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陕西苹果研究现状

2019-04-01 09:07闫旭宇王延峰
关键词:陕西论文苹果

闫旭宇,李 玲,李 娟,王延峰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苹果原产于欧州、中亚、西亚和中国新疆地区,中国生产苹果历史已经有2000多年。中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超过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陕西是中国苹果的主要产区,尤其是渭北黄土高原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符合苹果生长7项气象指标的最佳优生区[1]。近年来,随着我国苹果生产区域的分布呈现“西移”和“北进”且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的特点,陕西苹果的连片种植优势区域不断扩大[2,3]。陕西苹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7年陕西全省苹果果园面积约7252.3 km2、产量达到115 394 00 t(图1),不论规模、数量,还是产量、品牌,陕西苹果都稳居全国第一[4]。因此,苹果产业已成为陕西农业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图1 陕西苹果2000-2017年产量和栽培面积

为了全方位和迅速掌握陕西苹果研究动态与研究热点,笔者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年度分布、研究机构分布、基金论文分布、学科分布、期刊来源分布等方面,对近40年陕西苹果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科研文献产出的角度揭示了陕西苹果的研究状况,以期更好地了解陕西苹果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

1.2 研究方法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用检索词主题为“陕西苹果”和发表时间“1978年-2018年”检索的所有文献,利用Excel统计相关数据信息,各库检索出的研究机构、研究作者、出版刊物等有重复的予以综合,对年度、研究机构、被引频次、学科、发表期刊等进行研究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度分布分析

经去重、筛选,关于陕西苹果文章,CNKI数据库中检索出979篇。由图2可知,陕西苹果论文发表量逐年上升,苹果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陕西苹果研究论文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研究数量逐年增加,从2000年后,论文发表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2002年以后,增加较明显,于2009年达到最高,为94篇。2009年的论文发表量是1979年的30倍左右,是2000年的9倍左右。

图2 陕西苹果研究论文发表量的年度变化趋势

2.2 研究机构分布分析

论文发表数量居前10位的机构中,都是陕西省所属高校和科研单位。其中论文数量最多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324篇,占前10位论文总数的29.22%,具有绝对的优势。其次是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和西北大学,分别为42篇、22篇。被引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文献的质量,某机构的篇均被引频次则可从侧面反映该领域中该机构的科研水平。在论文发表数量前10位的机构中,西安理工大学论文篇均被引频次最高,为19.58,表明西安理工大学在陕西苹果研究中的论文质量非常高;其次是陕西理工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篇均被引频次分别为16.44、10.13(表1)。

表1 1978~2018年陕西苹果研究论文发表量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

2.3 基金论文分布分析

基金论文指国家或者地方各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代表着一个研究领域内的新进展、新趋势,学术水平相对较高。由图3可知,1978年~2003年由基金资助研究苹果在国内发表论文为零,这可能是由于2003年之前在苹果方面的研究主要偏向于提高田间产量等生产应用,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在2003年~2014年间由基金资助研究苹果在国内发表论文较多,尤其是在2006年国家级和省级资助发表的论文达到17篇,这说明2003年之后随着大面积推广种植苹果,国家和陕西省都开始重视苹果研究,包括理论方面和生产实践的研究,发表论文也呈现良好态势。2015年~2018年间,发表论文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陕西苹果研究的主要单位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得资助项目也较多,部分项目结题需要SCI收录文章,部分资助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相对中文的论文数量就减少了。同时也可以看出,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基金资助研究苹果在国内发表论文数量(78篇)明显多于省级项目资助发表的论文数(42篇)。

图3 陕西苹果研究论文发表量的基金资助类别分布

2.4 学科分布分析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的学科分类为基础,对结果进行了排序,由于篇幅关系,文章仅列出排名前10的学科。由图4可知,陕西苹果发文涉及的学科分布,从学科角度来看,最多的学科为农业经济,共计508篇,占学科总数的46.06%,其次是果树和植物保护,分别占学科总数的24.12%和13.42%。论文数较多的学科还有国际贸易、工业经济、农业资源与环境、数量经济、食品、工商管理和商业经济。这也印证了陕西省对苹果产业的重视程度。

图4 陕西苹果研究论文发表量的学科分布

2.5 期刊来源分布分析

从陕西苹果文献发表的前10种期刊来看,结果如图5所示。刊文量位列前3名的分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果业信息》和《西北园艺·果树专刊》,分别占期刊总发文比例的34.34%、15.15%和12.12%。排名第1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论文均来自于该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对陕西苹果的研究产生了巨大推进作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图5 陕西苹果研究论文发表量的期刊来源分布

3 讨论与结论

3.1 陕西苹果研究发展现状文献分析

近年来,随着陕西苹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苹果产量呈现增长态势,相关研究人员对陕西苹果的研究也与日俱增。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主题检索“陕西苹果”1978年—2018年的数据发现以下特点:(1)发表文献呈上身趋势,尤其近10年发表论文数处于较高态势;国家基金资助研究苹果的论文数量明显多于省级项目资助发表的论文数。(2)发表论文最多的单位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要是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单位发表的硕博论文。(3)陕西苹果研究主要涉及的学科有农业经济、果树和植物保护等。这些文献数据呈现出的特点,表明对于陕西苹果的研究与日俱增,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这与近年来陕西苹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相关。在此背景下,各研究单位积极发挥作用,参与到苹果研究和发展中,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发文量不均衡,这可能和研究单位的研究投入和研究方向有关。

3.2 陕西苹果文献研究的热点方向

尽管通过文献信息分析不能非常明确地对每篇文章的研究内容进行分类,但是可以快速的帮助研究者分析研究方向[5]。主题检索陕西苹果,对发表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有4个主要研究热点方向。

(1)苹果产业发展。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时提出“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殷切期望,加速了陕西苹果产业化发展。近3年,苹果种植总面积增加了近50万亩,总产量增加了近120万吨,品牌价值持续上升。在政策的支持下和市场的需求下,苹果产业逐渐催生出新的发展方向,如:搭建防雹网的矮化密植园,运用农业智能监控系统的智慧果园,集休闲、体验、采摘、观光为一体的果游结合园,智能选果线及冷酷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等等,达到科学增产、改善品质,共同促进了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与陕西苹果文献研究发文最多的学科是农业经济(46.06%)是相符合的。

(2)苹果产量和质量。苹果产量和质量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果树的生长环境和当年的气候条件是影响苹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虽然陕西苹果总产量呈上升趋势,但是近年来上升趋势已趋于平缓,甚至可以说达到瓶颈期。种植苹果树的土地是有限的,常年种植导致土壤养分和性质发生变化,且部分地区果树树龄老化,急需更新换代,以及极端灾害天气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既能提高产量又能保证质量,这些都是目前陕西苹果研究的热点问题。

(3)苹果病虫害防治。病虫害一直是制约苹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苹果产业的发展。文献研究可知,陕西苹果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方向发文量占到13.42%,是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传统的防治苹果病虫害方式为化学防治,通过大量使用农药,降低病虫密度,达到预防病虫害发生的目的。这不仅提高了种植成本,也增加了苹果的农药残留量,影响了苹果质量。因此,苹果病虫害防治应将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苹果林生态系统,创造出有利于病虫害自然天敌繁衍和不利于病虫害生产的生态环境,辅助以杀虫灯防治、糖醋溶液诱杀等方法,达到预防病虫害发生和持续、稳定增产的目的。

(4)苹果精深加工。苹果是初级产品,苹果的精深加工是当前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这是在苹果种植栽培管理技术普及之后,促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和走的更远的必经之路。目前,苹果加工的产品有果脯、果酒、果醋和脆片等,使苹果身价倍增,但这些初级加工产品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和营销体系。苹果富含果酸、多酚、黄酮类物质、矿物质和维生素,进一步提取这些功能活性物质、制备相关产品,是苹果精深加工提升其价值的重要途径。另外,苹果树废弃枝条废物利用,粉碎后可以作为生产食用菌的基质,也可以发酵生产制成生物有机肥,进入苹果生产循环生态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3.3 陕西苹果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陕西省是中国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陕西苹果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6]。但是近年来,陕西苹果产业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果园土壤缺水、养分失衡。由于陕西渭北旱塬绝大部分位于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气候带,降雨少蒸发大,苹果树需水不仅消耗掉每年的降雨入渗量,而且长期的高强度耗用土壤深层水量,造成深层土壤干燥化[7]。尤其是以农民为主的栽培种植模式,栽培水平普遍较低,管理粗放,施肥不合理,导致土壤养分失衡。

(2)果树品种老化单一。由于陕西苹果产业发展过于迅猛,而且大规模商品化栽培苹果的历史较短,栽培的品种主要以红富士为主(70%),品种出现老化现象。单一老化的品种和土壤养分不平衡,导致苹果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品质也受到一定影响[8]。

(3)由于经营理念和技术水平的影响,目前主要停留在营销鲜果为主,苹果的深加工发展较慢,仅有苹果醋、果酒、果片等的小部分产品加工,尚未真正大规模的生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陕西苹果产业的发展。

因此,干旱缺水、土壤贫瘠、品种老化等问题已成为制约黄土高原苹果产业高效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陕西渭北黄土高原地区处于苹果最佳优生区,但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3.4 陕西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苹果作为一种经济林树种,种植苹果树产生的经济效益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因此,最大程度的提高苹果经济效益的因素是研究人员的方向和苹果产业的发展趋势。

(1)苹果生长需要的光、肥、水三大基础问题。培育高光效耐旱品种,通过矮化密植和定期整枝,提高光合效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肥水利用率[9]。研究表明,增施有机肥,调整基肥和追肥用量,提前追肥时期为幼果膨大初期,配合树盘覆盖薄膜、行间种植小油菜二元覆盖,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渭北旱地果园苹果的产量和品质[10];生草覆盖配施有机无机肥,可以促进果树的生长发育,改善果园土壤质量,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是旱地苹果园最适宜的水肥高效管理模式[11];种植绿肥是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12]。因此,果园光、肥、水问题的解决是促进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2)开展品种选育、苗木繁育、增肥保水、矮密栽培、病虫害防治、采后加工等技术的研究与示范。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模式是世界苹果栽培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矮砧栽培具有树冠矮小,形成花芽多开花结果早、通风透光、果品质量好、产量高、管理方便,便于标准化作业,节省劳动力等优点,但由于根系浅,抗旱性弱,生产效率高,对水肥需求敏感,供应不足容易引起早衰[13-16]。研究表明,在黄土高原矮化苹果园可以采用高频灌溉施肥技术,每月灌溉施肥频率为四次,并配施黄腐酸钾时,有利于提高土壤溶液中的各组分养分含量,增加果树对养分的利用和吸收,减少土壤溶液中各养分的淋失,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16]。因此,研究旱塬矮化果园的栽培管理、生产安全绿色无公害果品[17]是当前苹果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和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

(3)加强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农民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对陕西苹果文献检索分析发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陕西苹果的理论研究较多、陕西省果业管理局和陕西省果树研究所等核心单位对苹果应用研究较多,将相关研究成果及时有效的应用的实践中,这是相关企业和农民最关系和迫切需要的。因此,继续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切实解决当前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出现的主要问题,不仅可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而且最终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通过精深加工提升苹果的附加值,提高苹果的经济效益。

(4)继续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体系建设,提升陕西苹果产业化水平。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陕西苹果已有延安苹果、洛川苹果等特色品牌,其中洛川苹果品牌价值已达72.88亿元[18]。为了促进陕西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不仅要继续把苹果品牌打造好,而且还要利用好,建立健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实现“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基地”良性互动发展,全面提升品牌效应[19,20]。加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互联网知名企业的合作,提高苹果及其产品交易能力,打造“产、贮、加、销”一条龙服务链,促进苹果产业增效[19,21]。

综上所述,苹果产业作为陕西部分地市的主导产业,重要性日渐显示,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在继续做大做强苹果产业的同时,要及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苹果提质增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苹果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陕西论文苹果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收获苹果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