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28 09:53李清云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连续性资料

李清云

(厦门市新店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相结合进行教学,着力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整合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推断,以达到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一、挖掘资源,形成阅读链条

语文教材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部编初中语文教科书,含有“单元导语”“预习指导”“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等,把这些有价值信息加以整合,融会贯通,挖掘教材中的“非连”资源,形成阅读链条。

(一)利用课文插图,导入情景

教材中常常附有符合课文情境的插图,如《驿路梨花》《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太空一日》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读懂画面,叙述插图内容,以便发现重大事件的信息,再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想象、片断写作,这种图文结合、图文转换的方式,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提升学生读图、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1]

(二)利用课后练习,拓宽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课后练习中的“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的部分题目,作为挖掘、利用“非连续性文本”的素材,如部编人教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狼》“积累拓展”第四题“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从这些成语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狼狈为奸、如狼似虎、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子野心、鬼哭狼嚎、引狼入室”。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这样由课内“狼”的形象扩展到课外成语中的“狼”,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累,而且能使学生逐步积淀良好的文化底蕴。

二、关注生活,融入课堂教学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更多的是对生活的阅读,在我们生活中,处处有“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可以说,大量的信息浓缩在一张画、一个图表当中,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是关注时事新闻及社会热点。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等,如一年一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宣传海报、事迹简介等,从中能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加以概括。二是收集说明书及旅游导览图,并把它当作“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内容,安排在课堂上阅读并交流讨论,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同时,指导学生以说明书为基础材料,撰写一篇说明文或游记等,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三是利用校内外的文化走廊、宣传栏中的图表、校务公开栏、文宣等多种材料,作为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资源。数据是图表类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直观地呈现调查对象的属性,反映相关问题。[2]因此,教师可将学生生活中关注的点点滴滴的信息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各种图表、条文,即可一目了然获取信息,进而作出信息处理、信息评价及相应的判断,再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搜集信息,增补课文内容

搜集信息可以获得有价值的资料,它是创建“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来源,学生要对所写的事物达到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就必须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料,而整合资料是创建“非连续性文本”的关键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有实用价值的资料,从文本出发,融入自己的思考,使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达到增补课文内容的效果。

(一)重视“非连续性文本”搜集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搜集更直观的图标、数据等“非连续性文本”资料,如:进行《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教学时,布置学生从网上搜集有关图片、数据等资料,也可让学生把旅游中拍下的照片在班上进行展览,并畅谈旅游中的见闻感受。这些“非连续性文本”与阅读文本原始的信息相联系,因此学生更能直观、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开阔眼界,形象地感受事物的特点,从而提高筛选材料的能力。

(二)注重信息的整合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把课文中提供的信息加工处理,将“连续性文本”转换成较为清晰、直观的信息,如:进行《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相关的资料链接,填写导游词、增补旅游路线图、提出文物保护措施的建议等,这样既为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又可让学生借助导览图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增加学生阅读的趣味性和应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欲望,为创建“非连续性文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四、借助媒介,创设阅读情境

教师借助媒介进行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学生通过观看记录片、影视作品,并撰写观后感,上网查找相关的史料记载、图片资料等多种途径,教师再指导学生归纳、整理,这样便构成了一系列的“非连续性文本”,这种多渠道关注一个主题的做法,学生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信息,对新信息作出判断和评价。

例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主要体现的是家国情怀主题,如《黄河颂》《土地的誓言》等文。可以利用“经典咏流传”的视频资料,如凤凰传奇传唱的《将进酒》及杨培安传唱的《黄河入海流》,作为教授《黄河颂》辅助资料,这种情境教学设置,因歌词与文本的高度契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组成了“非连文本”阅读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黄河磅礴的气势、作者坚定的爱国信念及勇往直前的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开展各种语文活动,不断挖掘“非连续性文本”素材,如: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微拍写话”活动,教师再将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从而引发了学生思考,促进了学生关注课外、关注生活中各种资源的良好习惯。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价值“直接指向了‘生活实用’‘未来生存’,强调‘为生存而阅读’,具有极强的社会实用价值。”[2]将阅读成果引申到课内,让阅读教学的内容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连续性资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