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
——缙云茭白

2019-04-01 10:51马雅敏邓曹仁王来亮陈建明
长江蔬菜 2019年6期
关键词:缙云单季缙云县

马雅敏 邓曹仁 王来亮 陈建明

马雅敏,浙江缙云县农业局,321400,电话:13957049350,E-mail:450873521@qq.com

邓曹仁,缙云县农业局

王来亮,丽水市农科院

陈建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缙云县位于东经 119°52′~120°25′,北纬 28°25′~28°57′,地处浙江南部,隶属浙江丽水市,始建于唐武周年间 (公元696年),是传说中轩辕黄帝的炼丹升仙之地,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历史沉淀。境内山水秀丽,生态环境优良,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名胜仙都风景区,是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多样化的气候资源、四季分明,特别适宜茭白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缙云茭白独特的产品品质。缙云茭白上市时间4~12月,肉质茎竹笋形,3~4节,洁白嫩滑,具光泽,似美人玉腿。质地致密,鲜嫩无渣,口感甜脆,素有水中蔬菜之王的美誉。2019年,缙云茭白成功通过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本文系统总结了缙云茭白悠久的人文历史、独特的特征特性、分布区域、生长环境、生产方式及广阔的发展前景,以飨读者。

1 人文历史

缙云茭白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元朝(1348年),《仙都志》明确记载“菰根”,入草药类。清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缙云县志》已记作“茭”,入草类。清道光(1847年)《缙云县志》诸蔬属有“茭筍”的记载。清光绪二年(1876年)《缙云县志》物产篇有“茭白俗称茭筍”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后,许多生产队会在沟渠、田头等水源充足的地方种植茭白。改革开放以来,东渡镇吴岭村最早规模种植茭白,俗称“吴岭茭”,《缙云县志》记载“吴岭、冷水等村种植高山茭白 1 000 余亩(66.7 余 hm2)”。随后在前路、壶镇、大源、大洋等乡镇大规模种植,1998年,“美人茭”(别名吴岭茭)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2年制定和发布仙都高山茭白系列地方标准,全县发展高山茭白基地800 hm2。2009年,双季茭白引入并试种成功,全县茭白种植面积超过1 333 hm2,基本形成了高山单季茭、单季茭一种两收(全国首创)、露天双季茭、设施双季茭白及平原单季茭5种栽培模式。

2 特征特性

2.1 形态特征

缙云茭白须根系发达,主要分布在深30~60 cm,横向半径40~70 cm;叶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组成,叶鞘肥厚,长50~60 cm,层层左右抱合,形成“假茎”,叶片条形,长150~200 cm,宽3~5 cm,具有纵横排列平行脉;茎有短缩茎、根状茎和肉质茎3种,短缩茎直立生长,腋芽休眠或者形成分蘖,下节位着生须根;根状茎由短缩茎上的腋芽形成;肉质茎(可食用部分)为植株茎端受黑粉菌感染后膨大形成,茎竹笋形,3~4节,洁白嫩滑,具光泽,似美人腿。

2.2 生长特征

缙云茭白生长可分萌芽期、分蘖期、孕茭期和休眠期4个阶段。

①萌芽期 缙云茭白越冬期间,地上部全部枯死,以地下短缩茎分蘖芽和匍匐茎分株芽休眠过冬。翌年温度回升开始萌芽,以10~20℃为宜。

②分蘖期 缙云茭白第一批新芽在5~6片时即能分蘖,第一批分蘖长大后又能从其基部发生第二次分蘖,其中部分为有效分蘖,能够孕茭,一部分为无效分蘖,不能孕茭。茭白分蘖阶段适宜温度为20~30℃。

③孕茭期 缙云茭白4~11月可孕茭,适宜温度15~25℃,低于10℃或高于30℃均不能孕茭。

④休眠期 缙云茭白孕茭后,15℃以下,分蘖停止,植株养分转至地下部分储存,5℃以下,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分蘖芽和分蘖株芽在土中休眠过冬。

3 分布区域

缙云茭白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壶镇镇、新建镇、东方镇、东渡镇、舒洪镇、大洋镇、大源镇、五云街道、新碧街道、仙都街道、七里乡、前路乡、三溪乡、双溪口乡、溶江乡、胡源乡、方溪乡、石笕乡七镇八乡三街道的253个村,现种植面积 4 350 hm2,产量 12.7 万t。

4 生长环境

4.1 气候特征

缙云茭白生长区域四季分明,温和湿润,日照充足,总体气候条件优越。从平原到山区,年均温13.5~17.2℃,无霜期212~243 d,年均日照时数1 653.0~1 875.3 h,年降水量 1 373~1 789 mm,相对湿度72%~77%。

4.2 地形地貌

缙云茭白生长区域地处武夷山—戴云山隆起地带和诸暨—丽水—寿宁断裂带的中段,境内东、南、西群峰崛起,地势高峻,中、北部陷落成一大片丘陵盆地,并与金衢盆地相连。最低海拔110 m,最高海拔1 500.6 m,地势高差悬殊,气候、植被、耕作制度等垂直分布明显。全县土地总面积1 503.52 km2,其中河谷平原占5.3%,丘陵占15.7%,山区占79%。

4.3 农田水质

缙云茭白生长区域分布瓯江、钱塘江、灵江三大水系的上游地段,区内山涧密布,冷水资源丰富。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营造了众多的山塘和小型水库,为缙云茭白生产提供了充足且清洁优质的灌溉水资源。

4.4 土壤质地

缙云茭白生长区域主要有黄泥田、山地黄泥田和培泥沙田等,蕴含着丰富矿物质,pH值4.5~8.6,含有机质 15~35 g/kg,为缙云茭白生长提供充足营养。

5 生产方式

5.1 品种(系)选择

选用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当前我县主栽品种为单季茭美人茭。

5.2 育苗

种墩选择生长整齐、节紧缩、孕茭率高、成熟期一致性好、茭肉嫩而油光洁白、茭白眼呈乳白色、无雄、灰茭的茭墩。

①单季茭 采用薹管平铺或薹管扦插方式,9月采收时标记符合要求的种墩,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期间进行寄秧。

②双季茭 采用两段育苗方式,在3月中旬假植在秧田,一般株行距50 cm×25 cm,每667 m2大田约需60 m2育苗田,单株分苗假植,6月底至7月下旬定植。

5.3 定植

①单季茭 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春季3月上旬至4月中旬,采用宽窄行栽植,宽行80 cm、窄行40 cm,株距35 cm。

②双季茭 6月下旬至7月下旬选阴天或傍晚定植,定植前割去上部茭叶,留苗高 35~40 cm。起墩分苗时至少带1个老薹管,随起随植,定植株行距100 cm×50 cm。

5.4 施肥

①基肥 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 1 000~1 500 kg,三元复合肥 20~30 kg。

②追肥 定植成活后及时追施苗肥、分蘖肥、孕茭肥。

5.5 水位管理

定植后浅水促分蘖,以后逐渐加深水位;采收期保持水位15~20 cm;越冬时期,田间保持湿润。

5.6 病虫防治

病虫害主要有锈病、胡麻斑病、二化螟、长绿飞虱等,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

5.7 采收与包装

茭部显著膨大,肉茭一边稍有开裂露白时采收,一般隔天采收一次。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包装,规范使用标志标识。

6 发展前景

缙云茭白经开发研究加工成即食包装茭白,具品质优、味道好,种类多等特点。同时充满智慧的缙云厨师们将缙云茭白加工成茭白馄饨、茭白包子、茭白月饼、茭白老鸭汤等等美味食品,这些食品不仅受到本地人的喜爱,而且受到游客们的点赞。茭白美食与缙云旅游完美结合,不仅增加了茭白的附加值,更促进了缙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缙云单季缙云县
“缙云烧饼”火了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紫薇小学五(6)羲之中队
做精特色产业的探索和实践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Renown and Her Roots in Rural Jinyun
单季杂交晚糯稻组合浙糯优1号
丽水风物志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缙云县团结小学
紫云英翻压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