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科技的发展原则

2019-03-30 09:46王一淼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科技的两面性,阐释了科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构建,提出了生态科技的发展原则:物我两利的发展理念;合理开发的发展要求。唯此,才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关键词】 生态科技;科技两面性;人与自然

近代以来当人类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当人不断以自身的能力对自然逐步改造的过程当中,形成了较为富裕的物质文明,但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则愈演愈烈,大气、水、空气等污染制约着人类的发展,除此之外还有发展资源短缺,生态无法平衡等,这些将会对人类的发展带来较大的瓶颈。可以看到的是生态危机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之下的结果,但是我们要理性地看到,生态危机发展到何种层面,在很大程度上与科技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科学技术两面性分析

“生态科技”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科技基于正反两方面的条件上形成的。所以第一步就需要分析科技的两面性,科学技术能以较为严密的方式揭示自然的发展规律及其本质,作为人如何利用这些规律来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科学技术一旦被人掌握之后,就便掌握了改造自然的方法与手段,而社会最终在科学及时改造自然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从正面分析,社会发展依赖于科学技术。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的负面价值在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与科学技术自身的不足有着一定的关联。一旦人不能以敬畏的态度看待科学技术,那么自然生态就会遭受到破坏。要考虑的便是为何科技有不足?其根本在于科学技术是人类发明,存在缺陷是合理的。马克思主义提到,人类思维有两个特点,一是至上性,二是非至上性。通过人类代际之间的努力达到认识无穷宇宙的能力,因此可以说至上性是人类的思维特点;具体以某一代人类而言,由于科技发展的限制,对于宇宙的认识是片面的,是浅层次的。因此基于这一点来看,非至上性便是人类思维的另外一个特点。科学技术是人类通过努力而形成的,是对人类进化到某一程度的客观说明,所以同样存在上述两个特点,并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合理地运用科学技术是在充分了解当前自然的规律基础上运用的,最终为给人类的生活谋求幸福。但是,科技活动的具体开展在某一人类时代进行,自然的特点则存在着复杂、规律多样化的情况,所以能揭示事物的情况只能是一面,所以不能在充分了解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而运用某一科学技术则体现出该技术非至上性的特点,这样便出现了科技对自然的破坏的情况。

总的来说,科学技术存在的两面性是我们正确解决生态危机的切入点,此时我们便需要以敬畏的态度面对科学,以严谨扎实的态度看待科学技术给人和自然来带来的两面性的情况。

二、科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构建

人與自然关系的重塑可依靠科技进行,原因如下:

一是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之下,人类主体意识觉醒。站在马克思的角度分析来看,处于原始社会当中的人在那个时候已经有自我意识,但是却像“牲畜”一样地生活,则说明此时人的自我意识还未上升到一定的文明开化的程度,所以只能服从于自然或者是封建统治,“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界的关系一样”。[1]

进入近代以来,人类科技发展更为迅猛。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的发展,此时科技在社会方方面面得到广泛的运用。当人在具备一定的能力去改造自然之后,自然界的规律、理论等被人类进行局部性的了解。大工业的充分利用足以证明人具备改造自然的力量,此时人的主体地位提高。自然“不再被认为是自为的力量”,自然界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服从于人的需要”。[2]正是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之下,人与自然的关系被重塑,使得人能够以自我的意志进行生活,改变原本蒙昧无知的生活状态。

二是在科技的推动之下,人的发展将会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发展不变的宗旨,而科技则是在这二者之间的一个媒介。当科技发展的水平越高,人类的实践能力就越强,那么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就越强。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每一个时代都随着工业或慢或快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出于人类发展的需求,科技不断向前发展,这样人与科技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便能直接作用于自然改造当中。“分解成为自然科学的自觉按计划的和为取得预期有用效果而系统分类的应用”。[3]在马克思看来,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更为明确地知道在各个生产环节当中会参与的各项要素,借助工艺流程学的发展,可将各个环节进行分解,一种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进行生产;另外一种是出于自然科学的计划生产。可见人类的生产避开了盲目性,使得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成为可能。

三、生态科技的发展原则

1、物我两利的发展理念

针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可用“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进行概括。前半句表示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即便有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活动未必会开展。后半句是指社会发展如果没有自然环境则无法开展。所以正确看待科技的发展,需要对自然进行全面解读,解读要客观正确。在上文已经阐述到,科技存在两面性,我们不能忘却科技给自然带来的负面影响。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人与自然处于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随后一系列的改造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这就表明人类以自我意识地存在来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不过人的主体意识一旦不能自我克制或者是通过国家这个机器加以控制,那么对于自然的破坏是极其恶劣的。正确看待工业与农业文明两部历史,“可以将前者比喻为‘黑色文明,后者概括为‘黄色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则是‘绿色文明”。[4]鉴于历史发展的现实性不难发现,人对自然的恭敬并不可能是永远的。所以我们不能将科学的发展所具备的负面因素而忽略其价值,从而进入所谓的返璞归真的状态当中。但是由于人性当中的贪婪欲望会出现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导致一系列的生态失衡的问题,正是在这种不利的环境发展之下,人类寻求解决环境危机的方法。此时我们更加需要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出现环境失衡而否定科技的价值,同时不能以科技为本忽略环境发展的重要性。对于这一问题,要正确地辩证地看;用情感分析问题,只能是非理性的褒奖科技的价值,这是极不可取的。生态科技的发展要从多个方面、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要对人与物进行辩证来看。

2、合理开发的发展要求

在一个世纪以前,恩格斯就说过:“我们要正确看待自身所在的位置,而不能一味地陶醉于改造自然的狂欢当中。这样的胜利可能引发自然的报复。”一度人类以自然界的主人自居。这种思想便是:“率土之滨,山川木石,花草鱼虫,皆为‘我用,‘万物皆备于我。取舍由我,用度在我,俯仰之间,皆从自然得益。”但是,在人类发展的进程当中,生态失衡问题已经陷入了一个严重的瓶颈当中,其产生的社会危害是巨大的。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一系列的不可再生资源,所以过度地索取必然引来生态失衡。在工业革命的驱动之下,人类的物质文明可谓是高度发达,但是其污染却是危害到几代人。我们要看到的是工业文明反映出人的自我意识的被动性的一面,忽略人与自然相互发展、相互制约的作用关系。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是巨大的,这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是背道而驰的。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对于自然的正确认识,以节制性地方式进行索取以便于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物质支撑,这样的理性认识能对人的行为以及人改造自然的行为予以合理地支配,这样人道德的自我约束与自然的发展得以平衡。

生态科技的发展要走出自我的困境,使得人与自然在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平衡。所以生态科技的发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其一借鉴工业文明发展的优势并正确看待其劣势,在人的主体自我约束之下进行可持续发展;其二基于个体的角度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理性对待,采取文化自觉的方式正确使用文化资源,使可持续发展得以保障;其三从整个人类发展的层面分析,基于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流文化范式,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人的需求发展为根本,借助生态科技适当地改变人的生存环境,使得人类正确把握科技的两面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并对此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在当前我国各项技术的发展过程当中,生态科技可作为科学技术的一种形式,其核心在于保障环境。因此,我们要全面分析科技两面性,运用科学技术,使生态环境更为有效的得到保护,做到合理运用、合理开发。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1.156.

[2] 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16.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03.

[4] 孟宪平.论生态科技的思想维度和价值向度[j].科学发展观,2008.41-44.

【作者简介】

王一淼(1994—)女,河北沧州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技革命.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
浅析宫崎骏动画作品中的环保主义色彩
环境美学在中国:东西方的对话
讨论林业建设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要性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马克思的解放思想研究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分析《青草在歌唱》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