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临床研究

2019-04-03 08:40王博伟蒋雪霞李晓玲陈国娜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月经周期气滞熏蒸

王博伟,蒋雪霞,陈 红,刘 菊,李晓玲,陈国娜,陈 娟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重庆 402160)

痛经是女性的常见病,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女性的工作及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本研究用中药熏蒸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0例,均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妇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15~31岁,平均(22.37±4.70)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2.74±2.31)年;轻度7例,中度18例,重度10例。对照组年龄15~33岁,平均(22.63±4.90)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2.63±2.21)年;轻度7例,中度20例,重度8例。两组年龄、病程、痛经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制定[1]。原发性痛经是指周期性经期或经行前后下腹部疼痛,伴或不伴有其他的症状,妇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排除器质性病变。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制定[2]。主症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甚或拒按。次症为①经行量少,经行不畅;②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暂减;③乳房胀痛;④胸闷不舒。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以上主症必备,次症兼具两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为气滞血瘀型痛经。

痛经症状评分标准[2]: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5分(基础分),腹痛难忍1分,腹痛明显0.5分,坐卧不宁1分,休克2分,面色㿠白0.5分,冷汗淋漓1分,四肢厥冷1分,需卧床休息1分,影响工作学习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疼痛暂缓0.5分,伴腰部酸痛0.5分,恶心呕吐0.5分,伴肛门坠胀0.5分,疼痛在l天以内0.5分(每增加l天加0.5分)。

纳入标准:①同时符合原发性痛经诊断和气滞血瘀型辩证标准;②年龄15~35岁;③月经周期规律(28±7)天;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及辨证标准;②过敏体质或对本药成分过敏;③月经周期不规律;④经检查证实由其他疾病等引起经期或月经前后腹痛;⑤妇科检查或B超盆腔检查有子宫及附件器质性病变;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⑦不适宜中药熏蒸;⑧合并有其他系统原发性疾病;⑨观察前3个月使用过女性激素及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治疗。

2 治疗方法

试验组:用《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药用当归20g,川芎20g,桃仁20g,红花20g,延胡索15g,香附10g,乌药10g,枳壳10g,赤芍10g,五灵脂10g,丹皮10g,炙甘草10g。仪器设备为杭州立鑫LXZ-200B中药熏蒸床。治疗前将上述中药放入熏蒸锅里浸泡30min,加水3/4锅,接通电源预热后,嘱患者脱去外衣取平卧位躺在治疗床上,将熏蒸罩调节到下腹部,用毛巾遮盖上身,调节好温度即可熏蒸,每次治疗20~30min,每日1次,连续1周。经前7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对照组:用丹莪妇康煎膏(由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5253,主要成份为丹参、莪术、竹叶柴胡、三七、赤芍、当归、三棱、香附、延胡索、甘草)。经前7天开始治疗,每日2次,口服,1次15g,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3 观察方法

治疗前后记录痛经症状评分判断痛经程度、临床疗效。

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²检验及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治愈:服药后腹痛及其它症状消失,疼痛程度恢复“0”分。显效:服药明显减轻,其余症状消失或减轻,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学习,疼痛程度为治疗积分降低至治疗积分前的1/2以下。有效: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疼痛程度为治疗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3以下。④无效:腹痛及其它症状无改变。

5 治疗结果

试验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4例,共计63例(试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完成试验。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试验组痛经程度与疗效比较。试验组轻度总有效率100%、中度总有效率93.75%、重度总有效率88.89%,经秩和检验,轻中重度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 讨 论

原发性痛经属中医“经行腹痛”范畴。多见于青年女性,其病机有虚实之分,主要为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转而泄溢,气血由盛实转而空虚,冲、任二脉气血急剧变化,阴阳气血失和,导致胞宫和冲任气血或运行失畅,或失于煦濡,产生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3]。宋代《妇人大全良方》云:“痛经有因于寒者,有气郁者,有血结者。病因不同,治法各异。”其中气滞血瘀证较为常见,由于现今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休息和睡眠严重不足,生活不规律,较少参加体育锻炼,加上女性易情绪抑郁、紧张、烦躁,不懂释放压力,为伤肝之诱因,而五脏中,肝与女性的关系最为密切,女子属阴,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其气易郁。《傅青主女科》谓“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郁其气而痛生”,故经期及前后肝气郁滞,气机受阻,血行失畅,瘀阻子宫、冲任,不通则痛,发为痛经[4-6]。治疗应着重于“通”,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为原则。

近年来,中药治疗痛经因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主要分为内服与外治疗法。但内服中药由于熬制耗时、口感等因素,患者往往不能坚持治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效的充分发挥。而中医外治法具有费用较低、安全性高、操作简单、舒适度高的优点,在痛经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7],主要有针刺[8]、艾灸[9]、推拿按摩[10]、耳穴贴压[11]、中药热奄包[12]、穴位埋线[13]、穴位按压[14]、穴位贴敷[15]等。中药熏蒸疗法是中医外治方法的延伸,是通过熏蒸治疗仪器作用于腰背部和小腹部,含有中药的蒸汽持续渗入,利用热力和药力作用于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其机理在于利用皮肤具有吸收、渗透、排泄等作用,通过中药蒸煮产生的药汽熏蒸到体表直接吸收。一方面蒸汽中所含的药物有效成分透过肌窍、腠理等部位吸收,深入肌体和各组织内外,发挥通经活络和促进血液循环的疗效;另一方面,中药熏蒸的热力可使局部的皮肤、肌肉的温度升高,毛细血管随之扩张,从而改善局部血液与淋巴循环,促进周围组织的新陈代谢及炎症、痛性物质的排泄。在温热作用下,减轻神经的兴奋性,主观疼痛降低。而且熏蒸可以使情绪轻松、肌肉松弛、身心舒畅,又能使偏盛偏衰的脏腑功能趋于协调、平衡[16],从而起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内病外治、疏通经络的作用,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中药熏蒸方采用《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其常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17]。方中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川芎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调经脉,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香附疏肝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乌药温经通脉,枳壳善于行气除胀,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止痛,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

研究结果显示,膈下逐瘀方熏蒸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与口服丹莪妇康煎膏疗效相当,表明中药熏蒸疗法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中药熏蒸治疗愈显率优于丹莪妇康煎膏,说明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较丹莪妇康煎膏更具有优势。试验组轻中重痛经程度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药熏蒸疗法对轻中度痛经治疗效果均较满意。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猜你喜欢
月经周期气滞熏蒸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艾叶熏蒸治疗肌紧张性偏头痛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蒙药熏蒸舱蒸汽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