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案与曾国藩的凄凉晚年

2019-03-29 03:08宋伟哲
检察风云 2019年2期
关键词:刘杰洋人清廷

宋伟哲

晚清名臣曾国藩有着“千古第一完人”的美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是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以一介书生创建湘军,在平定太平天国战争中立下盖世奇功;他也是晚清理学宗师,一生经世致用,其人生哲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曾国藩扶清朝大厦之将倾,是晚清时期的头号功臣。清政府对曾国藩礼遇有加,封其为一等毅勇侯、武英殿大学士,还让他担任了素有“疆臣之首”之称的直隶总督。然而就是在直隶总督任上,曾国藩遇到了棘手的天津教案。在枪林弹雨中谈笑自若的曾文正公面临这桩案件时头痛不已,最终对该案的处理让他谤满天下,在当时受到了巨大的舆论谴责。一代名臣曾国藩带着天津教案的巨大伤痛回到江南,在两江总督任上凄凉去世,令人叹息不已。

教案缘起

鸦片战争以后,古老中国的大门被洋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武力、经济侵略的同时,也将西方宗教一并带入中国传播。清政府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统治者尊崇儒学为正统思想,自然非常抵制西方宗教传播。然而弱国无外交,清政府在列强的武力威慑下还是在不平等条约中签字,允许西方人在中国自由传教。一时间,西洋教堂在中国遍地开花。外国传教士为了更好地传播宗教,也做了一些积德行善的好事来吸引民众信教,尽管如此,传教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长期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内心有着深刻的“华夷之辨”,不肯接受西方宗教文化。另一方面,传教士以武力征服者的姿态进入中国,携带着非常强烈的骄横之气。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中国人的尊重,干了不少违法乱纪欺压中国百姓的坏事。为息事宁人,清政府官员通常都是袒护洋人,助长了洋人的嚣张气焰。如此一来,老百姓十分痛恨西洋教会,双方矛盾极深,教案迭起。

天津是近代中国的北方工业重镇。西方列强在天津广设租界,建起了大量教堂,这里也就自然成了教案的高发地。同治九年(1870)夏天,天津法国教堂开办的育婴堂(类似于孤儿院)死掉了几十名儿童被埋到了公共墓地。久而久之谣言四起:外国教堂用迷药拐骗幼童,并将这些幼童挖眼剖心,用来入药治病。其实根据相关记载,这些儿童应该是由于当时传染病肆虐去世的,外国传教士还不至于如此“制药”。然而,封建迷信思想在当时的普通民众之中很有市场,加之教民矛盾由来已久,人们都相信这传言是真的。

津民暴动

就在这时,天津有人捉住了一个用迷药拐卖儿童的罪犯武兰珍将其送入官府。据交代,其作案用的迷药是天津某教堂提供的,还供出了个叫王三的教民是其同伙。然而当官府押着他到教堂让他指认时,他却不能指出谁是王三,并且其供词也与对质教堂大不相符。就在案件还在审理之中时,教堂外面早已人山人海,聚集了大量满腔怒火的中国民众,不久便和教堂之人发生口角,继而爆发严重斗殴。

法国领事丰大业看到这种情形后十分愤怒。这位领事毫无外交礼节,根本没想过和平化解矛盾,而是直接带着随从手持洋枪冲入了三口通商衙门。三口通商衙门是清廷在天津设置的洋务机构,主官为三口通商大臣,也就是日后著名的北洋大臣前身。此时,担任三口通商大臣的是满洲官员崇厚。丰大业来势汹汹,嚣张地指责崇厚无能,向他提出一系列无理要求,并且在衙门里开枪威胁崇厚。

不久,天津知县刘杰赶来平息事端。按说丰大业刚在三口通商衙门“耀武扬威”后,见到刘杰到来应该知足收敛认真解决问题。谁知丰大业此时早已丧心病狂,竟然向知县刘杰开枪。万幸的是,刘杰并未被丰大业打死,但刘杰的仆人却被枪击中。此时,围观的民众再也按捺不住胸中的怒火,遂将丰大业团团围住殴打致死。案件到此并未结束,真正的祸端其实才刚刚开始。愤怒民众杀死法国领事丰大业后竟然一鼓作气冲入外国使领馆和外国教堂,老百姓也不分什么英国、法国、美国,进去以后一通烧杀。由于案发突然,中国民众人数众多,这些毫无准备的外国教堂、领馆损失惨重。根据相关统计,有多处外国教堂、洋行、讲书堂遭到焚烧,打死二十余名外国人,实为鸦片战争以来所罕见之教案。遭受了如此沉重的损失,拥有强大武力的西方列强哪肯善罢甘休。他们一面向清廷提出强烈抗议,要求清政府惩办天津官员与民众,一方面以强大武力威胁,多国海军向渤海湾集结,摆开一副决战架势。清廷在惊慌失措之余将目光投向了直隶保定。曾国藩此时正担任直隶总督,天津正是他的辖区,于是清廷火速调曾国藩前往天津处理此案。

痛立遗嘱

当时,朝野上下对于此案产生了激烈争论。醇郡王奕譞仇洋已久,此前他就曾提出“驱逐洋人之法”六条,其中不乏“设法激励众民……焚其教堂,掳其洋货,杀其洋商,沉其货船”的激烈做法。他主张天津教案应对洋人采取强硬态度,甚至不惜一战。内阁学士宋晋更是认为如果对民众“抑制太甚,更恐各省民心因此激变,其患有更甚于法国者”。这些建议得到朝野清流派的大力支持。然而此时毕竟距离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不过十年光景,朝廷内部还是有不少有识之士清楚中外军力的巨大差距,深知盲目开战的恶劣后果。这批人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多为洋务派,他们主张和平结案,力避与外国开战。

清廷将这烫手的山芋丢给了曾国藩,希望他既能平息民怨,又能避免战端。这简直就是道无解难题!更不幸的是,此时的曾国藩病痛缠身,接到朝廷命令后倍感焦虑。的确,想谈和就得满足洋人的要求杀凶手、杀官员、赔款,可如此必然会背上“卖国贼”的骂名。可是如果对外强硬,战端若开,清军注定打不过洋人,首都沦陷、山河破碎的悲劇必然重演,他依然是国家罪人。考虑到自己现在糟糕的身体状况,他感觉此去天津凶多吉少。曾国藩做好了以死报国的准备,于是提起笔来对儿子们写起了遗嘱,他要求死后归葬乡里,概不收礼,自己的文字也仅供子孙自阅,不要出版。此外,他还要子孙保持勤俭、和睦的家风等等。书罢,曾国藩毅然启程赴津处理此案。

委曲求全

虽然内心极度厌恶洋人的嚣张跋扈,考虑到国家不应盲目陷入战火,曾国藩还是准备委曲求全与洋人和谈。他在给朝廷的奏折里说:“这次天津大案,无法轻易平息。中国目前的国力,断然不能与外敌轻启战端,只有委曲求全这一个办法。”当时,清廷一面准备和谈,一面也在京津地区集结兵力防御,并准备调集刚在陕西剿匪获胜的李鸿章的淮军入京加强防卫。曾国藩肯定这种做法,但是也委婉提出了务实的意见,劝清廷求和为上。

曾国藩到天津后,查明了教堂没有拐卖小孩,更没有所谓挖眼剖心之举。他无奈地认为这件案件是天津民众“理曲”,准备依照洋人的要求惩治凶手。洋人提出要杀掉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以及提督陈国瑞抵命。这种要求全无道理,曾国藩断然拒绝。他设法保全这些官员,后鉴于清廷火速结案的要求,只得将无辜的张光藻、刘杰发配黑龙江。此外,又惩治了一批参与教案烧杀的罪犯,有二十人判处死刑,近三十人被判处流刑和徒刑。此外,赔偿外国五十万两白银,崇厚还亲自赴法国道歉。

处理结果一出,果然举国哗然,皆骂曾国藩为卖国贼。好友故旧对其大加指责,就连他在京城湖南会馆所题的匾额也被人砸了个粉碎。曾国藩对此痛心不已,他在给儿子的书信中痛心说道:“吾此举内负疚于神明,外得罪于清议,远近皆将唾骂……目昏头晕,心胆俱裂,不料老年遘此大难。”清廷体恤心力交瘁的曾国藩,调其任两江总督,离开直隶这个是非之地,同时命李鸿章接替直隶总督职务,完成了天津教案的全部程序。曾李师徒二人就这样完成了时代使命的交接,晚清时期近三十年的“李鸿章时代”也从此开启。两年之后,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凄凉去世。

江苏巡抚丁日昌曾参与处理天津教案。作为晚清洋务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丁日昌当然主张不与洋人盲目开战。他非常同情曾国藩的遭遇,当举国皆骂曾国藩之时,丁日昌愤然上书朝廷为曾国藩鸣冤:“自古局外议论,不谅局中艰苦,一唱百和,亦足以荧上听,挠大计。卒之事势决裂,国家受无穷之累,而局外不与其祸,反得力持清议之名,臣实痛之!”天津教案早已远去,丁日昌的这段至理名言却音犹在耳,足为后世有识者戒。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刘杰洋人清廷
Yb:CaF2–YF3 transparent ceramics ultrafast laser at dual gain lines
猫客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李梅梅、刘杰作品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DIGITIZING THE OROQEN
10《百骏图》:清廷洋高官的中西绘画大融合范本
住在上海的洋人
白衣玉笛如相识,安能辨我是洋人
直面“洋人”、“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