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级式训练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平台建设与实践

2019-04-02 09:32唐子晴刘晨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2期
关键词:竞赛学生

赵 彦, 唐子晴, 刘晨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a.理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

0 引 言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很多专家学者亦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乃就业之源[1]。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已成为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高校作为供给侧改革人才供给端,就业创业类竞赛已成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2]。“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是目前国内大学生创业类比赛中最热门的竞赛。竞赛坚持育人宗旨,引导大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课外科技创作基础上,围绕一项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或服务,组成优势互补的创业小组,形成系统规范、具有可操作性和说服力的商业计划,通过参加培训和比赛,不断完善项目设计,吸引风险投资介入,进而催生高新科技创业公司的实践活动[3]。

实践证明,经过系统知识学习、平台训练、教师指导及团队协作的参赛选手,创新创业竞赛成果显著,能力突出,就业实习过程中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但纵观现有赛事及结果,受高校教学资源、场地、经费、师资等因素,该类比赛多是少数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受众面不广,被很多高校划为“精英学生”的赛事[4];同时,由于部分高校对教师科研、教学工作的评价机制也导致很多指导老师对该赛事投入精力不多,这也是该类赛事未在高校中全面普及的重要原因[5]。

1 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改革的资源优势

1.1 专业设置和学科优势

理工院校的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设置相对完善,同时又有创新性较强的机械、化工、计算机、经济管理等专业学科,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供了基础理论指导。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均提供了优质教学。《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等基础课程为省部级一类优秀课,并获得省部级6项优秀教学成果奖。学校负责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的参赛组织和指导工作,取得了“挑战杯”赛省级特等奖等近200项国家及省级奖励。

1.2 老工业基地生源特点与办学目标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化工类学校,依托老工业基地的地理优势和雷锋第二故乡的文化优势,为东北的人才培养和经济振兴做出了贡献。在现有的在校生中,省内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其中经济困难地区如朝阳、葫芦岛等地学生比例较高。这些来自经济困难地区的学生能够吃苦耐劳,勤奋上进,专心学习和进行科技创新研究的进取心强。同时,学校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确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技竞赛、学科竞赛等为抓手,组建创业竞赛平台为学校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和毕业生就业做出了贡献。

1.3 加大投入,建设各类创新平台

学校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教学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现建有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首批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11个、省级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省级实训培训基地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1个等,这些创新平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升学生的诚信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2 优化课程设置,课内外协同联动

创业竞赛是就业创业教育的内容之一[6]。而就业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和专业教学,只有将就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才能扩大就业创业教育外延,保持其可持续发展[7]。

2.1 优化理论课程设置

近年来学校加强了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将创业计划竞赛中需要掌握的知识逐渐融入到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学中,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信息、管理、财务类课程。学校结合不同的专业设置了各自的学习类别。理论学习中包括基础类、大数据处理与“互联网+”学习平台、企业课程与产品成型类等;实践教学平台中分训练和竞赛类两种。各类别下开设具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建立了一个全方位、递进式的创业竞赛训练课程体系,提供学生从入门到提高到创新3个层级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

2.2 课程训练与竞赛联动

课程训练与竞赛是理论知识的实践与拓展。在实践中,各学院结合专业学习进行实习实训、专业知识竞赛以及其他不同类别的就业创业竞赛、大学生就业创业训练项目等,如“挑战杯”系列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等,通过训练与比赛,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理论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训练与竞赛中能够将知识活学活用,动脑与动手相结合,达到了学会、能懂、会用的良好效果,为接下来更高层次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3 分级式训练平台建设与实践

分级式训练旨在面向在校学生开展由简到难的教学指导[8]。通过对新入学学生的“入门”指导,到大二、大三学生的“提升”指导,再到大四学生的创新创业引领,带动全体学生关注就业、积极就业、成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的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分级式训练平台流程图

3.1 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普及阶段

普及阶段主要是针对新入学学生。以理学院为例,学院利用学科优势面向数学和物理专业学生成立了多个创业竞赛小组,由理学院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各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成员参加创业类竞赛。创业项目、产品研发的原理基本出自于两个基础专业的学习。2016年,学院在校“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上报的作品中,选择可市场开发与物理专业知识的学习相关项目组建创业竞赛小组。小组中以老带新,通过宣传,理论指导、组织观摩等方式带动新会员快速“入门”。具体做法为:①每年9月下旬,各创业竞赛小组开展纳新工作,完成新成员的招募录取。②每年10月中旬~12月上旬。各小组面向新成员开展6期初级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物理实验仪器仪表的使用、焊接练习、人工智能、与专业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知识原理、互联网+技术、搜集资料方法等。③下年的1月中旬及寒假期间,各小组面向新成员组织6期中级培训。中级培训的内容包括:项目或产品的原理分析方法、市场需求分析报告书写方法、基本的财会知识、人力资源管理、投资管理及C语言模块化编程技术等。通过培训使学生对创业知识和技能有了更深的了解,并能全面了解创业项目研发需要具备的组成或技术,为下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模拟训练做好准备。培训后,结合培训内容为新生成员部署创业计划书作为寒假作业。④3、4月,组织新成员分别参加C语言软件课程培训。⑤5、6月,组织新生参加学院举办的“求知杯”科技作品竞赛、“求知杯”物理趣味实验竞赛。⑥7月底~9月底,组织新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辽宁省物理实验竞赛,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竞赛技能,为接下来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做好准备。

初期训练阶段采取的培训方式是基础训练与校内竞赛相结合,内容丰富,创新元素鲜明,循序渐进又集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一方面能够积极引导新生尽快掌握专业学习方法,同时也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各小组通过以老带新,自我管理,学生的管理能力、团队意识得到训练和提升,保证了训练工作的持续开展。初期训练的另一重大益处在于,通过培训,对学生的兴趣、专长、意志力、品质等有了初步掌握,能够选拔出肯钻研、坐得住、配合力高、动手能力强的优秀人选[9];对于不能长期坚持,意志力薄弱、因性格原因等不适合参赛的选手及时更换,及时增补,为高水平创业计划竞赛开展储备人才。

3.2 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训练阶段

提高训练阶段的学习主要是采取“实战演练”和评比的形式进行[10-11]。学院组建由指导教师和创业竞赛获奖人员组成的评委组对创业项目进行评分。按照创业项目准备的不同阶段情况设置分值,每个阶段满分20分,按总分高低确定排位。对优秀的作品,学院对成员予以自主学分认定、物质奖励并推送进上一级竞赛。学生自行组成创业竞赛小组,自行确定创业项目或创业产品。

(1) 设计并提交创业计划书。评委组对创业计划书中的创业背景、市场分析、公司战略、营销管理、生产管理、投资管理、财务管理等内容进行评审,按照书写规范程度、内容设计等进行评分。

(2) 组员答辩。组员结合创业项目或产品项目设计、开发等情况进行答辩。评委主要围绕产品的竞争力、营销手段、资金投入、回收周期、发展瓶颈、技术支持等进行考核,按照答辩质量予以评分。

(3)校外赞助商资金支持或样品成型。创业小组自行寻找赞助商资金支持项目成型,评委按照项目成型情况或公司成立情况予以评分。

(4)校内营销。项目组通过多种手段开展校内宣传,针对学生人群进行营销,对营业额进行实时记录,评委以规定时间内的营业额多少或学生评价高低予以该内容评分。

(5)盈利情况及市场潜力分析。评委对营销和市场潜力分析报告进行按质评分。评分标准见表1。

3.3 创新创业阶段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创新与创业就成为了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12]。创新阶段是项目的选择、设计与科技元素相结合,二者结合是打开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渠道[13-14]。创业竞赛的项目或产品设计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是当前创业竞赛的创新趋势[15-16]。创业竞赛校内培训的创新阶段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月末到2月上旬。学院在创新阶段开展的培训主要包括:①指导教师面向学生对上一年“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的项目逐一解读,对项目技术、研发角度等进行深入剖析,打开学生研发思路。②项目组对前期学习交流的成果进行提炼和总结,设计竞赛项目或产品。

表1 学生创业项目校内实训、竞赛的评分标准

在师生的努力下,学院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创业竞赛项目,如旨在解决医护人员短缺现象的“网络医院”“数学、物理家教-网络补习班”等,虽然学生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握还较为粗浅,但学生的研发热情非常高,对国家创新战略信息的捕捉非常迅速。

4 完善保障及促进机制

4.1 政策与资金保障

2014年开始,学校相继制订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试行)”“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生自主学习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对学生参与科技竞赛予以学分认定;下发并实施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师科研(教研)工作量认定办法”,对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按照获奖级别给予教研工作量的认定(见表2、表3),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的创新氛围逐渐浓厚。

表2 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获奖工作量

在学校各项政策的激励下,教师和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近3年来,我校学生参加科技类竞赛获奖人数比例逐年升高。其中创业类竞赛的获奖比例已高达70%。教学改革为学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进行了成功探索。

表3 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创业类

4.2 校内外创业实验室及基地等配套设施协同育人

学校的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室、实训培训基地、创新创业实验室、物理演示实验室以及与抚顺市的创业项目孵化基地是我校就业创业竞赛培训的重要资源。学校自2014年以来,加大经费投入和增加设备,累计投入100余万元,实验室全天对外开放,满足了教师和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创业的需求。

5 结 语

在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指导中采用分级试平台训练的方法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经过了几年的实践,学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形成。在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学校的科技竞赛成绩,尤其是创业计划竞赛成绩连年提高。2018年,学校在“创青春”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获得辽宁省第4名的好成绩,“基于分级式训练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方法”取得成功,为学校探索出了一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色之路。

猜你喜欢
竞赛学生
竞赛书目推荐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学生写话
创新思维竞赛(6)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