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2019-04-07 16:39胡敏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读图事物教师

◎胡敏燕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初步技能。”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阅图、用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一些方法。”地理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最明显的特征是地图。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直观、形象、生动,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起到文字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纵观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其试题具有“有图析图,无图考图”的一大特点,整张试卷地理图像的图幅数量最多,地理试题大有“无图不成题”之势。因此,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地图和地理的关系十分密切,地理似“肉”,地图犹如“骨架”。学生只有把地理知识附在地图这副“骨架”上,通过地图形成清楚的地域概念,才能理解、掌握地理知识。而读图能力的高低成为学生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许多同学对看地图很茫然,不知道怎么看,对地理学习产生恐惧。甚至有的学生反映“为什么地理课本中地图这么多,看也看不懂,少一些地图多好啊!”。原本教材编写者编这么多地图是为了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地理知识的,没想到却事与愿违。因此在接手新班级时,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对地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学习的欲望。如在开始的第一节课,把生活中碰到的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气象图、车站中乘车的线路图、简单旅游图、学校环境示意图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向学生介绍地图比语言更直观具体,更简明形象,更清晰明了等优点。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生活需要地图,地图会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他们主观上产生学习地图的愿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

二、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

地图包含着丰富地理信息,不仅能说明地理问题、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地理成因,还能起到开拓思维、强化记忆的作用。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要通过地图获取知识,使所学的知识要落实到地图上。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所以教师平时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地图教学中来。如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利用教学挂图,指导学生利用地图册、课本插图,这样既起到示范作用,强化学生的地图意识,又能教会学生看图、指图、分析地图的方法。

俗话说,熟能生巧,多让学生自己从地图上查找地理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那是最为宝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读图内容,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地理图表,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诱导学生做到手、眼、脑不离地图,养成左图右书的习惯。复习印度一节时,首先从教材最后的工业开始,让学生阅读“印度工业分布图”。(提问):为什么印度的棉纺织中心是孟买、麻纺织工业中心是加尔各答、钢铁工业中心是加尔各答呢?(引导)工业的分布往往和原料分布有关,让学生主动寻找原料分布情况;(提问):为什么棉花分布在印度西北部、黄麻分布在印度东北部恒河下游、茶分布在印度东北部的山地上、水稻分布在恒河流域和沿海平原地区、小麦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引导)农作物的分布往往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引导学生在图上查找印度的气候和地形特征。通过层层提问,从而养成学生从图中分析、寻找答案的习惯。

三、教会学生读图的一般方法

方法是种知识,更是比知识更重要的知识,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是培养了学生‘渔’的本领,就能获得更多的“鱼”,对学习起着事半功倍的最大效应。首先确定读图步骤,读图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①识别图象类型,明确读图目的。不同主题和种类的地图有着不同的用途,初学地图往往对此比较模糊,解决问题时常使用不正确主题或种类的地图,例如学生在行政区图上解决地形的问题,无法找到答案,失去学习和使用地图的信心和积极性;②读图名,地图的名称包含了这幅地图所要表达的内容,很多学生在读图时就经常忽略这一点,着急地去看图,在较难理解的图中就会搞不清楚图中的含义,其实只要看看图名,许多东西就变得好理解多了,图名往往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③认识图例,了解方向和比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④认真读图,分析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学生掌握了读图的基本程序,学会有序、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就为地图能力的形成奠例。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定了基础。

四、训练学生进行填图、绘图能力

对于有些图形,光看还不行,必须要自己会填、会画出来,这样才会记忆深刻,如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洋流图等。填图练习,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如文字的大小、书写规范、间距、位置要准确,不能随心所欲,张冠李戴。要使他们明白:图上相差毫厘,实地失之千里。在批改作业要细心、及时,并对学生的填图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尽可能把填写好的作业展览,这样既起到表扬的作用,又给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绘图训练,首先,教师平时养成绘图讲解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简笔画这种教学手段,边讲边绘图,能绘出比较标准的祖国疆域图、河流、山脉、交通图、示意图等。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指一指,画一画,所画图形只求形似,不求逼真。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指图回答问题,做到边说边指,手口相应,这样,枯燥的地理知识才能具体化、趣味化。其次应注重课堂训练,要求学生随时根据学习内容动手动笔。如学习区域地理,先画出区域轮廓,然后根据教师讲授的内容,再分别把山脉、河流、矿产、铁路等地理事物画在轮廓图上。讲地理事物的运动和成因,要求学生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分析资料,则要求学生绘制地理图表,图文转换。如能长期坚持,必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增长地理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利用活动课训练,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地理调查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地理素材,编绘学校平面图,家乡交通图,工业农业生产增长图等。学生绘图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应用的过程,可以及时正确地评价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同时通过观察学生图示的始末,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改进教学方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训练学生记图和默图能力

学生除了学会读图、填图、绘图外,还应做到心中有图,平时应训练学生记图和默图。如区域地理各国家的轮廓、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等,应记熟录入大脑。在记忆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读图、记图的规律。如在记忆我国省级行政区轮廓时,可以根据各省区的形状比喻成不同的地理事物,如黑龙江象只鹅,山西象平行四边形,湖南象美人头。也可以记忆一些特殊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区及相关地理事物,及它们的交点所在地区或地理事物,从而做到“心中有图”。通过如此记图默图的强化训练,把空间位置落实到地图上去,使繁琐的记忆变得简单直观、形象具体,使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地理形状和位置,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在一起,在解题判读过程中就能快速进行定位和判断。

总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地图教学,指导学生读(识、用、记)图是地理教学的特色和地理常规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在地图上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读图事物教师
最美教师
美好的事物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奇妙事物用心看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TINY TIMES 3: A REAL HIT