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语境中新闻直播的传播范式重构
——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

2019-04-01 06:54刘建勋车云鹤
传媒 2019年6期
关键词:范式受众

文/刘建勋 车云鹤

2016年被称作中国的“网络直播元年”,互联网和移动端的逐渐升级导致网络新闻直播的迅猛发展,网络直播具有无可比拟的便捷性和零门槛特征,逐渐成为受众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受众可以同屏发表看法和评论,这种互动性强的特性也激发了受众参与的热情,受众逐渐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递者。与此同时,电视新闻直播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明显下降,电视直播已不具有绝对优势,话语权和受众逐渐向互联网流失。互联网传播超越传统电视传播,成为主流受众参与新闻传播行为的主要语境,网络直播建构了新闻直播的传播新范式。

一、网络直播传播速度更快

网络直播主要依靠宽带和4G网络直播,目前的电信技术可以完全保证网络直播信号畅通,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迅速连通信号进行直播。电视直播则是依靠卫星传递信号,主要通过卫星车或者移动式便携卫星(FLYWAY)进行,不管是卫星车还是便携卫星,都需要以车辆为载体到达直播现场,遇到堵车或路况较差车辆就无法通行。而网络直播一般是单兵作战,遇到堵车和较差路况可以选择摩托车、自行车甚至步行抵达现场。到达现场后电视直播的卫星还要根据参数上星,对天气和环境的要求很高,雷雨天气不能上星,有建筑物阻挡不能上星,就算天气好没有阻挡,上星的过程都需要较长时间。而网络直播的反应机制和传播速度均远快于电视直播。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发生在2018年10月28日上午10点08分,央视在中午12点的《新闻30分》节目首次对此进行了报道,报道形式为口播报道,没有画面;14点10分左右的《新闻直播间》节目中开始有了现场画面,内容为市民手机拍摄的视频;在15点的新闻节目中进行了电话连线,采访了现场救援的武警负责人;当地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在18点30分的新闻节目中首次报道该事件,形式为口播报道,内容为领导指挥救援处置,22点的新闻节目中有了现场救援画面。

而新媒体层面的传播来看,在事件发生后不久,首先是路过市民用手机拍到了现场的视频并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当天上午11点左右,视频在社交媒体被迅速传播,不管是官方认证的媒体账号、个人账号,还是普通民众的社交媒体账号都在转发市民拍摄的现场视频,文字信息量不大。大约中午的时候各大主流互联网媒体纷纷跟进,主要内容为现场的视频和图片及现场目击者的描述。从下午3点左右开始,以央视移动网、封面新闻、澎湃新闻、成都商报为主的传统媒体开通的新媒体平台,以及以网易、新浪、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体均开始进行视频直播,内容主要为救援进展情况。随着直播的深入,直播现场采访了消防、武警、打捞等相关工作人员,事件真相被一步步披露,直播的时间跨度和信息量较大。从事件的发生到后车行车记录仪画面的公布,再到公交车打捞出水直至公交车车内监控内存卡恢复和公布等各重要节点,都是新媒体最早发布,主要是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的形式实现快速传播,网络直播的传播优势最为明显。

二、网络直播的优势

1.从成本上看,网络直播成本更低。电视新闻直播的成本主要有技术成本和人力成本,技术成本主要有卫星车等直播设备和租用卫星。一次电视新闻直播的技术费用根据规模不同从几千到几万不等。电视直播是团队作战,小规模的直播连线一般也需要十几人,较大规模的直播动辄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包括直播人员的交通食宿等都是成本投入。而网络直播一般就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成本仅仅是手机和上网费用以及几个人的人力成本。手机可以用自己的,上网大都是以包月的形式,基本上不会有额外超出的上网费。也有一部分互联网平台和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人员使用摄像机利用4G技术直播,摄像机的技术成本和4G上网费用相较卫星车和租用卫星来说可谓是天壤之别,网络直播相对于电视直播成本低得多。

2.从时段时长上说,网络直播更有弹性。不管采用什么方式,直播最终是要在屏幕上呈现的,只是大屏和小屏之分。电视台的播出资源极其有限,电视直播对播出的时间和长度也有着严格的要求,要精确到秒甚至精确到帧,即便是打断式开窗直播,也要总编室先划定时间段,严格在时间段内进行直播,否则就会“开天窗”造成播出事故。而网络直播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可以不受限制,都有着无限大的可能。在新媒体直播平台开辟专门的直播窗口,可以在任意的时间开始和结束,根据直播需要时长可以不加限制。在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新浪、网易、腾讯等新媒体,包括人民网、澎湃、封面新闻等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平台都对事件第一时间进行了连续的长时段直播,对受众来说,除了速度更快外,传播的信息量更大,报道更有深度。尤其《成都商报》和封面新闻两家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平台从10月29日开始,连续多天进行大篇幅直播,基本上都是从上午持续到晚上,更具全面性和连续性,有利于形成报道的权威和受众的关注。

3.网络直播互动性分享性更强。美国信息论的创始人、数学家劳伦德·香农在1948年出版的《传播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将“反馈”一词引用到传播学中,认为信息传播活动是双向进行的,通过信息反馈,传受双方才发生传播关系,才得以同处一个传播系统之中。电视直播观众的收看行为是线性的、单向的和被动的,没有有效的“反馈”渠道,没有互动的空间。而互联网建构了一个双向互动的传播范式,受众在收看直播的同时,可以通过评论和弹幕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收看网络直播或通过互联网电视收看电视直播时,受众还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暂停、回看直播内容,受众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得到极大加强。与此同时,网络直播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社交媒体进行转发,从而形成直播的分享和病毒式传播,有利于信息的迅速扩散,扩大了直播的传播面和影响力。封面直播的头条号在10月28日“万州公交车坠江最新通报:车上有10多人碰撞前公交车越过双实线”的视频播放量为104次,5千多条评论。人民网通过《成都商报》的网络直播信号直播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一夜 直击救援工作最新进展”共有158万人参与,13.64万人参与评论。互联网的互动特性除了让受众通过评论、分享参与传播外,还可以让直播平台非常快速、直观和准确的了解用户参与的数据和播出效果,通过了解受众反馈意见来调整直播策略。互联网传播的互动分享性极大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和黏度,传播效果远优于电视传播。

三、电视直播的“窄播”和网络直播的“宽播”

电视节目主要是通过卫星、有线电视和互联网传播,从理论上来讲,卫星电视可以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国内电视媒体的卫星信号很难在其他国家落地。地面频道覆盖效果受属地影响更大,省级地面频道一般只会覆盖本省,城市频道只会覆盖本地区。而互联网电视由于传播的地域性和电信运营商的属地性,传播覆盖基本上也都是在本地区为主,受众很难通过电视收看到其他省份地面频道的节目。但网络直播就不一样,不受地域限制,只要世界上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国内几乎所有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任何视频内容。在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的网络直播中,封面新闻的头条号粉丝从最初的20多万到现在的100多万,很多场直播观看量都超过100万。封面新闻新媒体隶属于四川报业集团的《华西都市报》,这些直播的观看者和粉丝的构成中,属地为四川的为极少数,绝大多数分布在全国各地和世界部分国家。这足以说明网络直播的传播面较电视直播有了极大提升,实现由电视的窄播到网络的宽播传播范式的转变。

网络直播的发展使电视直播逐渐失去了速度优势、话语权以及中心地位。在互联网语境中,电视媒体要想在今后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利用自身优势,结合互联网传播特点,重新建构新闻直播传播范式,以适应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和受众的需求。今后电视媒体将通过电视和移动端并行的方式进行传播,充分利用电视和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实现内容+渠道、深度+速度、权威+广泛的跨媒体融合的多元化传播。

1.做新媒体优质内容的提供商。现在传统媒体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光提供内容而且已经平台化了,内容分发到很多互联网平台,实际上已经成为新媒体内容主要的提供商。传统电视媒体由于有专业性的要求,较网络媒体内容生产能力更强,人员业务素质更专业,再加上我国特殊的新闻行业准入制度,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传统媒体有比较明显的制度和专业优势,传统媒体更具权威性。在传播过程中,新媒体更多是相对于传播渠道而言,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分发者,而传统媒体是优质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者。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新浪、腾讯、网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在进行网络直播时,都是匹配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平台M3U8直播流,同步使用以《成都商报》和封面新闻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的直播信号。作为传统媒体,《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在此次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可以说大放异彩,这两家媒体的新媒体平台不仅最快最权威报道事件动态,也充分利用了网络直播全景式地呈现现场救援情况,弥补了纸媒原先在时效上的不足和单纯依靠文字和图片等表现形式的单一,实现了纸媒传播范式的重构。人民网、澎湃新闻等新媒体也多次使用了这两家纸媒的网络直播信号,这也给电视媒体的新闻直播从电视向电视+网络传播范式的转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借鉴。

2.媒介融合背景下实现电视新闻直播的多元化传播。早在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在互联网传播语境中,一方面,内容上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电视新闻直播,突出新闻性、实时性和现场感;另一方面,追求移动化、场景化、社交化用户体验,呈现平台更加多元,专业媒体与市场化媒体、社交平台进行内容与分发渠道的合作,在场景化服务和社交关系中强化新闻信息的影响力。网络平台将电视与平板电脑、现代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联系在一起,让新的观看体验得以可能。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在视频直播领域,今后的竞争必然会以移动终端为代表的小屏展开。电视新闻直播要想在今后的传播中继续保持影响力,必须打破传播渠道的限制,利用互联网的速度和广度以及自身的深度优势,创建足够的场景来优化电视新闻传播,创建电视+网络的跨媒介多元化传播范式。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在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电视直播时,直播信号可以通过引流的方式在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现在像两会、党代会等重大事件,网络媒体都是同步播出中央电视台的直播信号。另一部分就是电视媒体在新媒体上做纯粹的网络直播,直播内容只在互联网上播出。充分利用电视的权威性和互联网传播的广泛性,优势互补,实现新闻直播的多元化传播范式。

3.依托新技术,实现用户参与传播。互动是互联网媒体的显著特性之一,受众在收看重大新闻直播的同时发表评论和弹幕参与互动,表达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和意见,实现信息的双向传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受众主体地位的强化,受众已经不仅仅满足评论弹幕等互动形式,而是要参与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这样受众就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实现向用户的转变,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带来的新闻直播传播范式的重构。在传统的电视直播中,通过卫星车直播一般都会由导播对多个机位的画面进行切换,通过电视传播给观众的是导播已经切换过的画面。随着互联网直播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进行新闻事件的网络直播时,已经实现了可以同步接收多路现场信号,受众在手机上会看到一个主路信号,其他信号源也会同步显示在屏幕上(如图1)。

图1 珠海航展人民网直播中的三路信号

多路信号为不同场景,受众在收看直播时,可以随意切换自己想看的信号,实际充当了电视直播导播的角色。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受众参与到了信息发布者的传播过程中,真正与媒体融为一体,实现了参与式的互动。这种互动与评论、弹幕不同,评论、弹幕是双向传播中作为信息接受者的二次传播过程,而参与式互动是信息接受者与信息发布者一起在信息发布过程中的互动传播,发布和接受同步进行中(如图2)。

图2 受众参与直播模型

4.电视+网络:传播活动的新阶段。传播学普遍认为,人类新闻传播活动主要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五个发展阶段。随着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进一步融合,电视+网络传播范式的建构,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将合为一体,成为人类传播活动新阶段。这种模式在现在的新闻传播实践中已经初步尝试。2018珠海航展,一些互联网媒体除了自己直播外,还嵌入了电视的直播信号,收看直播过程中,受众通过移动端既可以看到电视高清信号的全景式展现,也可以在同一个屏幕中通过网络直播信号看到直播记者的现场感受,还可以通过评论、弹幕的方式参与互动(如图3、图4)。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将进一步打破技术壁垒,不管在内容上还是渠道上实现了有效融合,真正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也是今后新闻传播的趋势。

图3 人民网的直播直接接入了广东电视台的电视直播信号

四、结语

图4 澎湃新闻通过双视窗同时呈现了电视信号和网络信号

学者Pauliina Tuomi将21世纪电视终端的融合分为三大阶段:互动性电视(电视与短信融合)、参与性电视(电视与Web2.0融合)和社交性电视(电视与社交媒体融合)。他认为社交性电视将电视与社交媒体融合,让时间和空间上被分隔的观众能够通过电视和移动设备互动、交流。电视新闻直播从起步到快速发展到现在与新媒体融合,实现了传播范式的重构。在互联网语境中,电视媒体在努力提升内容生产能力的同时,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和与互联网的融合,将进一步增强话语权,提升竞争力和传播力,谁融合得更深入,在今后的竞争中将更有竞争力。

猜你喜欢
范式受众
法治范式的沟通主义进路
——简评《中国法治的范式研究:沟通主义法范式及其实现》(郭金平)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融媒体环境下的受众计算:途径与挑战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如何运用播音主持技巧增强受众黏性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传统财务管理管理范式与柔性财务管理范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