全域旅游的概念内涵、表现形式以及特征功能的理论研究。其次,在该领域已经形成了以“全域发展、全新思维、共享经济、休闲度假、发展趋向”为热点主题的体系结构,然而现阶段更多研究偏重于概念性描述以及应用建议,很多文献能够从多维关联性的角度对全域旅游进行深入分析,因此,应加强对全域旅游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和影响效应的研究。最后,“全域旅游”涉及方面众多,是个综合而复杂的巨系统,各“域”间的关系与影响机制亟待有效厘清。同时还需高度注重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结合,这样才更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全域热点聚类
热点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热点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