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豪气三千丈

2019-03-28 11:16闪帅
戏剧之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情景交融衬托冲突

闪帅

【摘 要】关汉卿的历史名剧《单刀会》描写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逐鹿中原的历史事件。吴与蜀两个唇齿相依的战略盟友之间爆发了一场矛盾,东吴鲁子敬为要回荆州,埋下重兵邀请关羽来赴鸿门宴,居心叵测,意图挟持。关羽明知其中有诈,仍然以大无畏的英雄豪气单刀赴会,为汉家天下立下大功,也为自己留下万古英名。《单刀会》中关汉卿塑造的关羽,以超群的胆识和过人的智慧,堪称大智大勇。千百年后读之,凛凛然有生气焉。

【关键词】《单刀会》;衬托;情景交融;冲突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5-0004-04

《单刀会》是一出颂扬英雄的戏剧,风格可谓独树一帜。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①通常来说,悲剧是通过正面人物的不幸遭遇甚至毁灭来表现它的美好和崇高形象的。而颂剧正好相反,它是通过描摹正面人物的胜利来歌颂其美好与崇高。因此,颂剧给读者的感觉是欢快轻松的,没有悲剧散发出的沉重感和令人窒息的压抑。

《单刀会》描写的是一件短小精悍的历史事件,关汉卿蜻蜓点水般地交代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他的目的不是描摹事件,而是突出英雄人物关羽,事件仅仅作为戏剧情境的情节基础。关汉卿不惜浓墨重彩描写的中心是驾驭单刀会、运筹帷幄中的英雄人物关羽。此戏重在写人,不在叙事。前两折戏作者假乔玄、司马徽之口来渲染烘托关羽,第三折拿其子关平来衬托关羽,第四折戏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关羽触景生情,英雄豪氣顿生,精神爽朗,气宇轩昂。作者把关羽和鲁肃的正面交锋放在全剧末尾,全剧剧情干脆利索,简单凝练,绚丽多彩,诗情洋溢,英雄人物关羽的风标和气概自然流露在作品的意蕴之中。

一、烘云托月显神威

清朝大才子金圣叹曾说:“亦尝观于烘云托月之法乎?欲画月也,月不可画,因而画云。画云者,意不在于云也。意不在于云者,意故在于月也。②烘云托月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也是文学家情有独钟的表现方式,我们常常看到这种情况,文学作品里要写某一位人物或其某一方面时,不一定必须从正面写起,从旁边烘托有时候效果更佳,画家烘云托月的丹青绝招传授给了文学家,文学家继承了其衣钵并发扬光大,文学作品渲染人物常用此法。《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写的“温酒斩华雄”一节根本没有描写关羽跟华雄如何在沙场上驰马厮杀的激烈紧张的场景,而是从侧面拿孙坚和华雄对垒吃败仗、败北逃窜、诸侯惶恐来有力地衬托关羽斩华雄的从容和出众的作战本领。关汉卿善于在剧中作势,营造氛围,利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情势将大英雄关羽的神威和勇敢塑造得出神入化。关羽的英雄形象通过关汉卿的烘云托月技法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单刀会》着重表现关羽伟岸的精神风标和英雄气度,然而他却不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来写关羽,主人公关羽上场之前关汉卿居然用了两折来刻画剧中的配角——乔国太与司马微。作者不惜笔墨的实际目的是通过此二人来抛砖引玉,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在第一折里,鲁子敬为达到其索要荆州之“正当”目的,策划好了三条妙计,名义上是邀请关羽渡江赴宴,实为居心叵测的鸿门宴,意欲索荆州。为此,鲁肃专门请来乔国老来共商国是。乔国老得知鲁肃用心,吃惊不小,斩钉截铁地表示:“这荆州断然不可取!想关云长好生勇猛,你索荆州呵,弟兄怎肯和你甘罢?”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乔国老还列举出关羽的一系列丰功伟绩:“【鹊踏枝】他诛文丑逞粗躁,刺颜良显英豪。他去那百万军中,他将那首级轻枭。(鲁云)想赤壁之战,我与刘备有恩来。(末唱)那时间相看的是好,他可便喜孜孜笑里藏刀。”③极力赞扬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赫赫战功,特别是其中“轻枭”二字用得极妙,颇为传神,形象生动地写出关羽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若探囊取物般轻而易举,冲锋陷阵一马当先如入无人之境的非凡气概。乔国老还通过讲述曹操这样的枭雄灞陵桥上三条妙计欲留关羽均无效来表明此次鲁肃三条计策也必定会失败。贵为东吴元老、对东吴赤胆忠心的乔国老居然都句句长关羽志气灭东吴威风,足见关羽有万夫不挡之神勇。鲁肃不满意乔公的评价,又去找司马徽,本来兴致浓厚一心赴宴的司马大人一听说关羽为主客,瞬间吓得魂飞天外,推辞道:“若有关公,贫道风疾举发,去不得!去不得!”片刻功夫,前后语气判若两人,剧情的不和谐令人忍俊不禁。正是这种可笑的情绪剧变强有力地证明和烘托了关羽的神勇和威力。司马徽与关羽是故交,非常了解关羽的脾气。他害怕关羽万一怒发冲冠使得宴会鲜血横流,他和鲁肃“都落不的完全尸首”。司马徽深知关羽难惹,“撩斗”必致滔天大祸,因此他向鲁肃提出让他出席的要求:关羽下马时,必须“你与我躬着身将他来问候”“你与我跪着膝连忙地劝酒,饮则饮、吃则吃、受则受。道东呵随着东去,说西去随着西流”,甚至要求“你则绽口儿休题着索取荆州”。鲁肃哭笑不得,不为索取荆州,何劳大摆筵席?

年高德劭的乔国老和足智多谋的司马徽异口同声反对鲁肃的计策,不约而同地崇敬关公,拜倒在伟大的关羽脚下。④关汉卿借其二位之尊口来巧妙烘托威武不能屈、英勇不可凌的关羽之高大挺拔的崇高形象。

直到第三折,中心人物关羽才千呼万唤始出来。一直隐藏在暗处却早已先声夺人的战神关羽一旦正式闪亮登场就立马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关汉卿继续使用烘云托月手法衬托关羽。关平屡次表示对赴宴的忧虑,而关羽却谈笑自如,只把单刀会看作看赛会,大有“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的帅者气质。遇事不慌,雍容镇静,气宇轩昂,令人钦佩。关平担心筵无好会,力劝父帅不可前往,可是关羽明明知道此宴是杀人的战场却仍然坚持要“既然谨谨相邀,我则索亲身便往”。表现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傲然气魄。关平在一旁忧心忡忡,担心兵多将广的东吴,发愁接应问题,担忧父帅落入彀中;关羽则信心满满、豪气冲天地回答“大丈夫敢勇当先,一人拼命,万夫难当”“我一只手揪住宝带,臂展猿猱,剑攀秋霜”“我看那厮鞠躬、鞠躬送我到船上”。关羽未及出发已成竹在胸,隔江相望已稳操胜券,当关平再次小心翼翼担心东吴设有埋伏时,关羽又把过五关斩六将的当年豪举神侃了一番,为自己此去壮行。提起丹田气发出了“我是三国英雄汉云长,端得是豪气有三千丈”这一震古烁今、惊天动地的呐喊。关羽心中已经有了对付劲敌的妙计,并非仅有匹夫之勇。关汉卿正是运用这些烘托对比突出了韬光养晦、思维缜密、威风凛凛、雄气堂堂的关大将军。

二、情景交融抒豪情

文学作品最常见的创作手法之一是抒情,戏剧艺术也不例外。戏曲文学的唱词、曲文非常优美,抒情色彩浓郁,这些唱词脱胎于古典诗词,不同之处在于其服务于戏曲创作,戏剧性强。因此,要表现抒情场面就必须首先创造出人物产生抒情意欲的条件契机,要把人物因地制宜地、合情合理地放到适合表达抒情效果的戏剧氛围和情境中去。本剧有了前三折的厚重铺垫,到了第四折,关大将军正式力排众议。慷慨赴宴之时,本该展现双方针锋相对的激烈情景,可是关汉卿偏偏故意吊人胃口,营造“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捕捉戏剧冲突大爆发之前的片刻宁静来造势,挥毫泼墨写诗情,让关羽意气风发地踏上龙潭虎穴之路,慷慨激昂地抒发壮志豪情。充分利用戏剧高潮即将来临的紧要时刻来穿插壮美的诗情画意。如此紧张的时刻,关羽面对大好山河,一代名将突然生发出诗人情怀,使得此剧抒情色彩浓厚。如著名的【双调新水令】和【驻马听】两支名曲: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云:好一派江景也呵!(唱:)【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撸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开头“大江东去浪千叠”,化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此曲词更显气势磅礴,苍凉壮美。一句话描绘出了一幅壮阔的长江画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千叠给人以水波的动态美,叠映着雄奇壮美的画卷,如此壮阔的场景中我们的主人公竟然“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一叶扁舟、少许行人正好与壮阔长江水、拍岸惊涛、千叠浪形成对比,衬托出关羽不惧蹈龙潭进虎穴的英雄本色和万丈豪情。壮景写壮怀,对着眼前滚滚长江水,谁人不豪情顿生呢?大丈夫的豪情逸致与滚滚波涛、山雄水阔、水涌山叠浑然一体。紧接着的【驻马听】一曲,则由浩浩奔流的江水引发光阴荏苒、时光如白驹过隙的感叹,峥嵘岁月,遥忆当年,单刀赴会,叱咤人间。蓦然回首,赤壁鏖战,周郎、黄盖,满目苍山。此情此景,充满对先烈雄图伟业的缅怀之情,对英雄事业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于关羽而言,这江山不是简单的雄关存旧迹,形胜壮山河,而是鏖战之处,当年此处发生过著名的赤壁之战,从此天下三分。关羽睹物思人,回忆辉煌的战斗史,“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如今江山依旧、人事已非,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多少英雄壮志未酬身先死?联系第三折“高祖登基,传到如今,国步艰难,一至于此”的感叹,读者可以非常明显感受到此刻关羽澎湃激动的胸襟,以及守边固土的强烈责任心和国家责任感。所有这一切促使他义无反顾地深入千丈虎狼穴。

戏曲艺术能够综合诗画的意境,表现诗情画意,尤其善于创造意境,正所谓“元剧文章之妙在于有意境”,“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叙述则如出其口是也”⑤。情景事三者巧妙融合交汇于一体是元杂剧以及戏曲的绝妙之处。为了达到创造意境的目的,匠心独运的关汉卿让关羽置身于烟波浩渺的长江之上,孤帆远影的特定情境之中。让涌起的千叠波涛去荡涤诗情波澜、千古风流。缅怀英烈、回想历史、感慨风云,抒发了关羽流去巨星忆伟业,今日英雄不朽功的宏图抱负和睥睨强敌的英雄气概。此处艺术意境和人物性格交相辉映,水乳交融。意境成为人物性格的表现方式,关羽的豪情英气强化了长江壮阔意境的天地英雄气,同时,长江的壮美意境又反作用于关羽的英雄气概、博大胸怀,拓展了关羽的英雄形象。性格与意境相互润泽。

三、正面冲突露风骨

经过望长江发豪情抒壮志的情节延宕,剧情正式进入单刀会。关羽弃舟登陆,与鲁肃会面,戏剧冲突逐渐逼近。别林斯基有这样的理论:“如果两个人争论着某个问题。那么这里不但没有戏,而且也没有戲的因素;但是,如果争论的双方彼此都想占上风,努力刺痛对方性格的某个方面,或者触伤对方脆弱的心弦,如果通过这个,在争论中暴露了他们的性格,争论的结果又使得他们产生新的关系,这就已经是一种戏了”。⑥这里的争论是性格的争论,人物性格在激烈的争论碰撞中爆发出闪电般的火花,争论结果是人物关系发生变化,有力地推动了剧情发展。

《单刀会》中鲁肃按既定方针办事情,先用“以礼索取”的第一条计谋,先敬酒,接着畅叙友情,事先准备好了完美的外交辞令,攀今揽古,虚与委蛇。深谙关羽性格的鲁肃小心翼翼地触碰着对方,他说:“将军仁义礼智俱足,惜乎止少个信字,欠缺未完。再若得全个信字,无出君侯之右也”。欲抑先扬,似褒实贬,恭维满口,实际在责斥关羽不归还荆州的失信行为。关羽立刻反诘鲁肃:“我怎生失信?”鲁肃胆怯心虚,赶忙说此事与关羽无关,把失信的帽子扣在刘备头上,鲁肃讲话颇有古道热肠的“正义感”:“今日鲁肃低情曲意,暂取荆州,以为救民之急;待仓廪丰盈,然后再献于将军掌领。”关羽闻言,火冒三丈,一针见血地戳穿他的阴谋,指斥他是摆筵席还是索要荆州。关羽儒雅地威吓他,休要将唇齿相依的吴蜀两国锦绣朝霞变成吴蜀残阳。鲁肃不甘示弱,拐弯抹角指责关羽傲物轻信。鲁肃到底是书生气十足,口若悬河,把明日黄花的当年借荆州的旧事絮絮叨叨地说来讲去,拖泥带水地兜圈子,满腔热血的好男儿关羽哪有闲情雅致听他细说,于是理直气壮高歌一曲表达自己的心声:“【沉醉东风】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武秉正除奸,汉献帝将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俺哥哥合情受汉家基业。到你这东吴国的孙权,和俺刘家却是甚枝叶?请你个不克己先生自说。”关羽妙语连珠,给了鲁肃当头棒喝。堂堂汉家基业不容闲人觊觎,忠心匡扶汉室是至高无上的使命,汉家利益高于一切,这个高屋建瓴的大原则一旦讲明,一切仁义礼智信就完全站不稳脚跟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荆州当然是汉朝天子的,也应该顺理成章属于汉朝宗亲刘皇叔的地盘。关羽讲话势如破竹,还把四百年大汉基业一一列举,大义凛然、气势磅礴,使得气势汹汹、一意孤行要索取荆州的鲁肃甘拜下风,关羽的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不容置喙。使原本理直气壮的鲁肃沦为关羽的指责对象,顿时哑口无言。第一回合关羽舌战胜利,外松内紧,应答灵活机智,针锋相对,丝毫不亚于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度。于武将而言,尤其难能可贵。

鲁肃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他要诉诸武力讨取荆州,本来关羽性命系于鲁肃一个暗号之中。可是在关汉卿笔下,似乎不是关羽陷于虎狼穴的包围圈中,也不是关羽危在旦夕,命悬一线,而是鲁肃被关羽的威慑力吓得心惊肉跳。关羽作为英雄的性格特点和鲁肃一介文弱书生的性格特点造成了这种独特的冲突方式,人物关系再生变化。《单刀会》里的关羽没有挥起宝刀手刃仇敌的血腥场面,没有鲜血四溅的恐怖刺激,关汉卿通过关羽的神情气质来表现关羽的英雄情结和非凡的精神威力。自始至终,关羽的气场都远强于鲁肃。他那柄随身宝剑象征着他的神勇,宴席上他三次显露宝剑:“我这剑界,头一遭诛了文丑,第二遭斩了蔡阳,鲁肃呵,莫不第三遭到你也?”鲁肃久闻司马微、乔国老大力称颂的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若探囊取物般轻而易举的威风形象,一柄宝剑就把文弱书生鲁肃吓得魂飞胆丧、战战兢兢。关羽接着威吓鲁肃,我这剑“喜则恋鞘沉沉而不动,怒则跃匣铮铮而有声”,并说此时已经宝剑匣中鸣。“今朝席上,倘有争锋”“一剑先教鲁肃亡”义正词严的警告吓得胆怯的鲁肃不敢轻易下手。最后千钧一发之际,关羽宝剑击案,直截了当质问鲁肃“有埋伏也无埋伏?”“若有埋伏,一剑挥之两断!”并特意点出“我特来破镜!”威胁斩断孙刘联盟、破碎鲁肃鲁子敬这面镜子。这么一来自然把鲁肃吓得魂不附体,既定妙计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心虚胆怯导致预定好的甲士兵丁跃跃欲上又犹豫不决,剑拔弩张的危急时刻,关羽巧妙地不顾“情意”,将计就计。智勇双全的关羽极其善于审时度势,他看准时机,突然趁其不备挟持住魂不附体的鲁肃,举起宝剑威胁道:“好生的送我到船上者,我和你慢慢地相别。”堂堂东吴大夫沦为关公瓮中之鳖,关公携带鲁肃出入吴军军营如入无人之境。满营军士投鼠忌器,不敢伤及关羽,如果说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成了千古笑谈的话,那么这回鲁子敬就差一点书写下赔了筵席又折命的耻辱纪录。读至此,“圆睁开丹凤眸,轻舒出捉将手;他将那卧蚕眉紧皱,五云山烈火难收”的关羽形象巍巍然树立起来。沦为人质的鲁肃,命悬一线、生死存亡全掌控在关羽手中。关羽成功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客为主,牢牢地掌握了主动权。东吴将士再英勇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叹气,眼睁睁看着送到口中的美餐、煮熟的鸭子就这样轻而易举地飞走了,鲁肃此时顾不上郁闷愤怒,只求关羽赶快走,“你去了倒是一场伶俐”。

鲁肃被关羽押着,颤颤巍巍地走到江边,适逢关平接应船来,关羽缓缓松手,依依不舍地惜别“友人”。单刀赴会,威震东吴,转危为安,顺利脱险。返程途中,关羽面对江上爽朗的清风,天边明丽的晚霞,一叶扁舟飞快奔驰,芦花点缀山叠水涌,喜悦之情四溢。微笑着唱道:“【离亭宴带歇指煞】我则见紫袍银带公人列,晚天凉风冷芦花谢,我心中喜悦。昏惨惨晚霞收,冷飕飕江风起,急飐飐帆招惹。承管待,承管待,多承谢,多承谢。唤梢公慢者,缆解开岸边龙,船分开波中浪,棹搅碎江心月。正欢娱有甚进退,且谈笑不分明夜。说与你两件事先生记着:百忙里趁不了老兄心,急且里倒不了俺汉家节!”此时的关羽竟然把欲谋害他的东吴小人看作送行的队伍。返程的心情自然与来时大不相同,所有忧郁一扫而光,一改单刀赴会时的苍凉悲壮,代之以轻快舒适、满腔喜悦的自豪感和胜利感,声声“承谢”充满幽默诙谐,把鲁肃调笑捉弄了一番。至此,读者自然对江对岸的小人投以鄙视目光。正是小人的丑陋渺小反衬着关羽的伟岸,关羽在这紧张激烈的正面冲突中尽显刚正不阿的英雄风骨。戏曲在此处戛然而止,留给观众无限遐想。胜利者关羽的音容笑貌深深地萦绕在读者心田。

剧中,关羽曾把他此行的“单刀会”与历史上最著名的“临潼会”“鸿门宴”相提并论。古往今来,许多外交活动都于宴会之上进行,正如古人所说的“折冲樽俎之间,决胜千里之外”,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中的筵席往往是斗智斗勇的绝妙战场,关汉卿把关羽放在赴宴的特定场景中去大力刻画,而不是通过其沙场上的赫赫声威、英武矫健来刻画关羽,这样的描写使得关羽这位神话似的英雄人物有血有肉,接近生活,有利于读者了解生活中的真实关羽。也只有这样相对静态的描写,才更能体现出关羽作为武将在两军阵前的神勇。试想一下,单刀赴会尚不惧千丈虎狼穴的英雄豪杰,一旦到了战场上拥精兵提锐旅自然更是冲锋陷阵如战马,气概豪壮能战万夫了。

元杂剧剧本题材众多,关汉卿的《单刀会》仅仅是沧海一粟,可是这一粟却仿佛万绿丛中一点红。它的风格迥异于才子佳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儿女情长,迥异于花衢柳陌春风十里青楼红院里的风月情浓,它是一部英雄的赞歌,充满了催人奋进的正能量。系天下之安危、出生入死、笑傲虎狼穴、谈笑风生的关云长这一戏剧人物形象丰富了元杂剧的内容,培育着读者的英雄情结。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千百年来的读者们,通过阅读《单刀会》,潜移默化地涵养着自己的浩然之气。这是戏剧的教育功能。

注释:

①出自鲁迅1925年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

②引自金圣叹《第六才子书》(即《西厢记》)卷四。

③参考翁敏华《关汉卿戏曲选评》第125页《单刀会》第一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④原文是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名言“肃然拜服在伟大之前,承认自己的渺小和脆弱”。

⑤参见王国维《宋元戲曲考》。

⑥古典艺术理论译丛编辑委员会:《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三册。

猜你喜欢
情景交融衬托冲突
情景交融更有效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浅谈图片新闻标题的意境营造
情景交融赏日出以《海上日出》为例谈细读文本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老妪都解未必解——浅谈《观刈麦》中的几组对比、衬托的作用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