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贤亮《绿化树》的救赎主题

2019-04-01 06:20彭春花
北方文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救赎反思

彭春花

摘要:“救赎”一词原是宗教用语,“原罪”是“救赎”的根源,张贤亮的小说《绿化树》男性主人公章永璘通过以灵魂自剖的方式来忏悔,这种忏悔意识类似于宗教里的“救赎”,以此来恢复作为一个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作品蕴含了作者对特殊年代里历史记忆的反思精神。

关键词:救赎;绿化树;忏悔:反思

“救赎”一詞原是宗教用语,在人寻找生命意义上,宗教上的救赎和文学里的审美,这二者有相通之处。经历过磨难的张贤亮,这段痛苦的经历让他对生活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对民族的历史和个人的灵魂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张贤亮的《绿化树》就是这样一部融历史记忆与反思于一体的小说。

“救赎”一词源于基督教,是基督教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宗教里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概念,“救”指拯救,即上帝通过恩典,让人洗净身上的罪恶,不至于走向灭亡,“赎”指人要获得拯救所付出的代价,一般意义上指人的灵魂得到救赎。

宗教和文学是人寻找生命意义的两种方式,在人类早期阶段二者是混合在一起的,即使后来二者相互分离,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文学艺术让人获得拯救的方式是通过艺术的审美来实现的。宗教救赎主题的文学艺术创作是通过把来自神的启示和个体的审美情怀相结合,通过文学审美来打开人的神性,让人看见自我的灵魂,艺术审美打破了宗教救赎的自我封闭限制,将二者糅合、贯通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主导思想,是基于现世人生的,但人通过自我的修养,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里人和神没有明显的界限,是一种道德文化,强调守护人的良知。

《绿化树》是张贤亮写的一部中篇小说,在小说中,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章永璘为主线,叙述了“我”在面对身体饥饿、性饥饿和精神饥饿等困境时,展示出的一系列自我反省、内疚、忏悔等心理活动的描写,诉说了磨难中的知识分子被流放到西北的经历,展示了特定年代里知识分子的苦难遭遇。这部小说既是特殊时期知识分子的苦难史,更是一部在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自我灵魂的拯救史。

张贤亮的作品《绿化树》,小说的主人公章永璘既是第一人称叙述者,又是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是人物叙述者,章永璘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他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由物质的贫乏造成的饥饿创伤,这种饥饿的创伤既是身体的又是精神的。章永璘利用知识分子的机灵,为了能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生存下来,采取了一些能够让自己活下去的非常态的生存方式,在连吃饱饭活下去都成问题的年代,哪里还有多余的力量去思考比生存更加重要的东西呢?这是由于身体的饥饿间接导致的精神饥饿。

章永璘毕竟是一位知识分子,和身边普通的劳动者相比,有着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良知,尤其在吃了饭之后的夜晚躺在床上思考着自己白天的卑劣行径,这种矛盾的思想和良知的拷问,让主人公的内心充满了挣扎,“可怕的不是堕落,而是堕落的时候非常清醒。”在这颗丑陋的灵魂面前,他一方面以自己知识分子的眼光批判、反思自己,另外一方面又以同样的眼光审视他身边的人,他以这种自我批评、自我反思的方式,对自己白天的卑劣行径进行真诚又深刻的忏悔,来进行自我良知的拷问。在进行自我批判、自我反省时,知识的分子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为了让主人公在这段特殊的时代能够被拯救,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拯救的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小说中作者给章永璘安排了一个女性主人公马缨花来对他进行拯救。在章永璘最困顿的时候安排了马缨花的出现,不仅把他从皮包骨喂养成了一个健壮的男子汉,而且以这种坚毅不拔、充满野性又直率、纯洁的爱唤醒了章永璘的生命力,让他活了过来。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马缨花有着双重的性格特征,既是情人、妻子,更多的是男主人公脆弱时身心依托的精神支柱和给予保护的母亲,马缨花在这里被安排进来是承担了拯救男主人公的使命。女主人公马缨花最终无法让章永璘得到的彻底解脱,因为拯救的根本不在女人身上,而是在于自己,只有自我的强大才能让自己获得彻底的解脱,所以马缨花和章永璘的分开,在小说里既是必然的又是合理的。

第二阶段是知识和理性的力量。章永璘在马缨花这里读《资本论》,《资本论》对章永璘灵魂的改造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质名词比如小麦、咖啡等引起的生物本能反应,第二阶段是书本身具有的文学之美对心灵的熏陶,第三阶段是这本书所蕴含的思想体系促成了主人公社会意识的转变。章永璘听到身体里关于“超越你自己就是天堂——天堂——天堂——”的呼喊,这是主人公由生存需要向精神需要过渡的完成。主人公章永璘因为感激马缨花本来打算和她结合,于此相对应,此刻章永璘眼里的马缨花由于知识的欠缺所导致的隔阂,注定不能和有着更高精神境界的章永璘结合。作者在这里也许是想透过叙述主人公章永璘的视角来表达,女性无私奉献很伟大,值得被歌颂,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比这更高尚更伟大,更值得被歌颂。

第三个阶段,底层劳动人民的关爱是叙述主人公自我拯救的最终完成。在小说中,以马缨花、海喜喜、谢队长等为代表的底层劳动人民给了章永璘无私的关怀和温暖,尤其是小说里的女主人公马缨花。章永璘通过自己与海喜喜、马缨花、谢队长等劳动群众的比较,用一个知识分子的眼光审视自己,知识分子有清醒的自我认识,知识要用来审视、改造自己,让自己在思想上、行为上变得和劳动群众一样,不能脱离群众,需要从群众那里汲取营养才能获得自身存在的坚实依靠自己需要向他们学习才能被彻底改造。

在《满纸荒唐言》一文中,张贤亮对于别人说的特殊的经历带给他的文学创作素材这种因祸得福的收获,他的回答是一种苦笑的态度,这虽然是一种安慰,对于张贤亮这一代作家来说,这样的特殊历史对于作家来说一种浩劫,留给他们的是痛苦的记忆,经历苦难不是为了文学创作,很明确的表示这不是培养作家的方式。

章永璘作为小说里的虚构人物,也有作者历史的记忆,小说里以这种自我解剖的方式,把灵魂里的阴暗面坦露在读者面前,通过自我忏悔的方式来自我疗救,才有机会让心灵的伤口逐渐愈合,恢复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对于人性的阴暗面,以这种忏悔录的方式进行暴露,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如果都没有了这种忏悔意识,那作大多数的其他普通人,又如何去恢复他们作为人的良知呢?作品里融合进了作者对历史、民族和国家的思考,更多的是融合进了对人本身的思考,体现了张贤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四、结语

张贤亮的《绿化树》这部小说,通过叙述主人公章永璘这种灵魂自剖的方式进行忏悔,作者想表达的是希望笔下的男性主人公在经历了身体的苦难、承受了精神的折磨之后,能超越自己,来完成这种成长的蜕变。对于经历过苦难的作者张贤亮来说,重要的不是苦难本身,而是那个特殊年代和历史记忆所赋予给人的更加高尚的情感,还有所蕴含的反思意识对于生命、历史、国家、民族和未来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米克 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谭军强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张贤亮.绿化树[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3.

[4]黄定华.叙述与被叙述的人物叙述者----《神曲》与《十日谈》人物叙述者阐释[J].宜春学院学报,2016年11月第38卷第11期.

[5]魏炜峰.略论张贤亮的“饥饿”意象---以《绿化树》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4年9月第26卷 第5期.

[6]张贤亮.满纸荒唐言[J].飞天,1981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救赎反思
《谢尔盖神父》中卡萨茨基的救赎之路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