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昉做客“大法官访谈”:打造“多元调解+速裁”模式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司法服务

2019-04-01 10:24刘白露柳星辰
法庭内外 2019年3期
关键词:结案速裁法官

刘白露 柳星辰

2019年3月14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昉做客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与中国法院网联合推出的2019年全国两会“大法官访谈”节目,就北京法院 “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模式的成效与经验,与网友进行了交流分享。

在今年北京两会的人大报告里,寇昉多次提到“多元调解+速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他表示,北京法院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推动“枫桥经验”北京版全面升级。

寇昉说,2018年北京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取得新进步。“全市法院新收案件895224件,同比上升16.3%,结案893570件,同比上升15.4%,全市法官人均结案357.1件,居全国首位。” 他认为,成绩的取得,除了有一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做到“五个过硬”的队伍,还得益于北京法院不断深化司法改革,打造“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模式。

谈到这一模式的具体运转,寇昉说,北京法院借助各种调解力量,发挥诉讼前端调解作用,并将常驻法院调解员编入法官团队,统一组织业务培训,明确工作标准,细化工作职能,统一工作流程,实现工作标准统一,打通调解到速裁、前端到后端的通道,确保纠纷及时妥善化解。寇昉介绍说,“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机制用全市法院16.6%的民事员额法官审结了全市法院46.7%的一审民事案件。诉讼前端调解速裁团队年均结案1077件,是后端民事员额法官年均结案量的4.4倍,平均审理时间37天,比后端缩短了29天。

访谈中,寇昉还特别提到,“多元调解+速裁”工作在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协同参与等多方合力下,让这一工作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2018年,这一工作已纳入《北京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三年规划(2018—2020年)》,成为“首都平安建设考核指标”的重要内容,全市14家基层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的建设获得批准并正在稳步推进。

猜你喜欢
结案速裁法官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速裁程序中法官职能论
对速裁机制相关问题的思考
惠州惠阳:检法联动适用速裁程序办理案件
做“德法兼修”的好法官
关于人民法院建立和完善均衡结案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
——以基层法院司法实践为视角
关于收结案动态平衡下均衡结案管理机制构建的调研
——以江西上饶市法院均衡结案管理实践为例
当法官当不忘初心
刑事速裁三天审结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